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峰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作为著名画家的冯大中先生,把他历年所写的各体诗词编成了《大中诗钞》出版,显示作为画家应有的诗书画的审美实践修养,而且诗词的体式与韵律也各得其体,值得特别关注。
在中国的传统的文学艺术史上,历来特别标榜作为艺术家其人能诗、能书、能画,不仅三艺同举,而且作品皆达上乘,艺术的品级评定中誉此为“三绝”。历史上所以特别注重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这三艺统一,这是因为这三艺在审美构成规律上,具有更大的一致性性与相通性。诗,或者说是诗性、诗意、诗情,它乃是一切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基础,唐人张璪所谓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心源” 其实不过是诗意的审美心理。由此说来,不论是何种艺术体式的创作,都是以诗意为起点,为贯穿,为润色,有其在则可能成之为艺术,无其在则肯定不能成之为艺术。王维的《蓝田烟雨》:“蓝田白石山,玉川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中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正因为诗如画、画如诗,苏轼才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一诗中说:“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而同为宋人的韩纯全则从画与书起源于仓颉的观迹成文的发生论,认为“书本画也”“书画同体”“书画异名而一揆也”(《山水纯全集·序》)。而与画同体的书法,以东汉蔡邕《笔论》所认定的“书者,散也”之本体论视之,乃是“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是一种“言不出口”的“随意所适”之作。所以书法艺术的字体构形运势,“若作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等,都是其体如诗,而其用却自有与诗不一样的表现情意的形构载体,是有诗意而不用作诗形式出现的书法艺术。
我们上述所论之诗、书、画在审美规律上的一致性,在体式意蕴上的相通性,并认定诗性是书与画的“心源”,以至可以扩而大之,认为诗是一切艺术的审美起点与落点,是想从艺术本体上阐发冯大中先生作为全国著名的画家,他的诗性与诗才对于成就他的绘画成就与书法成就的意义,即在他的书画作品中诗的作用是极大的,是诗的情怀充盈着他的气韵生动、笔力独到的画作,诗的情韵激扬着他的圆润自如、卓有风致的书法。我们今天可以说,大中先生如果没有诗家素质、诗作才华,没有以诗伴随他的作画行程、书法行程,并发生诗、书、画间的互为推动之势,就没有冯大中现在这样高度的艺术成就。
大中在绘画艺术领域是国家一级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辽宁省优秀专家、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绘画作品,不论是以虎为题材的,还是以山水花卉为题材的,都有许多独创的精品,在国内与国外都有广泛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多年来先后在欧、美、亚许多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展并获奖。
冯大中的画风庄重典雅,画虎突破了程式化的套路,以主体神韵移情于虎,并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符号,可谓空前启后,被誉为“天下第一虎”。其山水画的意境雄浑野逸,苍润博大,现自家面目。此外,他诗书画兼攻,儒释道共修;学识积厚研精,书法卓立风骨,诗词苍劲古雅,创作并发表大量书法及文学作品。在他的艺术实践中,一直是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使情成体;而进入体物赋形过程,则使工笔与意笔之间互为生发,笔至工而意同随。
综观大中的绘画与书法的成就,乃是大大得益于诗的润泽,而他的大量诗词的创作,又得益于书画创作的有力推助。
大中在这部诗集中,以各种诗词体式之诗畅言往事、抒写真情,形成洋洋大观,读来很能使人感动。
大中当年曾是下乡在草河掌的知青,在农村五年有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艰辛而又劳苦的磨砺过程。这期间,他在劳动之余仍不忘看书学习,比起别人他有劳动锻炼加学习的两种收获。不少古典诗词就是这时学习的,能以诗言志也是从此试为的。有一首他1969年写的七言古风《寒屋》,这大概是他的第一首公开示人之作:
午间送宋上征途,又迎祥友返回路。
寒暄谈笑畅别离,交转君来一素书。
于时正探你家事,展书切切聚欢睹。
心海霎时起狂澜,波翻浪涌如沸煮。
回忆天空海阔志,而今恰过五寒暑。
草河春色何其好,衍水朝晖尚不如。
嗟尔多病窘才华,驿外断桥梅花树。
零落成泥碾作尘,骨弥坚硬香如故。
劝君忧心莫太甚,养病更需精神补。
如若闻劝再不悟,攻汝身心更为苦。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是熟诵君肺腑?
春秋正富大可为,自己道路自铺筑。
同学言语甚中肯,绝非不是应心出。
书至此处暂停笔,时间正敲三更鼓。
遥祝君家尊诸位,新年愉渡乐舒舒。
苍茫北望夜空斗,朔风漫漫撼寒屋。
今天时过境迁读此诗,遥想当年,一群下乡的中学生,前途一片茫然,忽有一人得有优选回城读书机会,令大家既羡慕又不禁暗思自己,尾联以“苍茫北望夜空斗,朔风漫漫撼寒屋”的苍凉意象收结,可谓“片言而明百意”。
大中学诗学画学书法,虽有初级启蒙,但却未经专科学校的学历攻读,主要都是动用聪慧的灵性,通过自学途径而进入各艺之门的,如问来路,他是转移多师,取法乎上,随之则焚膏继晷,笃志以行,终致“三十而立,四十名出”。他的《长歌行》就是他心路历程的坦然自述诗:
华夏风古,今感阙如。养德修福,君子相扶。
我心淡泊,砚田耕锄。或而写山,或而赏树。
或而访学,或而画虎。时闲遥寄,骋怀攻读。
雅兴湍发,吟诗作赋。只叹情怀,又痴又腐。
亦欲智慧,尚欠城府。家境清贫,平民黎庶。
常思慈父,最怀老母。辛劳一生,倍尝艰苦。
每忆至此,泪洒流珠。痛失女儿,夙夜长哭。
家屋柴门,亲善和睦。寒梅虽瘦,傲枝硬骨。
青松拂碧,云涌涛呼。安贫崇义,未坠志笃。
十五始遇,恩师笑如。命运赐我,丹青启步。
青春年华,下乡农务。广阔天地,劳其筋骨。
背灼白日,耕耘黑土。风雨草河,五易寒暑。
青灯如豆,雪夜茅庐。蹉跎岁月,未忘读书。
三十而立,四十名出。五十誉赢,仿我无数。
六秩初度,人生彻悟!高山景行,大展心图。
京城绝色,春满皇都。百里洋场,啸傲江湖。
金陵圆梦,蟠龙踞虎。泉城历下,负笈齐鲁。
收官奉天,神慰乡父!丈夫立地,青史应著。
挥笔如椽,纵抹横涂。壮哉骋怀,登高远瞩。
八千里路,日隐云浮。未来迢迢,老骥枥伏。
梦里江山,志满踌躇。秣马砺兵,再上征途。
悟禅见性,潜心道府。悲天悯人,不于恶物。
上善若水,从善流如。醍醐心境,烟云卷舒。
知觉人生,星月辉助。上苍馈赠,健康常驻。
天资不厚,后天勤补。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老当益壮,闻鸡起舞。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古贤辉耀,今人明途。呼唤志士,责任匹夫。
人生无悔,沧海曾渡。天下英贤,层出无数。
嗟夫!
我侪奋慨,举纛齐步。追学前贤,良风同树!
中华扬威,德胜净土。泱泱神州,寰宇翘楚!
大中是一位特别富于性情的诗人,重亲情,惜友情,动真情,展豪情,对于朋友不论是穷通遭遇,还是祸福变故,他都是足可信赖的朋友。唐人贺兰进明有诗云:“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这只有以心相交者才能做到。我们在《大中诗钞》中看到,很大一部分诗是与朋友间的唱和酬答之作。一般人写这类诗多半是为了应酬,而他则是“世间难得是知己,我现童心露坦诚”。他在一首题为《答友人》的诗中表述了他的交友必诚的心志,说自身绝对学不会世俗那种处事学精明的方法,而是必须恪守“真率留得对友朋”的本心。
少壮曾学陆放翁,君言夸我如斯翁。
古人光照如明月,我止夜空一小星。
真善爽怀为乃性,虚妄达练逞时风。
世间难得是知己,我现童心露坦诚。
相交浅浅慎吱语,见面微微多笑盈。
常欲从今深城府,人前处事学精明;
山环水绕由它去,路曲桥直任我行。
幸哉天意尤怜我,赐我一筋尚聪灵。
如今画虎闻天下,睥睨大千傲寰空。
倘若上苍不宠我,我有何能啸雨风?
索然兴至流天籁,真率留得对友朋。
朋友相知别笑我,我爱如此过一生!
大中虽然是诗书画三艺并佳,但他此前以远的长久名声还是画家身份,在公众中享誉更大更高的作品还是绘画作品。这个身份和经历过程决定,在他心中的崇敬者群更多的人不能不是画坛的前辈们。其中不少人都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望门尊师,但他却是对他们深怀敬意的恭谨虔诚的弟子,这些都是有诗为证的。
我们从诗中看到他最崇敬的画家是八大山人。他在诗序中说:“八大山人是书画双绝的艺术宗师,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不仅深远的影响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殉道者,也熠熠闪耀在世界的艺术之林。”大中有五首诗是赞扬明清之际的国画宗师八大山人朱耷的,既崇拜其画风,又仰慕其人品。
其一是《题八大山人瓜鼠图》:
画史论奇嘉,超然唯八大。独行影浩远,特立铸高华。
纵横几百代,承传万千家。仰哉朱雪个,我亦临鼠瓜。
其二是《临八大山人孤鸭图》:
山色湖光染落霞,烟波夕照浴孤鸭。
我心堪比此禽意,破浪乘风无尽涯。
其三是《题临八大山人杨柳浴禽图》:
杨柳春风拂苦心,孤禽沐羽墨难皴。
老夫磨透眉纹砚,追到神魂方解襟。
其四是《临八大山人苍松图有感》:
笔墨苍苍临古松,山人自与不凡同。
画能减到无从减,方是逸神绝代空。
其五是《临八大山人鱼鸟图有感》:
古木高坡鸲鹆鸣,晨阳独立惬秋风。
鱼翔浅底愁江冷,追罢山人心更清。
这种对特有独创贡献的一代宗师的高山仰止之情,是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并且是诗意的礼赞。对于现代的绘画大师,大中对于黄宾虹先生也是特别崇敬有加的。他对于黄先生之绘画章法、行笔所创立的黑、密、厚、重的画风,不仅心向往之,更是化而行之,几次到皖南寻访黄先生的遗迹,拜谒歙县旧居,深有恨不同时之慨。大中有两首诗记录了他的心音,第一首是《谒黄宾虹故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今拜故居,追怀大师。
不胜感慨,令人忧戚。杂草荒芜,残叶满地。
环睹萧然,只闻乌啼。遥想当年,宗师可知?
今逢盛世,尊艺飚起。“五十年后,天下必知。”
而今确如,一言中的。观之思之,感慨系之。
绝世丹青,谁知珍惜!览物思情,感斯而悲。
第二首是《游皖南拜黄宾虹故居》:
千里寻踪上披云,皖南翠岭觅仙魂。
渐江古冢埋荒草,虹叟残碑卧晚春。
不厌敬亭松入耳,最痴黄海岳出尘。
风吹雨打众贤渺,夕照闻钟叩禅门。
对于画坛前辈的潘洁兹先生,大中更是别有一种情怀。潘老曾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创会会长,去世后,学会推选大中继任第三任会长,在法统上可谓薪火相传、衣钵相继。这种关系使大中不能不有诗情表达。大中以《水调歌头·纪念潘絜兹先生百年诞辰》向老前辈致以敬慕心情:
殉道丹青事,钦仰念絜兹。
沧桑百载跌宕,桃李自成蹊。
燃点人生烈火,熔铸敦煌苦旅,镌写涅槃诗。
曾历几荣辱,淡泊泰然之。
诲无倦,贤广纳,更思齐。
崇高品德,“春蚕画室”鉴心知。
肩负复兴宏愿,臂举精工大纛,吞吐古今驰。
挥洒晋唐韵,浩气贯虹霓。
大中在与诗书画界的时贤交往中,也是见贤思齐,以心相印的,他诗卷中有与范曾、李仲元、郭兴文等人的诗,都能看出他在艺术上的见识与吸纳态度。
大中的年轻时代家境清寒,父母劳苦一生,如《长歌行》所述是“家境清贫,平民黎庶。常思慈父,最怀老母。辛劳一生,备尝艰苦。每忆至此,泪洒流珠”。在自己功成名就的时日想起父母,深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恨憾,回忆起来只有以诗补偿了。在《大中诗钞》中有两首绝句抒写了这种心情。一首是《思母悲怀》:
愁肠百转想亲娘,何计得从笔下偿?
时画於菟母子爱,唯将泣梦寄山王。
另一首是《思母早逝》:
娘亲远逝已多年,梦泣依稀慈爱颜。
禅心将载浮生去,画笔一支伴世寰。
还有一首七律《劬劳》,深情地回忆了当年父母在困窘的生活中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晓寒风雪冻家门,夜夜临池呵手温。常练月明摩竹影,轻研墨细润山君。亲娘灯下缝衣苦,老父堂前教诲勤。图报终亏皆远逝,劬劳育养总萦心。”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存在于多少儿女的心中!
在大中的诗集中,抒写刻骨铭心的悲恸之情的是《追思女儿八首》。诗从2006年女儿小越不幸遇害殒命后写起,一直到2010年重遇情境又续写悲情,五年中的悲恸不断地撞击着老父的爱女情怀,所以血泪不断地凝聚汇涌,才化合成至为感人的诗章。诗前有大中的小序:“女儿小越永远离我已经半年了。每日夜静独坐或晨醒未起之时,孩子的影子便在我的脑海中翻波涌浪似地出现,难禁我老泪纵横,无一日能断。真所谓人生之痛,莫过于老来丧子啊。恰逢国庆与中秋佳节双至,思子之情则愈来愈烈,只有借诗以寄心中之痛苦。”
诗分八首,引录于下:
一
常忆女儿老泪流,不知还淌几春秋?
夜来忽梦哭相抱,醒却尤添悲与愁。
二
女儿与我隔冥茫,天上人间想断肠。
佳节倍添思无限,遥空伫望祭心香。
三
健碧缤缤饱墨痕,凄情切切泼漓淋。
兰芳自古为王者,我写清芬祭子魂。
四
放笔山泉狂写兰,愁云惨雾浸心田。
想儿夜夜多惊梦,刻骨摧肝泪不干。
五
泼尽墨痕和泪痕,胸中聚涌万堆云。
幻将财富倾家尽,愿换女儿笑靥存。
六
庚寅新春正月整理小越习作,感怀岁月逝者之速,女儿离去转眼四年过去,难禁我不胜太息老泪纵横。
岁月苍茫忆逝华,新春再睹旧时瓜。
檐前旧垒归陈燕,小女何年回故家!
七、题女儿冯越画《水仙图》
写罢斯花品入仙,清风皓月水之间。
萧然弄影浑皆玉,我在人间越在天。
八
庚寅深秋,余客京华。友人发诗手机中,正好路过女儿曾工作过的办公室门前,引起凄凄之回忆,因成小诗一首以拭眼中潸然之泪。
皇都雨冷柳纷披,宫殿巍峨倦鸟啼。
又是西风萧瑟夜,阶前似女影依稀。
大中以诗写父母情、父女情,都是深情发于内心而入言以为诗的,所以特能以情真感人。他的诗中还有一首写他少年学画时启蒙“恩师笑如”的词作,也极尽亲情之致。在传统的道德文化中,讲人的亲情至大至高者莫过于“天地君亲师”。“天覆地载”是无私无偏的自然恩赐;而“君”(当然是奉天承运的明君),原本是国家的中心与象征,是天地之德的承施者,民愿的代表者,民利的保护者;而“亲”首指父母而言,是“情之最至者”,位列于“亲等”之首。而“师”,按《周礼》定义,是指“教人以道者之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而对自己有教诲之恩的教导之师,其亲情之序列仅次于父母。这种在现代早已沦丧殆尽的道德理念,有幸还保存在大中的良心之中,体现在对他的中学美术老师李笑如先生的生前身后的关爱之中。他在一首《水调歌头·怀念笑如老师》中写了他在“文革”中向受专政的老师家送米和请教画事的情形,老师在困境中犹能予以点拨,其意义颇似漂母饭韩信的解困与激励之恩。可惜的是“文革”后刚获“解放”的李老师,却在一次会议上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了:
乙已岁寒月,负米夜敲门。虔诚忐忑恭谨,立雪拜师尊。
半日松梅竹影,十载峰峦云岫,最恋画山君。
寄志啸沧海,纵意步昆仑。狂风起,天欲堕,苦忧焚。
命途多舛,忽逢横扫泪盈心。
喜望阴霾荡尽,痛悼先生鹤去,遗憾逝逢春。
回望丹青路,漂母饭韩恩。
我们在这首词中可以隐约地读出当年的事相与世相。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何等的可怜,学子们正当的学习上进之路是多么的艰难。有幸的是大中却能在那么艰难困阻之下却苦学成才了,但他却永远没有忘记老师,从安葬老师,养护师母15年,一直管到师母去世并办理二老的合葬。清代诗人吴梅村有诗追悼侯方域,用典信陵君与侯瀛之谊云:“但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今天多么难遇这样知情重义的君子!
我对大中早知其名。我特别欣赏他的绘画,不论是人化自然的形神俱佳的画虎之作,还是寄意深邃广远的山水画作。但让我深切愿意与之结交的机缘是读了他追思女儿冯越的八首诗。其诗怀,其诗情,其诗语,其诗才,足现其人之诚挚、淳厚、和善、真情。汉代扬雄在《问神》中有言:“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也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在过去几年中,我与大中诗词唱和不断,交谊日深,他对我的工作支持与生活帮助更多。今天我得有细读他全部诗词并得以细加研赏的机会,也算是初步实现了当年写下的“今朝幸谒多开眼,归去深研细品量”的许诺。我深信并祝愿:大中发于审美心源的诗书画三绝之艺,今后会更为精深广远,永据峰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