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

2018-04-04 03:51:38李世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2期

李世英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五二区,河北沧州 061001

三踝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后踝同时发生不同程度骨折。此类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严重受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生活质量很差,必须尽快予以治疗[1]。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外固定器手术固定治疗为常规手术方法,可实现骨折复位,但此种手术严重限制了患者的踝关节活动,不利于早期功能训练的开展[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对于优化临床治疗及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化术后恢复情况,越来越多研究者主张在三踝骨折围术期应用中医护理,明确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十分必要[3]。该次研究以该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行外固定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80例为例,对比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单纯常规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研究对象于该院接受外固定器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男23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 21~69 岁之间,平均(39.11±4.08)岁;骨折分型:Ⅰa型9例,Ⅰb型8例,Ⅱa型9例,Ⅱb型7例,Ⅲa型4例,Ⅲb型3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 22~67 岁之间,平均(38.95±4.13)岁;骨折分型:Ⅰa型10例,Ⅰb型9例,Ⅱa型8例,Ⅱb型7例,Ⅲa型3例,Ⅲb型3例。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数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该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符合三踝骨折诊断标准;②病历资料齐全;③首次踝关节骨折;④对该次研究知情,由本人/家属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肿瘤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②有凝血功能障碍;③孕妇、哺乳期女性;④有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⑤病历资料不全,或不接受随访;⑥排斥研究,或依从性差。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加强病房管理,早晚通风、打扫、消毒,保持室内温度22~25℃,湿度50%~60%。②监测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予以针对性护理。③心理护理:术前详细向患者接受手术流程,鼓励、安抚患者,让患者坚定治疗信心;及时向反馈手术效果,让患者及家属安心。④体位护理:以垫枕垫高患者,减轻局部肿胀,规范体位管理。⑤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立足评估结果予以针对性镇痛处理。⑥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骨折部位皮肤变化情况、分泌物情况,针对性处理,预防感染;每2 h翻身一次,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预防压疮;教会患者合理的排痰、咳嗽、排便方式,以免不必要的损伤。⑦训练指导:叮嘱患者按摩患肢、开展关节、肌肉锻炼。⑧出院护理:叮嘱患者坚持锻炼、按时按剂量用药、定时复查。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中医饮食护理:分阶段予以患者饮食护理。骨折早期,骨断筋伤,受骨折影响气滞血瘀,应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禁食辛、辣、油腻食品,也不宜过度应用补品,多食用豆腐、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蛋白质食物即可。骨折后期,应以促进骨折愈合、康复的饮食为主,让患者多食用骨头汤、动物肝脏、枸杞、等食物,注重补气养血、强筋健骨。指导患者以党参粥、山药红枣粥、山药营养面等进行食疗,促进康复。(2)中医情志护理:骨折后患者多有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这些负面情绪会对治疗和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中医讲究情志、身体共通,良好别的情志状况可提升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该次研究将情志护理建立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情绪状况、家庭状况,针对性予以情志护理。以温柔关切的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不良情绪;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转移不良情绪。(3)中医治疗护理:①外敷:将患者抬高 15~30°,以无菌纱布浸泡三黄汤外敷。三黄汤的处方:黄连15 g、黄芩 15 g、黄柏 15、芒硝 20 g、苦参 15 g、虎杖 10 g、栀子10 g、重楼 10 g、三七 10 g、冰片 5 g,敷于患者肿胀部位,覆盖吸水、透气的毛巾,至无菌纱布变干 后更换。功效:清热燥湿,消肿止痛,解毒疗疮。②以王不留籽贴压穴位:选神门、皮质下、踝、交感神经等穴位,以王不留子按压2 min,以食指昀耳15下,3次/d。③艾灸:手术结束后送回病房2 h,予以艾灸,选足三里、两侧合谷穴,予以温和灸处理,每穴位5 min,1次/d,连续3 d。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对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评估比较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随访3个月后,使用踝-后足指数评分 (AOFAS)对护理前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水平越高。≥90分为优;≥75分而<90分为良;≥50分而<75分为一般;<50分为差。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处理,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对比分别以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对比为(8.31±1.33)d vs (5.45±1.29)d,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t=9.762,P<0.001);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为(29.76±5.63)d vs (45.17±6.89)d,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t=10.954,P<0.001)。

2.2 随访踝关节功能对比

随访3个月后,参照组患者的AOFAS优良率为72.50%(29/40),研究组患者的AOFAS评分优良率为92.50%(37/40),研究组AOFAS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外固定器手术治疗方法为三踝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可靠,在治疗期间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更有助于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常规西医护理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但是不能改变由于外固定在造成的踝关节活动受限,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值康复效果。

常规西医护理实施的目的在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鼓励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基本能够满足患者的一般康复需要,但是不关注患者的情志状况,未考虑固定器对患者活动功能的限制,也没有分析患者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因此并未实现最大限度优化术后恢复效果。该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后,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长,而踝关节功能的AOFAS优良率仅为72.50%(29/40),术后整体恢复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中医护理注重情志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关注患者的饮食营养需要,,考虑到外固定限制了患者的踝关节活动能力,不利于早期康复训练的开展。优化患者的情志状况有助于让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面对手术、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康复,能够避免、减少不良情志因素对康复造成的危害。而骨折患者每个时期对营养的需求各不相同,骨折初期,筋骨突然受损,气血不畅,改善气血为营养补充的关键,不宜过补,以清淡饮食为主;而骨折后期,主要营养需求为补充营养促进骨折康复,且能够提升患者的免疫力水平。考虑到患者的活动功能严重受限,应以中医治疗改善患者局部的活动功能,无菌纱布浸泡三黄汤外敷、王不留籽贴压穴位、艾灸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骨折处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提升关节活动能力,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患者的情志状况得到最大限度改善,免疫力水平提升、患肢活动能力提升,因此,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而踝关节功能改善,随访3个月后的AOFAS优良率提升至92.50%(37/40),其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在外固定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化踝关节功能,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