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变与管理实践探讨

2018-04-04 09:28邵钢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高职院校管理

邵钢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便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问题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并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如下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变;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额落实,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中一些新的困难与挑战也逐渐显露出来,那就是对高职学生中“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建设,甚至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将从“问题学生”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变方法两方面进行探究。

一、“问题学生”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一)“问题学生”概念的定义

我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学生”主要是指品德行为出现偏差,不思进取、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并没有多少兴趣,甚至有的人对学校的教育持强烈的抗拒和逆反态度。有的学生经常出现吸烟、旷课、酗酒等行为,心理上则表现为意志消沉、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易冲动。

(二)“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

根据赫西提出的社会控制理论,能够起到约束或减少背离正确、规范行为作用的重要因素有依附、奉献、参与和信念。我们可以根据其中两个因素来分析“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

首先学生依附的主要是家庭因素。良好的家庭关系会带给学生极大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有关调查表明[1],充斥着负面情绪或者不完整家庭出现问题学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关系和睦的完整家庭,而父母亲属的价值观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正确观念,如“读书无用论”等也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奉献”指的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主动承担对事情的责任,对学生而言,就是愿意在学习上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当前社会,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与学生的努力程度成正比。由结构性紧张理论可知,学校文化与结构的冲突,会促使问题学生的产生。按学校规则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处理,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意欲突破学校的规则,创立自己的一番规则与作风。

总之,“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不良习惯的产生也绝非是一个短期过程,因此,需要对“问题学生”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变方法

(一)开展主题教育班会

定期开展班级主题教育班会,认真思考父母辛辛苦苦送我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反思自己在学校内的表现是否配得上父母的付出?通过给父母写信、为父母准备礼物等一系列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使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感恩意识的树立能够使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在生活中懂得要处处感恩他人的付出,做一名懂得饮水思源、回馈社会的合格好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应该做什么?反思自己在学校取到的成绩是否达到了父母的期望?大好的青春年华应该怎样更好地来利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创造学习的动力,排除外界干扰,明确自己应该做的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自己将来应如何立足于社会?使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努力达到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标准,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二)创建便捷的沟通平台。

想要通过教育转变“问题学生”,首先一定要了解他们,通过一定的社交平台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沟通来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并予以一定的帮助。

1.建立讲座与论坛平台。辅导员每学期都要对“问题学生”进行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针对“问题学生”的一些缺点,结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使学生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气。论坛的主要作用则是针对学校最近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由老师和学生进行一些开放性的讨论,促进问题的解决。

2.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平台。通过与“问题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可以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背景,找到学生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使一些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思想误区,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自己的教育经验,笔者发现不少“问题学生”有自己的浓厚的兴趣爱好,可以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他们得以展示自己,赢得尊重,逐渐自信、开朗,人格逐渐得以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就是体育活动,尤其是团队体育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体育活动中,还可以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意志得以端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诚实、遵守规则、勇敢、坚持等。另外,积极组织“问题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比如探望孤寡老人活动、植树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使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声誉,每次学生参加完活动之后,要求他们写感想,并发布在公共论坛上进行分享,与网友共勉[2]。

三、“问题学生”的后期巩固管理

(一)为学生提供多途径的就业信息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问题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帮助“问题学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感受到学校与老师的帮助。

(二)对“问题学生”建立毕业后档案

“问题学生”毕业之后,老师要与其进行定期联系,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并适时给出恰当的意见与建议。邀请一部分曾经的“问题学生”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交流,他们转变的亲身体会将会很好地帮助在校“问题学生”进行转变[3]。

結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不少高职院校对“问题学生”的管理已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近四个学期“问题学生”的违规频率呈下降趋势,但在进步的背后,仍然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教育管理者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管理模式与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佳滨,金剑青,许朋汝.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145-146

[2]侯嵘.浅谈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时代教育,2015,(20):54

[3]曾峥,严慈敏.民办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育,2015,(35):161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高职院校管理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