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雪梅, 王立明
(1.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9;2.酒泉市教育局,甘肃 酒泉 735000)
高职《应用写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重要课程,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多年来绩效不佳:课堂上老师讲文种的概念、结构、写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学生似懂而非懂,只能粗浅地抓住概念,一旦课后进入写作训练环节时又茫然无措,无从下手。这种情况课堂内外频频出现,困扰着师生。不少研究者为此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和尝试,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都被引入《应用写作》课堂,但总体效果难言理想。
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的新宠。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模式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知识传授路径进行有效改变,重构学习过程,改变教学资源、内容、形式的呈现方式,调整并重新定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完成了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内化,提升了课堂效率,受到了好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师“授之以渔”的指导作用,这势必为实操性很强的《应用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陈卿指出: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模式最大的变化就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课余借助信息技术完成,课堂变成学生练习讨论的场所,它体现了对实践操作的重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1]。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实现学习过程的翻转,牢牢抓住课前—课上—课后三个关键节点,发挥教师、学生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聚合优势、形成合力,必要而有效。
从心理学上讲,学习的动机必须由学习者自发产生,有多强烈的动机和兴趣就会引发多强大的学习动力,也就因此可以产生多显著的学习效果。“最近发展区”理论,“望梅止渴”效应就是如此。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始终是教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课前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的第一个阶段,即学生提前对下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如某一应用文种的概念、作用、特点、分类、结构和写作要点等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记录学习中的疑惑,以便于在课堂反馈。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所必须的各类资料,如网络微视频、PPT、电子资料、纸质材料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时间学习,完成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教授的内容。为避免学生的盲目学习,教师应通过任务引导的方式,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如学习“申请书”文种时,教师可在课前设置如下问题:申请书有哪些特点?申请书有哪些种类,不同种类的申请书递交的场合、地方有什么不同?申请书通常由哪些结构组成?申请书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撰写申请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聚焦学习目的,增强学习针对性。这些设置的问题应涵盖教师授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过程、任务,以便于教师第二阶段的课堂掌控。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慕课、QQ、微信群等方式和学生就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思考、问题、困惑进行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以小组等方式交流,学生将各自搜索到的资料、信息、资源上传网络,分享学习,改变原有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调整课堂学习的授课内容和策略方法。
第一阶段学习完成后,学生进入课堂。此时,课堂成为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场所,师生角色和任务不变但形式发生变化,学生积极、活跃起来,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退居幕后,成为“导演”,主要是观察、分析和引导,发现问题、解疑答惑,并适时引导学生将课前自主学习知识运用到练笔实践中,推动并实现课堂学习进程、课堂学习内容的翻转,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张金磊等人将翻转课堂的特点总结为:在最大化地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2]这时课程活动设计应以教师充分了解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为基础,以练笔为主,案例分析为辅,从练笔、分析的实操中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消化、吸收,有效促成学生的知识内化。传统教学大多将这一环节置于课后完成,学生因主、客观多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实现深化探索、升华学习效果,往往敷衍了事、降低标准和要求,简单简化完成,效果一般不好。这也是《应用写作》课程实效较差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应用写作》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反复实践(练笔),才能教有所成,学有所得。就如达芬奇画鸡蛋一样,没有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大量练笔,是无法达成最后的见效乃至高效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的重心由传统的“讲解”移至“操练”,对教与学双方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事实证明,这一极富针对性的策略对实践类课程的影响是积极而且有效的。
需要说明的是,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尽量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3]教师对案例、练笔素材的选择和积累应是审慎和动态的,要力戒陈旧、空洞、僵化,避免使用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毫无关联的素材来为学生传“天书”、讲“神话”,而是要接地气、有温度、可操作。比如“通知”文种的练笔,可紧紧围绕学校重要文化活动顺势展开,让学生有感触,有话说,有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意愿。在运动会召开期间,可以让学生拟写举办运动会的通知;在中秋节临近时,可让其拟写中秋放假通知;可以让学生拟写学生社团纳新通知、系部团学工作会议通知、主题实践活动月通知、就业招聘会通知、学生宿舍停电停水通知等等。依此思路,可以不断拓展范围,提升难度。因为这些主题与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不陌生,不畏惧,容易接受,自然而然地会选择角度自动代入。如此下来,教学的实效性、管理的科学性、课堂组织的趣味性都可借此达成。用事实证明应用写作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切身认识应用写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写作能力和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正是翻转课堂教学思想和模式所期待的理想结果。
练笔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点评,教师评学生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这是练笔结束后,帮助学生趁热打铁纠正问题的最好时机。传统的教学中对点评重视不够,要么在课前三言两语完成,要么缺少这一环节。而实际上,对于《应用写作》这样的课程来说,总评恰恰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有效讲评、积极及时的反馈,学生才能认识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格式方面、内容方面的还是结构方面,甚至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都会因“评”的质量高低而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当然,点评也是最能彰显教师水平的环节,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和不断提升不断积累的意识。惟其如此,翻转才可行,翻转才生效,教师也才能实现对学生练笔成效的准确评估,把准脉,开好药。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用时不需要太多,主要是简短总结学习重难点和教学得失,同时安排下节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将零散的、感性的知识向理性认识归纳提升;另一方面,对下节学习内容的课前预习提出具体要求,从而为下次“翻转”打好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学习任务布置时,任务量要尽量偏大、难度要偏高。求其上,才能取其中,通过长期的一个训练过程,学生的知识转化水平、能力提升、学习能力都会取得进步。比如,在“通知”练笔中,教师对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如:标题拟定不规范、结构不完整、格式不正确,简单通知复杂化或复杂通知简单化、落款格式不对、用语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总结,在点评的基础上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再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习得,从学习方法改进、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向高一阶段迈进。
通过“翻转”方法的引入,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探索和实践活动也有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事实证明,它确实是互联网时代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教育模式。当然,在对《应用写作》课程进行“翻转”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也就是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这是课堂能否有效“翻转”的前提和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转”能否实现和实效性的大小。如果学生在课前不能自觉按时完成课前学习内容,即如前例所提的不能很好的对“申请书”文种的特点、分类、结构及写作规范有了解,就会直接影响第二阶段学生案例分析、课堂练笔等,这也容易使“翻转”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因此,如何让学生进行自觉、有效、大量的自学和课前准备,不仅是《应用写作》一门课要解决的问题,更是所有课程在实施“翻转课堂”时要面对的课题,需要课程管理、教学安排以及学生管理等多方协同配合,不断探索和实践。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学习多通过网络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还要有充足的上网条件和网络资源支持,这也需要学校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让无线网络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为其自主自由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2).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4).
[3]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