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利
(太原工业学院 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08)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认为最艰涩、最无趣,并最漠视的一门课也许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转化为思维方法,需要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经过多年努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两个“五位一体”模式:“五位一体”理论教学(Theory 5)+“五位一体”实践教学(Practice 5),简称“T5+P5”模式。在实际教学和研究中,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方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有170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人心,并不断发展成为更加科学的理论体系,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他们极其重要。但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相对而言是比较抽象难懂的,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理论教学方法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素养,方能达到这门课的理论教学目标。“五位一体”理论教学法灵活借鉴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完成。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实践中笔者一般将全班分成十个小组),践行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等现代大学学习理念[1]。
T1.思维导图——知识建构。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因此,其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方便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需提前将课堂班级分成小组。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们被提前分成了十个小组,笔者也相应地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并将这些内容分为十个主题: 马克思主义及其基本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以及发展规律、人之个体自身及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理想及最终实现、理想信念与中国梦世界梦。通过抽签加自主选择的形式,每个小组的同学领取任务后专门负责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的制作,之后收齐进行评比。评比以逻辑清晰、内容全面、语言简洁明了为基本评价原则,不鼓励花里胡哨。最后将最优秀的思维导图成果分享给学生,并在成绩记录方面得以体现,以此来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与提高。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整体性的把握,让知识在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因而在思维上更好地融会贯通。
T2.案例分析——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是向学生提供一些精选案例。在案例和问题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或判断评价,或提出解决问题具体的方法、意见等。案例分析综合性较强,培养的是较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实践中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对分课堂的形式进行。在课堂上,笔者精选的案例通过QQ发给各小组,各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形成二三百字的案例分析和感悟作品。这样一来,学生更好地学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让抽象的原理灵活起来。经过案例分析的训练,学生们更好地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分析,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T3.习题训练——自主自觉。习题训练是知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做习题不仅能内化知识、巩固知识,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现代信息技术非常发达,获取相关习题比较容易,而且多有解析。为了节约宝贵的学时,建议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自主自觉去做,特别建议从历年考研政治试题中寻找经典习题。由于学时的限制,实践中不可能带领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而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建议将习题放到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后续我们还应该探索对于学生自主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的形式,即具体的监督形式或督促形式。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将题库提供给学生,并明确告知期终考试有的题目(少部分)从中而出。应该说,这在客观上对学生自主完成习题训练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T4.经典诵读——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从源头上告诫大家“不忘初心”。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时有限,笔者是由各小组分批次、分段落、拉长线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诵读。最近,看到有其他老师采取了如下形式:让学生在课下朗读,录成视频,并配以字幕,课堂展示。这个形式也不错。总之,由于学时的限制,大家可以在实践中探索“经典诵读”的各种实现形式,以达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效果。
T5.前沿动态——现代科技。教师向学生推荐或讲授该课程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可以使他们扩展视野,甚至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火花。可让小组合作学习,以学后感的形式完成。实践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中国知网的相关期刊文章,或者小组自选文章(老师可推荐期刊,如:《哲学动态》《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思想教育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等),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对非专业的学生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但是通过这种形式,能触发学生对该理论学科领域更高、更新、更深的认识。
以上理论教学就好比我们的左手,其中所包含的五项活动依次好比我们的五个手指:“T1.思维导图——知识建构”是拇指。拇指在五根手指中是最重要的,我们用手去做任何一件事情时,拇指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理论知识的建构也是最重要的,没有知识的建构,其他的活动就没有了灵魂;有了理论知识的建构,就需要用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就好比拇指与食指的配合最多而且也最协调一样。因此“T2.案例分析——理论运用”相当于我们的食指,处于第二重要的位置,也是与“T1.思维导图——知识建构”配合最密切的部分;与食指相比,中指稍显懈怠,但与拇指联系仍然很密切。“T3.习题训练——自主自觉”相当于我们的中指。习题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再加上有期终考试作为驱策,相信习题训练这一“稍显懈怠的中指”会自主自觉地行动起来。“T4.经典诵读——不忘初心”是无名指。无名指的重要性虽次于前面三根手指,但仍然能帮助人们做一些具有精神追求的事情,例如:女性为了美用无名指更轻柔地擦眼霜,戒指戴在无名指上具有特殊含义等。经典诵读既是理论学习的补充,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并践行我们党“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T5.前沿动态——现代科技”是为了帮助有能力并有更高理论学习需求的学生扩展视野、激发灵感,进一步提升个人理论素养的活动。考虑到这项活动对学生理论素养的较高要求,在该体系中旨在为有需要、有兴趣的学生抛砖引玉,故将其放在第五的位置,相当于小拇指。
实践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教学环节属于实际运用环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均要求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对实践内容做出有一定深度,体现出自己独立、思考的分析,并进行课堂展示报告,灵活借鉴翻转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统筹安排。
P1.实地考察——本市周边。实地考察就是到指定的某地方去考察。鼓励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要随时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努力把握考察内容的现象特点和本质规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实践运用。实践中建议到本市周边地区(主要是考虑学生出行成本和安全),如山西省科技馆、中华傅山园、晋商博物馆、山西省图书馆[2]等。实地考察强调实践体验,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用简短的实践报告形式对实地考察进行汇报总结。实践中可能会有个别小组偷懒,而不去实地考察。对此,可要求各小组合作中注意记录和宣传,比如小组成员场馆门前持票合影、和场内工作人员合影、重点介绍场景前合影等,也可以以花絮的形式插播到课堂展示活动之中。
P2.问卷调研——校园社会。调研是由调查人员直接向被访问者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相互来往过程。了解第一手资料可使人对事物、事情更为理性,可以更实事求是地贴近社会现实,为大学生认识了解社会、训练应变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向学生推荐调研主题: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信念、信仰调查;大学生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调查;青年大学生择偶观和择业观调查;社会成员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调查等。这些调研活动的难度并不大,因为大学校园环境,周边的生活社区、街道等熟悉的环境为学生的问卷活动、实地走访提供了便利,学生只要积极地走出去,身边随时随地都是调研对象。在笔者的课堂上,有开拓精神的学生还发动兄弟院校的老乡、同学把调研范围扩展到了其他城市的大学校园和社区。这项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更真实的校园、社会生活,并领会马克思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P3.精微视频——自借合璧。此处精微视频,是指小组通过 PC、手机、摄像头、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的、长度一般在30分钟左右,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宣传短片等视频短片的统称。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可以自己拍摄,亦可适当借鉴并有机融合他人制作的部分精彩片段,但力求做到主题突出。教师推荐精微视频主题有:40年改革开放利弊得失精微视频;生态文明现状精微视频;现代科技发展精微视频;山西省博物馆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变迁精微视频等。大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非常快,校园环境也为他们在认识并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提供了互动的极大便利。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利用各种拍摄小软件自拍的调研小视频,合成的精微视频中不乏精品。
P4.演讲辩论——众之我见。通过演讲辩论和讨论,可以使学生看问题更全面更深刻,不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和现象,能看到问题更广阔、更深层的东西,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多角度看问题。学生可以众多主题之我见的形式完成:如资本原始积累之我见、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之我见、苏东剧变原因与教训之我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畅想之我见等。这项活动的开展不可能是课堂上的常态化,但可以在某个章节,在主题适合的情况下以辩论的方式展开。也不一定是严格的辩论仪式和阵容,关键是学生能够有自己的观点立场,并敢于亮出进行思想的碰撞。
P5.焦点探究——危机改革。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焦点、热点、难点、疑点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拓展思维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高层次的培养目标。焦点问题推荐:国有资产改革或土地改革(3—2—4,为教材相关章节目实践活动。后同)[3];人工智能或新能源新材料(3—2—4);九七危机或零八危机(4—2—5);某国资本主义或某国社会主义(第五章或第六章)等。这一环节与理论环节中的“T5.前沿动态——现代科技”相对应,同样是针对理论素养较高又爱思考的学生而设计的。有兴趣的学生结合教材中提到的或自己观察到的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通过阅读学术期刊,学习如何就某一问题用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是理论工作者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生活实践中,绝大多数人更习惯于用右手去做操作性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实践教学就犹如我们的右手,五项活动同样依据他们的可行性、重要性和相互的关联性来排序,道理和理论教学异曲同工,此处不再赘述。因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就如我们的左右手一样密切配合,相互依靠、缺一不可。这也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
以上“五位一体”理论教学和“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了整体的思路和教学指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落实以上思路,在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细节性工作,而且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堂上掌握到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修正、补充等工作。在太原工业学院该课程的应用性课程建设中,学校要求保留过程资料和结果资料,所以要求学生活动中产生的所有资料,均提交纸质稿并同时提交电子版。
1.两个“五位一体”模式在课堂实践中把握“对分课堂的原则”。前半节课教师按教学进度将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进行讲解,力求学生能够高效地把握每个章节最重要的理论知识;后半节是学生进行活动展示,进行成绩考核记录等工作。
2.教师需要课前做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工作,比如主题的拟定或推荐,考核体系的设计、活动正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等。因创造性工作非常多,建议选出助教一到两名,协助处理大量的机械性工作。比如,成绩考核表需老师精心设计,但具体成绩输入可由助教协助完成。
3.老师务必要做好“五位一体”模式教学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因此,先期思想工作做不好,会严重影响实践效果。
4.做好成绩考核,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小组成员内部要有适当分差,这是调动小组成员实践环节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成员分差原则上由组长根据平时各成员对小组的贡献量来确定,涉及的大量统计工作建议使用Excel软件,同时尽量当堂事当堂毕,成绩随时记录随时公开。笔者在实践中是这样操作的:建议各组长打的分差为5和-5之间的自然数,但本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分差之和为0。举例说明,张三贡献最多加了5分,李四次多加了2分,王五贡献较少加-3分,赵六最少则加-4分,而且Excel会自动求和验证。这项实践,操作比说明简单,打开Excel,现场解释,学生很快就明白。这项操作或许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一些Excel自我培训。
5.部分项目要做好示范工作,比如思维导图,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示范。这也需要教师课下付出较多的创造性劳动。需要说明的是,思维导图是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清晰化,它本身没有固定的或统一的模式。实践中各学习主体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创造一种。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太缺乏这方面的训练,需要教师作大量细致的指导,才可以做出差不多的思维导图来。
6.改革课程评价体系。虽然我们的应用性课程建设事实上极大地内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果我们实事求是地观察便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多快好省地获得理想分数是很多学生对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大学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活动让他们由过去的“坐而听道”(连“坐而论道”都谈不上)变成了如今的“行动起来”和“应用起来”,如此较大规模(相比过去)地进行“非传统”教学,不一定能得到所有学生“待见”和“理解”,进而影响对该课程教学的评价。这就涉及如何更加合理地对课程进行评价的问题。但此问题不属于本文探讨的重点,此处不展开论述。
总之,在应用性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思维构建和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解、记忆和应用的角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的思维逻辑可简记为:绪论→世界→认识→个体自身→人类社会→资本主义上→资本主义下→社会主义上→社会主义下→结语。其中人之“个体自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第三章内容,为体系完整而列此。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了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进而有益于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课程建设的应用性能够充分体现。我们要明确以培养品德优、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勇气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评价等方面作出更多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