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殷秀富
1.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金岭铁矿分院,山东淄博255000;2.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5000
颈椎病也称为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例改变为基础疾患,主要是因为颈椎长期劳累而造成损伤、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者椎动脉受到压迫,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例改变,从而使得各种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的出现。目前主要是通过针灸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该文主要是选取该院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0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取两种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从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为29~56岁,平均年龄是(42.5±13.5)岁。干预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为30~55岁,平均年龄是(42.5±12.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除了采取针灸治疗护理之外,只需要向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同时和患者的交流没有硬性规定。
干预组除了基础护理之外,还需要对患者采取系统全面的针灸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①因为颈椎病患者会在一定程度因为疾病而使活动受限,十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并对患者的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使得患者对疾病过分担忧。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适当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得患者可以建立对抗疾病的自信。②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当将资料尽量收集好,之后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计划。按照患者的体质进行饮食条理,使得患者可以清楚了解到对症进食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有效地帮助,选择可以减缓疾病的食物,例如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等的饮食[1]。③目前,仍然有许多患者并没有对针灸治疗形成正确的认识,部分患者甚至会对针灸治疗产生恐惧感,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患者减少忧虑,并且在进行护理治疗的同时,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④告知患者为了减少颈椎病复发的可能性,在进行睡眠时,尽量不要使用高枕,同时注意对颈椎进行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端正头、颈、背的姿势,尽量不要偏头耸肩,在谈话或者是看书时,双眼要目视前方,尽量保持脊柱的正直。可以食用胡桃黑芝麻等补肾髓的食物,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做好长期和疾病斗争的思想准备和决心,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从而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2]。
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并且肢体功能有所恢复;有效:患者各部位疼痛程度有所减轻,且肢体功能不断好转;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更严重。
将该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相应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利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临床有效率,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n(%)]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颈椎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递增,颈椎病作为一种以退行性病理转变为基础的疾病,一般的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在年轻群体中占小部分[3]。该疾病的潜伏期较长,在最初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仅仅是表现为颈部不适,部分人员表示经常“落枕”,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引起肢放射疼痛。颈椎病变可以引起枕后部痛、顽强直、神经根性疼痛、瘫痪等各种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中多用药物、手法按摩推拿等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针灸治疗属于我国中医的传统疗法,利用针灸可以有效刺激患者的皮肤和穴位,从而实现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4]。中医方法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可以帮助其有效减少疼痛感,将针灸纳入患者的治疗中效果十分明显。经实验证明,通过针灸康复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并且整体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十分明显。另外,针灸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损伤也是最小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该文研究表明,将针灸康复治疗应用在临床当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针灸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杏,邢海辉.针灸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30):158-160.
[2] 蒲有花.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相结合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1).
[3] 王爱琴.康复护理干预在45例颈椎病患者中的护理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2):62.
[4] 林桂红,许淑仙.针灸联合理疗康复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24):301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