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海涛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足跟部低温烫伤患者逐渐增多。大部分患者是在醉酒状态下被烫伤,足跟部接触热源时间为2~10 h不等[1]。患者接触热源时间越长,所受到的低温烫伤越严重。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严重程度,合理制定皮瓣修复治疗方案。多种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操作相对不难,具有一定安全性,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足部健康。在选择皮瓣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足部伤口深度和大小、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并容易被患者接收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治疗效果。该文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8年4月所接收的15例足跟部低温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多种皮瓣修复足跟部低温烫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所接收的15例足跟部低温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2.04±1.65)岁。其中醉酒状态被热水袋烫伤为9例,在治疗过程中被热疗仪烫伤2例,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状态下被热坑烫伤1例,麻醉状态下被热水袋烫伤为3例。接触热源时间为2~10 h不等,且大部分患者烫伤程度比较严重。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参与该次实验研究。
患者在医院诊治过程中,首先要使用体积分数为0.5%的醋酸氯已定对患者伤口进行清洗消毒,清理患者伤口存在的坏死组织,随后使用凡士林油进行包扎,1~2 d进行换药。针对发生感染的烫伤患者,医生要在换药时取其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其中有8例患者伤口所产生的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阳性,5例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3例为表皮葡萄球菌[2]。该组实验研究中,5例患者的伤口程度不深,进行5~6周换药后逐渐恢复痊愈。剩下的10例患者双侧烫伤1例,单侧烫伤9例,在烫伤后5~15 d后进行多种皮瓣修复手术。其中6例患者在扩创术后直接进行皮瓣修复手术,有4例患者由于伤口条件较差,扩创术后需要首先进行VSD治疗,将负压控制在-10.58~-7.99 kPa,于一周后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皮瓣修复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咬骨钳去除表层坏死骨质[3]。其中4处创面中采用同侧足外侧皮瓣修复,在患者脚踝外侧与跟腱进行连线,取其垂直中线为轴心线,对足外侧深筋膜取下皮瓣,皮瓣面积为 4.6 cm×2.1 cm~6.6 cm×3.9 cm;使用患者同侧腓动脉外踝上的皮瓣修复为3处,以腓动脉远侧发出的前穿支为血供,在外踝上5~7 cm处深筋膜层取下皮瓣,面积为6.1 cm×2.6 cm~7.1 cm×3.6 cm,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处,在患者腘窝中点与跟腱以及外踝中点进行连线,在外踝后上方6 cm处为旋转点取下皮瓣。其中5处患者跟骨骨髓腔收到伤害较大,皮瓣修复面积较大,为6.6 cm×5.1 cm~7.6 cm×6.1 cm。随后,供瓣区使用同侧大腿中厚皮进行拉拢缝合。在手术前,要准备明确细菌培养结果的创面,在手术后,要及时使用替考拉宁、头孢他啶等药物防止患者出现感染。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卧床休养2周,在4~7周内避免进行大幅度运动。
观察多种皮瓣修复法治疗效果。
在进行多种皮瓣修复足跟部低温烫伤手术1周后,所移植的皮瓣全部成活,并且生长状态和外形较好,患处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在手术后7~10个月,患者足跟部修复处长出的皮肤比较柔软,没有明显的挛缩现象,不影响患者日常行动,取得明显效果。
典型病例:患者女,25岁,在医院外科进行腹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在患者足跟部放置热水袋,由于患者依旧处于麻醉状态,3.5 h后导致患者足跟部低温烫伤,出现水疱。在烫伤后3 d每天涂抹烫伤膏,于第4天到皮肤科就诊,为患者上伤口进行清理消毒后,使用凡士林油进行纱布包扎,1~2 d进行换药[4]。在烫伤第7天,患处水疱消退,伤口呈现暗红色,患者对患处疼痛反应比较迟钝。在烫伤后第12天复诊,患处由暗红色变为黑色,并且生成十分厚的死痂,硬度很大,患处烫伤深度为Ⅲ°,医生要及时安排患者入院,准备手术治疗。首先,医护人员要患者进行检查,确定烫伤部位位于双足跟后部,伤口呈现黑色死痂,状态比较干燥,没有产生任何分泌物质,在烫伤后15 d准备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将患者足部结痂切除,发现其伤口已经伤到足跟骨质,使用咬骨钳咬除表层坏死骨质,测量足跟部伤口面积,其中左侧足部伤口面积为4.1 cm×2.6 cm,右侧足部伤口面积为4.6 cm×2.8 cm。其次,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要使用患者同侧足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左侧足部皮瓣面积4.6 cm×3.1 cm,右侧足部皮瓣面积5.1 cm×3.2 cm,供瓣区要使用同侧大腿中厚度皮肤覆盖,并且及时进行覆盖。在手术1周后,观察患者足部,发现所移植的皮瓣和皮片全部成活。在手术后6~10个月进行随访,患者足部皮瓣比较柔软,生长状态良好,无明显挛缩现象。
一般来说,低温烫伤在烧伤患者中比较少见,其受伤部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低温烫伤主要是指机体在长时间接触低温物品时,所导致出现伤口,与高温烫伤具有实质性差别。低温烫伤中患者伤口的严重程度与患者接触热源时间呈现正相关。足跟部位于肢体的末梢部位,对低温和高温等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所以大部分人们喜欢在寒冷的冬天将保暖用品放在足跟部进行取暖,所以,足跟部发生低温烫伤的概率比其他部位要大。同时,足跟部的皮下软组织较少,长时间接触热源,再加上局部对患者足跟部的压力,可以直接造成患者足部由表皮逐渐损害到深层,很容易损伤到患者足部跟骨。低温烫伤由于接触热源温度较低,所以大部分患者足跟部都会形成水疱,其受伤症状具有一定代表性,虽然根据表现情况其受伤程度不是十分严重,但是实际上,其受伤程度比较严重,很可能已经伤及患者的足部跟骨[5]。所以,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你要对患者伤口进行细致观察,准确判断其烧伤程度。由于是低温烫伤,大部分患者都意识不到低温烫伤的重要性,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诊断治疗,导致创面很难恢复。就该院患者来看,其中最晚就诊时间为1个月,患者的烧伤部位的坏死部位已经开始脱落,已经发生十分严重的感染现象。足跟部低温烫伤创面大部分为不规则的圆形,在早期阶段,多数伤口都会产生出现水疱,颜色较深,在去除水疱后,患者受伤部位大部分呈现苍白色或者深红色,所感受到的痛觉比较迟钝,甚至有患者已经感受不到明显痛觉。早期阶段,患者的创面逐渐加深加重,在低温烫伤后的11~16 d,随着周围毛细血管的栓塞,其受伤部位开始出现脱水,并且形成皮革性结痂,属于重度低温烫伤类型。
针对低温烫伤后就诊时间较晚的患者,其受伤部位已经形成比较明显的坏死干痂,针对就诊及时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是对患者受伤部位进行清理消毒,并且进行包扎,防止患者伤口进一步加深严重,同时,医护人员要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确定手术治疗时间。足跟部属于承重部位,对摩擦性提出了一定需求。所以,医护人员的第一手术选择是皮瓣修复手术。由于足部外侧皮瓣的薄厚合适,并且位置比较隐蔽,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供瓣区周围的皮肤比较松弛,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植皮修复。这种皮瓣修复的动脉供血十分有限,可以切取皮瓣的方式较小,适用于小面积的低温烫伤伤口。针对面积较大的伤口,医护人员可以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供瓣区外观,但是其皮瓣上包含神经,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外界刺激。
该文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8年4月所接收的15例足跟部低温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多种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在进行多种皮瓣修复足跟部低温烫伤手术1周后,所移植的皮瓣全部成活,并且生长状态和外形较好,患处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在手术后7~10个月,患者足跟部修复处长出的皮肤比较柔软,没有明显的挛缩现象,不影响患者日常行动,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足跟部低温烫伤患者,医护人员要掌握相关确切情况,避免出现误诊误治现象,合理选择皮瓣修复足跟部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