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明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入了新时代,提出了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方略,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号角,同时也全面开启了新时代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伟大动员令。这一思想,深度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国情、时代要求和世界大势,是扎实推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指引、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教育强国首先是高教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昭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强力抓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系统发展水平。
第一,就其语义而言,“以高等教育做强国家”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本真”语义。从语义上理解,“高等教育强国”既可以解释为“高等教育的强大国家”,又可解读为“强力发展高等教育而使国家强大”。前者强调的是“强大的高等教育国家”,后者强调的是“国家强大的高等教育”。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及我国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劲势头,笔者认为,当下提出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指“建设高等教育的强国”,应该理解为“建设中国强大的高等教育”或“建设大而强的中国高等教育”,即强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使高等教育具有更大的育才功能、科研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更强的辐射功能、批判功能、前瞻功能和引领功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第二,就其内涵而言,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本质”内涵。我们说,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具有较大的高等教育规模、较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和社会贡献率,必须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总体质量,必须拥有一批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群体的高校和学科,必须有在全球产生足够感召力的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发展战略和办学模式,必须形成多样化、多类型、多层次、结构合理、高度开放的完整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其中,最关键、最本质、最核心的,是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必须居于世界前茅,并在国际上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贡献率、公信力和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脱离了世界基本认同的共同的高等教育标准,就不是一个真正世界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强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第三,就其特征而言,优质且全面的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特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本质、特征和标准是什么,如何卓有成效地建设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强国,中国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方略、目标、任务和路径是怎样的,我们如何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跨越,以及怎样从中国的视角看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和如何从全球的视角看中国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当然,高等教育强国的标准、指标及其建设的模式、路径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质。然而,就其基本特征而言,高等教育强国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先进且原创的高等教育理念,二是完善且有效的高等教育制度,三是合理且优化的高等教育结构,四是优质且全面的高等教育质量。其中,理念更新是先导,制度建设是保证,结构优化是关键,质量提升是核心。
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指标,也是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构成的本质规定。举世公认的一流的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系统发展水平,是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标志。就此而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其目标指向必须是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既包括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包括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的整体质量,不能仅仅理解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视域下教学科研质量的“点”“线”性提高。
第四,就其职能而言,培养居于世界前列的高质量专门化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型卓越领军人物,是高等教育天经地义的“本原”职能,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本体”使命。在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跃上新水平的大背景下,在当今世界新格局和国际竞争力处于大调整、大变化的历史新时期,卓越型高端创新人才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资源。正如习近平同志2014年9月9日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所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众所周知,大学是以传授高等知识、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开发高新科技为核心内容的高投入教育机构。无论中外,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或曰历史使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学研究,三是社会服务,四是文化传承。大学之“大”,不在于师生之多、楼房之高、校园之阔,而在于教学之优、研究之深、英才之众。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对此,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根本性“质元”和现代多元社会的“轴心机构”,负有义不容辞的神圣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可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是要增进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增值方面的加速作用和优化功能,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创新型、智慧型、特色型内涵式发展道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和高水平领军人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强盛起来的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是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形态塑造到创新驱动、从人力大国到人才强国、从自立自强到雄秀于世界一流高校之林的辉煌时代。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多量度、多向度的综合性概念,主要是指建立文化自信、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开放、量丰质优,能主动满足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享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完整的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是国家层面的综合性重大施政行动,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取径。
教育强国与经济强国一脉相随、“双强互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实践在欧美已有200余年的探索历史,推动许多国家走向富强。21世纪,必将掀起许多国家积极参与其中的高等教育强国新浪潮。我们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现代化国家为支撑,以提升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贡献率为主线,以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为核心,全面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做强普通高等教育,做优高等职业教育,做好民办高等教育,加快建设耸立于世界教育高地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扎实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凸显高等教育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尽快实现把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
(作者韩延明,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一级巡视员,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