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要在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三者的统一中加以系统地阐释。马克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特征,但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论断的是邓小平,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这就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根本属性;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体制;人的全面发展;本质要求
世界社会主义有着近500年的发展历史。它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空想社会主义日渐失去了影响。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直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首要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一直在探讨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都有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总结,也根据社会主义要求和本国国情探索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即社会主义体制,但也都没有真正意义上阐释过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并加以科学概述的是邓小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深刻揭示和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才能真正搞懂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这就使得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了。
一、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完整回答至少要牵扯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实践这三个层面内容,也就是要涉及到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特征和社会主义体制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范畴。
本质,是指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哲学上讲是指某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内在规定性。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任何社会一样有其自身的本质规定性,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始终。社会主义本质不仅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本质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本质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特征,是指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在表现,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区别于其它社会的显著的标志。它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应该具备的一般特点。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等基本制度。
体制,是指组织方式、组织结构。社会主义体制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社會主义本质的体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同一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其社会主义体制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等。社会主义体制具有特殊性、可变性。
可见,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特征和社会主义体制是三个不同层次的范畴。
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它是社会主义特征和体制的本质,既决定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又通过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来体现和实现。因此,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决不能仅仅从社会主义特征和社会主义体制的层次上来作解释,还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最高层次上作出理论概括,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的实质,才能为社会主义实践指明方向和道路,可以使社会主义建设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更高层次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曾经在揭示共产主义社会有两个不同阶段的基础上指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而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也没有真正从社会主义本质的层面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消灭私有制之后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同以往其它社会形态一样,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同时共产主义作为对私有财产的否定,其本身将“经历一个极艰难而漫长的过程”①。马克思根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的不同,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1)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就是“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通常人们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列宁把它称为社会主义社会。(2)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也就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把它称为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所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阶段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阶段,由于其发展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谈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时,马克思说:“我们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②这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阶段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程度还不很高,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仍然存在,还保留着旧的社会分工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等旧社会的痕迹,剥削阶级残余、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劳动者还未得到全面发展,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还没有充分提高。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即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
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大都是继承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又根据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把社会主义的特征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动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3)按劳分配。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其能、按劳分配”的制度。(4)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5)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之前,尽管有关社会主义的各种理论和思想层出不穷,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己比较清楚了,但是都没有从社会主义本质的层面上有所突破。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并加以科学概述的是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鍵是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这一新的理论概括,从历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中,抽象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范畴,从更深的层次上使人们科学地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人们从来都没有原地踏步或固步自封。江泽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思想。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追求的目标。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明确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总体目标。这一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来认识,这就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社会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由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终体现为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只有当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相协调时,才是真正符合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不仅应包含物质财富的共同富裕,也包括全体人民在精神财富上的共同享有和自身全面发展方面的共同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显然,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重要内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人的畸形發展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不仅体现在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体现在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正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完美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恩格斯在1894年1月9日致卡内帕的信中,应《新世纪》周刊“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的请求时,摘下了《共产党宣言》的一段话作为答复。这段话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由此可见,未来社会本质上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④()马克思认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⑤
所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⑥是指“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⑦。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未来社会将实现人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劳动上和人性上的彻底解放。就是说,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还揭示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协调发展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一系列社会条件”的协调发展,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综观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世界的和社会共同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多方面条件协调发展的结果。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主要体现在(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2)社会主义实践表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3)由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但是,没有起点就没有终点,这个起点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通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人的全面发展永无止境。让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同时,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2]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第14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第64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13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第37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757页。
作者简介:雷雨,男,1966年出生,河南省商城县人,副教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