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艳
(辽宁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036)
日前,读《大中诗钞》颇有所感,一则是其言质朴,以情动人;一则是即事抒怀,淡泊旷达,读其诗有一种天远地大、自由随性之感,不自觉地就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观大中先生诗作,大致偏向几个类型,一是题画诗,一为赠答诗,再一类是感怀诗,试着分类对诗人的审美艺术体验作以浅析。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一个独有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追求就是画中题诗,清代作家孙衍斌在他的画论著作《石村画诀》中曾言:“画上题款诗,各有定位,非可冒昧,盖补画之空处也。如左有高山右边宜虚,款诗即在右。右边亦然,不可侵画位。”可见古代对题画诗是有着明确的定位的,题诗“补空”也已成为绘画章法中的一部分,但好的题画诗不仅仅充当“补空”的功能,还能延伸所在画的意境。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有“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之论。因此,后人多言“补空”确为画者自谦之语,而“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倒的确是点出了题画诗附加在艺术之上的审美价值,即诗能言画中不尽之意,诗画互补,相映成趣。大中先生从身份上来说,首先是一位画家,而且是著名画家。他的画作在当代中国画坛评价甚高,其山水画雄浑苍健,虎画更是极富神韵,其画风自成一家,被画坛誉为“天下第一虎”。这样一位画家,能够突破程式化的画虎俗套,赋予虎人文神韵,这得益于其深厚的人文素养。诗书画同源,诗书底蕴与绘画技艺浑然融合,造就了不落窠臼、敢于独创的画风。试读其诗《题画虎》:“凌空皓月静云平,我写山君神自凝。此意赠卿心念远,不知谁爱夜泉声。”不知是否为误读,我从诗中看到了在老虎身上寄托着画家诗人对远方故人的一份思念之情,山君屏息凝神、若有所思,本为猛兽却被赋予了人文情怀,寄予了作者的思想。《题画两首》:“人生初始性灵纯,老恋书斋叹眼昏。立雪师门成忆事,泪泉和墨写山君。”“天地苍茫雪野浑,春风放胆扫残云。而今谁有林泉梦,归去来兮亦问津。”通过诗词诗人道出了画所不能尽之意,诗人怀想当年旧事——立雪师门、林泉有梦,如今老迈眼昏,唯有寄情书画,在山君的描画中寄托了对恩师的怀念和崇敬,以及对自我纵情山水、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的倾诉。通过诗的语言,为虎画增色,更平添了画的境界和情怀。再读《题画荷花》:“碧竹写罢又荷花,劲节凌云傲岁华。莲叶接天清溢远,寒塘晓雾看惊鸦。” 诗句清丽秀美、淳真自然,韵味悠长,延伸了画的意境。当然这其间不得不提大中先生书法的功力,好诗也须凭借力,才能直上青云。曼妙的诗的语言通过画家苍劲大气的书法艺术呈现于画作中,平添了文人画的雅致和情趣,诗书画互补,浑然天成,实为中国画的特殊审美境界,也正如范曾先生曾言,中国画是“以书为骨,以诗为魂”。题画诗在一定意义上使得文学与美学达到了完美契合。
赠答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诗人之间的诗歌赠答应和,来实现相互交往的目的。赠答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在赠答中诗人们书写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志趣,并表达朋友间互相尊重、相交相知相惜的深厚情谊。它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独特的交往方式。赠言高于赠物,这在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荀子·非相》中有这样一段话:“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大中先生深得其中真味,在其诗作中赠答诗或与其相关的诗词计有三四十首,所占比重较大。如《赠范增》《直言答友人》《访九华山有感赠友人》《赠张东先生》《和友人》《答友人》等。这些诗词应和、赠答,所用语言近于口语,却因即事抒怀,真情流露,而直达人心。如《直言答友人》:“少壮曾学陆放翁,君言夸我如斯公。古人光照如明月,我止夜空萤火星。真善爽怀为乃性,虚妄达练逞时风。世间难得是知己,我现童心露坦诚。……常欲从今深城府,人前处事学精明。山环水绕由他去,路曲桥直任我行。……朋友相知别笑我,我爱如此过一生。”明白晓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直来直往、旷达豪迈的性格和保有童心、一片赤诚的情怀。《致老友》一诗:“谁能腕下留清气,但愿胸中多古贤。我辈虽无经纬略,却描万里碧云天。”在大中先生的赠答诗中,我们能看到,诗人的心性品格和审美追求,对真善美、对人类赤诚之心的渴望和坚守。《用雨桂原韵赠福堂将军二首》:“君为鬼才仙是谁?画坛健笔兴豪飞。身居尘嚣心思虎,梦里桃花开几回。”“齐鲁豪杰遇有谁?腰间宝剑冷光飞,将军麾耀黄金甲,故国平居赖武威。”此二首,是赠姜福堂将军的诗,因此,诗中满溢着豪气干云的气势,赞颂了将军和平年代参战的威武的军人风范,同时也称颂了将军在画坛的成就。诗人用了宋雨桂先生赠姜福堂诗的原韵,原诗为:“你是何人我是谁?千年万载桃花飞。偶在梦中睁睡眼,不是我狂是你醉。”这三首诗词唱和,首句皆为设问,直抵内心,使我们见到了朋友之间相交的相知、相惜之情,每一句诗都包裹着对对方的深刻了解和深厚的情谊在里面。《大中诗钞》中这类赠答诗非常多,俯首皆拾。《登山得小诗赠友人》:“独上青云顶,细听鹦鹉声。漫山鸣翠处,只少伴君行。”明丽晓畅的字句表达了独自登山后思念友朋,想与友同游的愿望。通过阅读大中先生的赠答诗,我们也从中窥见了诗人的日常交往,真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他们相互应答唱和中诗人吐露心声、互相勉励,互为支撑,情真意切。
即事感怀,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题材之一。即因为一件事而引发诗人的感慨,这件事可以是历史中的大事,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心事,往往表现为思亲、怀乡、念友等。这类诗在《大中诗钞》中也不少,如《怀念笑如老师》“难忘求师夜叩门,匆匆时过五十春”是怀念恩师有所感慨而作。《夏日感怀偶成》则是因为心中烦闷驱车郊外有所触动,诗前交代了作诗的缘由:“甲申夏月,余心绪时有不佳。恰值小暑,黄昏已近,骤雨初晴,碧空澄澈,天地沐浴,又有云霞驰涌,此时驱车郊外,见熏风拂动绿野,禾浪推波,偶成一首,以寄遐怀。”诗正文:“向晚雨初晴,驱车唱大风。心随绿浪远,怀敞赤霞迎。最狂笔和墨,难舍痴与情。闲来邀好友,纵酒啜香茗。”首联交代出游一事,黄昏雨后驱车郊外,吟唱着《大风歌》。《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遣怀之作,有人指出这首诗写出了胜利者的悲哀,慨叹的是群雄逐鹿中人的渺小。本应是打胜仗后的踌躇满志,却隐藏着不安的情绪。大中先生此时“驱车唱大风”,想必也是心情复杂而矛盾的吧。颔联对仗极为工整,写所见美景,“心随绿浪远,怀敞赤霞迎”,烦闷的心境因绿浪、赤霞而豁然开朗。颈联由景入情,写出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怀,笔墨最狂,情痴难舍。尾联也收放自如,抒写了闲暇时光邀友品茗的理想而闲适的生活情趣和生活状态。在《大中诗钞》中,最打动人心的感怀诗莫过于《追思女儿八首》,一字一句都是老父亲对女儿的不舍和思念,都写出了诗人失去女儿的痛苦,人生之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读到那句“檐前旧垒归新燕,小女何年回故家”,即使从未见过其人,也为之动容,不禁潸然泪下。
大中先生思慕五柳,醉心山君,于诗书画中寄情、言志、抒怀,读其言,品其人,在纸墨研读之间一位诚挚、和善、爽朗的长者形象也逐渐清晰饱满起来。他在日常生活中以审美的眼光体察万物,用山水、山君、苍松等意象营造了一个融自然经验与传统绘画经验为一体的诗意世界。花、鸟、鱼、虫总是联系着情感的世界,阅读他的诗给人以清隽、飘逸的审美感受。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始终保有诗意的情怀,是《大中诗钞》的动人之处,并且他将这种情怀以长久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坚守下来,这正是艺术所具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