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财经类院校为例

2018-04-03 15:59:57郑丽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信管财经类体系

郑丽琳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233041)

实践教学是财经类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而必需开展的教学环节。2012年教育部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规定了不同类型高校实践教学所占学分的最低比例。截止到2017年10月底,已有592所院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然而由于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且财经类院校相较于理工类或综合类院校实践教学起步较晚,因此如何发挥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方面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当前财经类高校信管专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学起步较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魏瑞斌(2009)从专业分布高校类型划分,发现理工类院校中开设信管专业的约有150所高校,占总数的32.82%,综合性大学为20%,师范类院校为13%,财经类院校为9.63%。财经类院校发展信管专业在数量上并不占优,且开办专业时间相对较短、专业建设相对滞后,同时相对于理工类院校更为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而言,财经类院校发展实践教学起步较晚,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少,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不能与理论教学有效结合,一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间上的不匹配,许多实践课程在课程安排上往往存在跟风效应,亦或者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同学期开设,造成课程引入缺乏渐进性、系统性和可衔接性。二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授课内容上的不匹配,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学方法较单一、习惯于课本知识照本宣科;实践教学则重于项目驱动,教学内容多以理论验证及案例演示为主,缺乏应用型、创新型和综合型项目,从而使得此类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三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授课投入上的不匹配,部分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存在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仪器设备更新缓慢、实习基地无法保证等不利局面,从而不利于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二)实践师资队伍不充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师资多为人文社科类人才,师资队伍无论是量还是质上都不够好。一方面从事具体实验实训、项目技术实习的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数量上不充分,特别是绝大多数专职教师缺乏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经验,不具备“双师型”素质;二是实践师资教学能力也相对薄弱,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由理论课教师兼任,从而形成实验项目内容简单、实验要求偏低,部分难度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考虑不足等问题。部分教学人员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由于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因此指导学生实践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师资队伍进一步变大变强的原因部分源于不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一是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性不足,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不具有信管专业特色,相应组织机构缺失或不健全,导致收集评价信息难度大,同时缺少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二是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范围有限、形式单一,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评价多采用学生评价和随机抽查听课等方式展开,而对学生的考核往往通过笔试成绩完成,忽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等;三是教学考核评价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对学生而言,由于过多关注考试成绩,而在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参加科研立项或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科研活动等方面不给予相应激励,不利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对教师而言,学生实践成绩好坏和教师岗位、待遇、职称无直接关系,不利于教师主动开展实践教学。

二、构建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及原则

目前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一批综合研究型大学承担主要的精英教育,而绝大多数财经类院校注重发挥经济管理学科优势,面对社会经济建设、政府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展大众教育。其中,信管专业本科生中绝大多数就业范围为企事业单位,从事工商企业或政府部门中一线信息管理、组织、分析、决策等实践工作,其人才培养目标并非管理理论研究或信息技术创新,而应突出信息技术的操作性和管理理论的应用型。因此,信管专业作为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更应突出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教育过程更应强调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强化服务社会功能。所以,有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是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实现的根本要求。

借鉴国内诸多高校实践教育的先进做法,建立一个适应经济发展和管理需要、体现财经类院校学科和地域特色、符合信管专业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四个原则:

(一)动态性原则

社会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新入职大学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不能停滞不前。同时现实社会中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理论的不断更新,使得信管专业培养课程也在不断变化。要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变迁和管理升级,从而体现信管专业的动态培养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应具备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实践多种授课形式,拥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其目标、内容、管理、评价等各要素应有机联系,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从而保证实践教学体系高效、高质运行。因此,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环节之间的配套衔接、升级更新;另一方面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协调优化实践与理论教学之间关系,相互促进。

(三)服务性原则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服务学生、以人为本”是基本教育精神的表现。教学活动旨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业务能力,具有创新思维,能上手并能动手。以此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进程、提供支持服务;通过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及形式,支持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应以服务企业、适应市场、面向社会为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四)应用性原则

实践教学目的是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因此其体系构建就应突出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应用扩展能力。从教学实际过程出发,探索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职业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突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分解

构建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特点及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需求,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更应明确定位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目标、丰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健全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办学水平。

(一)实践教学目标

信管专业是一个融合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培养的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实用性高级人才。2009年6月麦克思公司发布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此后每年予以更新,其中信管专业作为黄牌专业,就业前景值得开拓新的视角,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和评价等实务工作,因此该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建设应包含技术目标、管理目标及创新目标。其中,技术目标包括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常用软件操作、编程语言、软硬件基础技术、信息系统设计、网络架构及维护等);管理目标包括掌握各类组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的信息采集、组织、分析、传播、服务和处理能力,懂得营销实务、会计实务等,具有一定的市场调研能力和市场洞察能力;创新目标包括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励其创新能力,鼓励进行科研和实际工作。

(二)实践教学内容

卢志平等(2016)探讨了双能力导向下信息管理类人才的实践技能知识体系,突出了基础、专业、行业三大块实践教学内容。相对于一般综合性院校,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本科教育突出应用型特点,强调以“适应需求,突出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按“分层培养、逐层提高”模式形成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第一阶段:验证理论的实验实践。本阶段多贯穿于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大一至大三均可实现。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程验证性和课程综合性实验。课程验证性实验多依附于课堂教学(基础课、专业课、专业课等)进行,给学生指定具体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具体上机操作验证某个理论原理方法;综合性实验往往针对一门课程完结后,利用课程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实验设计及制作,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以安徽财经大学信管专业为例,开展课程论文和课程设计就是其表现形式。

第二阶段:提升技能的实训实践。本阶段多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大二至大四均可实现。实训实践活动主要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完成。校内实训活动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科技竞赛活动等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能力。安徽财经大学信管专业学生就组织参加了安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本科组)、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安徽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并组织举办了“魅力管工——信息技术活动月”之电脑原创作品大赛和程序设计大赛。校外实训活动主要包括专业(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是在高校与企业、地方合作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上实现。安徽财经大学信管专业就联系建立了多家实训实习基地,例如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实践基地、安徽用友软件实习基地等27家企事业单位。

第三阶段:自主思考的创新实践。本阶段多发生在业余学习过程中,大三至大四高年级阶段实现。通过本阶段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信息管理的过程,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培育信管专业毕业生自主思考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可能性。创新实践主要分教师主导型和学生主导型。教师主导型强调以教师的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为依托,吸纳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使学生有能力完成一般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涉及的多项环节,最终以学生参与完成的合同、技术报告、项目计划书作为实践表现成果;学生主导型强调以学生自主完成的论文、专著、科技产品、专利等为代表,例如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小型信息系统设计等。

(三)实践教学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展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应加强人、物和课程等多方面管理。首先人员配备方面,应在待遇、职称、编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吸引有能力的专职教师投身实践教学,同时聘请社会经济管理领域的高级职员担任学生的课外指导教师,介绍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具体操作技巧。其次实践教学软硬件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环境,一是改善校内实验室环境,规划专门实践教学实验室或校内实训基地、购买高质量、操作性强的实践操作软件(ERP、CRM等)和高性能微机,用于大型开发工具、大型数据库的实验教学,并组织专门人员更新维护;二是扩充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开拓实践教学空间。使学生实践能力逐渐提升,从校内的模拟实验发展至校内基地的仿真实训、再到现实基地的真实训练。例如安徽财经大学信管专业分别与思科公司和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华三网络学院”和“思科网络学院”,开展了思科(CCNA)和华三(H3CNA和H3CNE)认证培训,建立了相关的认证考试中心。再次实践教学课程管理方面,有别于一般综合性院校,财经类院校开设的信管专业是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借助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工具进行企事业单位相关系统及信息管理业务的交叉学科。张媛(2016)认为做好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有助于提高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跨专业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课程管理又一大亮点。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一方面要突出专业特色,强调参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组织活动,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科交叉,增强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挖掘。除开设部分理论配套实验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数据组织与管理等)外,还应为集中性实践教学(如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设置学分学时,并在不同年级酌情渐进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有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应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队伍,主要包含院系领导、学科专家和学生监督员。院系领导组负责信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督导工作;学科专家负责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教学质量评定;学生信息员负责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涉及教师教学水平、态度,教学资源使用状况等)。其次制定系统、全面、科学的考核体系标准和制度,依照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目的与任务,确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并设立相关制度。其中考核评价指标应涉及教与学等多方面,如教方面的教学态度考量、教学方法评价、教学实践内容评价,学方面的学生参与程度评估、学生课后学习成果评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评估等。再次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实施改进措施。一方面通过院系领导、学科专家听课对教师教学评定,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信息员上报上课情况,综合完成实践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形成质量意见,反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经验。对好的经验,宣传强化实践教学成果,对在创新教育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多种形式的肯定和鼓励;对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比较多种教学途径,形成较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案。

四、结束语

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完备经济管理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综合人才。因此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形成。通过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健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体系建设,一方面有助于实现改革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水平、锻炼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加快学校专业建设步伐、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开拓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升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瑞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课程体系的完善——以财经类高校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0):169-171.

[2]卢志平,陆成裕,刘文芳.双能力导向下的信息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11):58-62.

[3]张媛.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1):149-151.

猜你喜欢
信管财经类体系
智能时代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应用型院校信管专业基于企业驱动的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7年19期)2017-11-17 19:46:30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消费导刊(2017年6期)2017-06-22 14:22:21
互联网时代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淮北师范大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财经类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