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建议

2018-04-03 18:16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生活

赵 勤

(沈阳工程学院 文法学院 ,辽宁 沈阳110136 )

一、研究界定和研究方法

1.研究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于90年代末进城打工的第二代农民工。

童世骏在他所著的《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一书中认为,精神生活包括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心灵生活三种形式。而精神生活的需要,主要包括成德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怡情需要、究极需要这五种。由这些需要导致不同的精神生活样式。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精神文化生活的外延也限定为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和心灵生活三种形式,以此来考察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否“健康”“丰富”和“充实”,他们的审美需要、求知需要、怡情需要、成德需要和究极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并达到内、外部的平衡。

2.研究方法

此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9月,在辽宁省6个城市中,邀请1000名新生代农民工填答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910份。同时,我们与20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的个案访谈。

二、研究结论

1.心理生活方面

(1)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介于“不满意”和“一般”之间,并偏向于“一般”,满意度指数较低。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意。

(2)在生活满意度的各个影响因素中, “收入无保障”排在第一位,占64.5%, 排在二、三位的依次是“生活成本太高”(49.0%)和“工作不稳定”(41.2%),物质需要的满足仍是影响当前农民工心情愉悦的最重要的因素。

(3)新生代农民工在注重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并逐渐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4)在排遣烦恼的方式上,总体上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沿袭老一代农民工的方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上网浏览或聊天(20.7%)”“找朋友倾诉(19.5%)”“看电视或电影(16.9%)”,主要还是以分散注意力、寻求社会支持为主,自身仍缺乏自我疏导、自我排解的能力。

2.文化生活方面

(1)文化生活内容比较单调。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娱乐性休闲为主,并体现出时代特点,网络休闲已经成为他们一种主要的休闲方式。只有少部分农民工开始进行学习性休闲和身心健康建构性休闲活动。

(2)文化活动消费支出少、层次低。农民工每月的文化消费费用只占他们平均月收入的2.1%,并且基本上用于娱乐性消费,其中还有很大比例的免费项目,学习性消费的意识淡薄。

(3)共青团组织、用工企业、社区对农民工文化需求状况的关注严重不足,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次数,在农民工中获得的认可程度都非常低。与此相反,农民工自组织以其非正式性、地域性、趣缘性、自治性、网络化等特点受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喜爱。但这些组织也存在着资金少、协调资源能力差、比较松散等问题。

3.心灵生活方面

(1)几乎所有农民工的理想都是希望努力融入城市生活圈,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有一定的人生抱负。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仍以实用主义为主,挣钱过上好生活成为最主要的工作动力。

(2)新生代农民工所处环境的政治氛围不浓,他们对党组织、团组织缺少归属感,对党员、团员的认可度不高。这种现象在2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民工中尤为明显。

(3)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动因已由为家人提供生活保障转变为生存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结合。女性农民工也开始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心理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往往造成他们内心的价值冲突。

三、对提高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几点建议

1.心理生活方面:改善社会环境,满足最基本的生存、求知需要

生存需求的满足是农民工开始寻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前提条件。要想让农民工积极参与各种精神文化活动,最根本的工作应该从寻求多方力量改善农民工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在社会保障、薪酬支付、健康保健、权力维护等方面给农民工提供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进一步消除因政策不同而给农民工带来的生活压力,使他们首先卸下沉重的生存负担。

(1)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降低生活成本。逐步改革户籍制度,进一步消除农民工中的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政策差异,整合各部门力量,研究制定适合于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又与城市居民福利制度相吻合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补助政策;同时,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流动性大、危险工种多的特点,积极探索开发半公益性、半市场性的能够全国通用的保险产品,为农民工提供多样选择,以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减轻后顾之忧。

(2)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降低就业成本。为满足农民工的求知需要,各级团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应注重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等正式教育方式和定期讲座、短期培训、义务辅导等非正式方式,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他们急需的各种职业技术知识以及有利于他们素质提升的文化、艺术、心理等知识。创造条件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岗位技能资格证书;多方筹集资金,与相关机构建立稳定的培训场所。通过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尽量使新生代农民工一进入城市就能得到较好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降低就业成本。

(3)加强医疗卫生保健降低生命成本。各级卫生保健部门应将保障农民工的身体健康作为常项工作,定期组织公益性体检,组织医疗人员到一线为农民工进行各种专科诊治,使他们能及时看病,看得起病,降低医疗费用的开支。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监管,督促相关雇佣单位改善工作生产条件,确保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为所有农民工补全各类保险,应与正式职工一样享受工伤及罹患职业病后应得的待遇;一旦出现相关问题,应加大追究力度,严肃惩处。

(4)加强权益保护降低诉求成本。加快与农民工权益维护相关的立法速度,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侵犯农民工权益的各种处罚措施。同时在雇佣农民工数量较多的单位进行重点宣传,对于侵犯农民权益的单位,在行业资格审查、税收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一票否决。 对于农民工遇到的工资、劳动保护等各种权益纠纷,各级各类司法部门应及时予以处理,不拖延扯皮,不区别对待,公平处理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的关系,保证农民工应得的劳动报酬,降低他们的诉求成本。

2.文化生活方面:提升文化活动质量,满足审美、怡情需要

(1)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应发挥社会各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从多个侧面宣传农民工为社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宣传企业在农民工精神生活方面的好做法,让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教育和帮助城市居民努力消除心理歧视和社会偏见,充分认识新生代农民工在创造社会财富、保障群众生活方面的重要价值,对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和汗水,应给予发自内心的尊重,真正把人文关怀转化为关心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行动。

(2)引导企业重视营造企业文化。政府应引导企业认识到发展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质量,还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本整体素质的提升,进而对企业的效益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各级企业应通过组建兴趣小组、文化团体、各种社团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注重在农民工中挖掘骨干力量,让他们成为组织者、教育者,为新生代农民工树立起身边的榜样;各级企业还应该充分发挥企业团组织的思想教育功能,寓教于乐,加强政治引领,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利用城市社区为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搭建舞台。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重要依托,在农民工聚集的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促进农民工与本地居民共同参与,让他们逐步融入社区文化生活中。社区在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的同时,更应该将驻区农民工纳入社区的正式管理体系中,建立农民工档案,全面了解、掌握农民工的特点、爱好、需求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可以让农民工自己组织、编排、演出,“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动员社区居民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为农民工服务等等。

3.心灵生活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满足成德、究极需要

(1) 利用党团组织力量,做好青年的组织教育工作。将农民工中的团员、党员组织起来,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途径帮助他们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建设的新进展和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内心增强对党、团组织的了解、信任、理解、支持和热爱。不断扩大党、团组织在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2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民工)群体中的影响力,吸收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杰出人物和先进分子作为后备力量,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入这一群体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利用先进榜样的行为进行示范引导。创造多种机会使新生代农民工和市民共同参与诸如“志愿者行动”等活动,不仅能为他们树立榜样,也能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反省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同时,要积极挖掘、宣传农民工群体中的道德榜样,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定期开展以时事政治和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教育。以往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相关活动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和“三重三轻”的现象。三多三少指的是:单纯讲大道理多,结合具体实际的少;正面灌输的多,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少;农民工被动听的多,能够参与的少。三重三轻指的是:重他律教育,轻自我教育;重理论教育,轻实践体验;重规范养成,轻行为养成。应该改变这种封闭型的教育方式,向开放型转变,通过 “班组聚会”“老乡团聚” “主题研讨”“社区调查”等灵活的教育方式,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认知水平,寓教于乐、寓教于境、寓教于文,帮助农民工提升自己的理想高度。拓宽他们的视野,坚定他们的信仰,把他们引向城市、引向现代化、引向未来。

(4)建立一支专门的教育者队伍。目前充当这一角色的一般是企业分管意识形态的领导、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干部。新生代农民工与这些施教群体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情感隔膜和交流障碍,有些教育者还难以摒弃高高在上的观念,不能与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平等自由的双向互动关系,进行的是共性传输而非个性化教育。建议在农民工群体中选择一些具有较高学历的党员、团员,由他们充当教育者和心理辅导师,通过一定系统、科学的培训,让他们能以平等的姿态帮助农民工,成为他们的疏导师、治疗师;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以获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提升。在帮助农民工澄清价值观念、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上,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既有效、又实际、又双赢的好方法。

(5)整合社会资源,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联合企业文化节、社区公益活动、高校教育平台等多种资源,开展一系列以农民工为主体、以自我价值观发展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促使他们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

(6)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工健康上网。农民工通过网络、博客了解世界风云变幻,展示自我精神世界,寻找心灵寄托的时代已经到来。建议依托共青团组织的网络平台和各行业自身的专业网络平台,系统规划、创新设计,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在线阅读、知识讲座、心理疏导、网上交友等文化服务,以此引导他们健康上网;各地可根据情况组织心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专家通过网络信箱、在线交流等方式积极倾听他们的烦恼并给予及时的回应与引导。

[1] 李培林,田 丰.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择[J].社会,2011(3):1.

[2] 赵 勤,周甲文.共青团组织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治理对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4.

[3] 韩 伟,兰文巧.当代青年的社会态度及其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4.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