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湖北武汉 430074
所谓颈源性失眠,其通常指的是在颈椎病患者临床病程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中诱导发生的失眠,因此也被部分临床医学基础研究人员描述为“颈性失眠”。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我国临床医学事业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因罹患颈椎病诱导发生的失眠问题在临床中逐渐引起了广泛重视,而且以针灸治疗方法和推拿治疗方法为代表的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引入运用,更是为颈源性失眠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不断改善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该文以该院收治的部分颈源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了针灸治疗联合颈肩部推拿治疗,现报道如下。
将42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参照组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介于41~79 岁,平均(57.91±5.07)岁,研究组男性 12 例,女性 9例,年龄介于 39~81 岁,平均(56.87±5.11)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为参照组行颈肩部推拿治疗,针对研究组患者在实施颈肩部推拿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针灸治疗。
颈源性失眠患者的颈肩部推拿治疗方法步骤如下:①指导患者选取和保持坐位,治疗医师站立于患者背侧空间位置,运用按揉方法从患者的颈肩背部位置开始,为患者完成反复两次的由上而下的往返式推拿处置过程,要重点针对患者的阿是穴、风池穴、大椎穴,肩并穴、以及天宗穴等穴位实施点按处理,且确保点按处理过程的持续时间介于1.00~2.00 min之间。②治疗医师用一只手拖住患者的一侧下颌部位,同时运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患者的枕骨两侧下方身体部位,继而向上方用力实施缓慢性的拔伸处理过程,且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颈部身体部位实施3~4次的轻微摇晃处理过程。在完成上述治疗操作过程基础上,治疗医师应当用一只手稳定扶住患者的头顶部位,同时运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从患者的枕部颈项两侧部位逐步捏拿到患者的大椎穴部位,往返操作两次。③针对患者的左侧桥弓穴实施直推处理,要督导临床医师运用右手完成具体化的治疗操作过程,要运用右手四指稳定按住患者的颈项部位,同时运用右手拇指的偏锋部位,从患者的医风穴逐步推拿至患者的缺盆穴,且往返操作次数介于10~20次之间,而在针对患者的右侧桥弓穴实施直推处理过程中,患者的左手操作方法与前述完全一致。④擦颈项肌治疗处置。治疗医师要运用拇指处置患者的双侧颈项肌身体部位,以及与患者双侧颈项肌相连接的中间韧带组织结构,且以患者的皮肤组织出现潮红变化作为操作过程的停止标准。
颈源性失眠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法为:要以针刺方法完成患者的具体治疗处置过程,要以患者患病节段对应的颈夹脊穴作为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主选穴位,选取患者的双侧内关穴、双侧三阴交穴,以及双侧足三里穴作为患者的辅助治疗选穴,在严格遵循规范性临床操作规程基础上,支持和确保患者顺利获取到最佳临床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
择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针对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比较[n(%)]
现有的临床医学研究资料显示,颈椎病患者在临床病程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症状,或者是麻木症状,就是发生在患者头颈项部位、肩背部位,以及颈髓相应节段区内脏性疼痛症状,形如心绞痛或者是胃痛等,是临床中引致患者发生失眠问题的重要诱因[1]。在针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的发病机制展开研究分析过程中,应当同时关注两个基本方面:①患者机体中发生的疼痛症状,借由具备向心性特点的神经冲动生理机制,直接调动和激活患者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在针对患者视丘下部调节生理系统的抑制功能发挥抑制病理作用条件下,引致患者在临床中形成且展现出失眠症状;②患者实际发生的疼痛症状,能够对患者自身的颈椎动脉血管组织和颈部交感神经组织发挥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继而在引致患者的颈部动脉血管组织发生收缩或者是痉挛病理过程基础上,导致患者的颈部动脉血管组织的血液供给数量严重缺乏,继而导致患者自身的觉醒睡眠神经中枢的基础性生理功能发生明显障碍,最终诱导患者发生临床失眠症状[2]。
在患者具体罹患发生与身体颈部位置的多种疾病条件下,形如颈椎关节组织推行性病变,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病变,因小关节组织空间接轨错位诱导发生的颈椎失稳病变,颈部相关肌肉组织痉挛性病变或者是炎症性病变条件下,患者极易在病理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因素的影响条件下,发生睡眠稳定性缺乏,或者是较为严重的难以入睡问题。有临床医学实证性研究文献揭示,分布于人体颈部及其周围组织结构之中的交感神经,本身与人体颈椎部位及其相关组织之间具备密切相关性,且与患者自身的颅内组织、眼部、舌头咽喉部甲状腺组织、心脏器官、食道血管组织,以及膈神经组织之间具备密切相关性,在以疼痛为代表的多种不良因素作用于患者的颈部交感神经结条件下,通常会引致患者机体内部的褪黑素物质的合成分泌生理机制发生异常性变化,继而引致患者在临床中发生程度显著且严重的失眠症状[3]。
人体中的觉醒-睡眠神经中枢通常生长和分布在身体的丘脑下部位置,且借由从人体椎-基底动脉血管组织终末端位置发出的组织穿透患者的丘脑结构完成具体的血液供给生理目标,而在患者的上述血液供给生理机制遭遇破坏或是阻断条件下,患者极易在复杂化的病理机制干预作用之下,发生临床失眠症状。
该文以分组对比的研究方法,直观揭示了为临床中收治的颈源性失眠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联合颈肩部推拿治疗,能够支持和确保患者顺利获取到最佳临床治疗处置效果,相关研究经验适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为临床中收治的颈源性失眠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联合颈肩部推拿治疗,与实施单纯性颈肩部推拿治疗相对照,能够显著改善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指标,优化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稳定性,为我国现代临床医学事业的良好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