李书刚
摘要:新课改下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要求.生活中有数学和小学数学生活化;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提倡探究思想学习;巧妙利用课堂现场生成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形成新的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等。促使"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发展核心。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转化
情景发挥的最佳效果是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过在情景教学运用前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够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他们能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教材内容的展示,再配合教師的语言讲述,来达到情境教学目的,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小学数学教学就是用旧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数学教学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聪明的问题。”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阐明自己的想法,并展开讨论,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进一步巩固了对规律的理解和识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随着教学层次的步步深入,教学气氛、学生思维愈来愈活跃,学习的积极越来越高,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步强化,从而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乐学, 是使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乐事, 高高兴兴地去学习、探索
第一, 这种快乐可来自于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近年来, 故事、游戏、多媒体等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这种外在表现形式的生动活泼极利于学生轻松、深刻地理解知识。但教师当善用之, 不能单纯地追求感官刺激而变成做秀和走形式, 冲淡教学主题。
第二, 这种快乐更应来自于知识的内在魅力, 来自于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数学新课堂的基本要求。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用纸做一个圆柱, 你有几种方法?用纸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学生真心的投入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大部分学生是用纸卷一个圆柱, 但还是有个学生用同样的圆纸片叠加而成。用纸卷的圆柱是一个容器, 困难在于两个底面圆的精确配置。这对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学习有明理作用;用同样的圆纸片叠加的圆柱是实体圆柱, 更能体现由平面到立体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困难在于需要好多圆纸片才能得到显见的圆柱, 需要较大的耐心和毅力。通过两种做法的比较, 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数学课, 学生不仅对圆柱的认识提高到了相当的层次, 而且对平面和立体、抽象和具体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忘不了那个同学神采飞扬的样子, 忘不了其他同学慨叹的惊呼、豁然的惊喜、敬佩的表情、热烈的掌声。学生的快乐溢于言表, 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融进了对数学的自主探究中, 其潜在的智慧才能以独特的充满个性的方式展示出来, 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
新课程,新理念为小学数学带来了许多思考,需要教师经历学习、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性的驾驭教材,处理教材,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已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拥有更多新的认知,将新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秀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中国校外教育>> 2014.6.30
[2]赵桂玲.小学数学生活化路径分析 <<科教文汇>> 2013.12.30
[3]黄启爱.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思考 <<教育科学论坛>> 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