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娥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276600
脑梗塞为神经内科领域高发且对机体健康危害严重的疾病类型,由脑供血障碍,促使脑组织病变坏死导致。该病可引发机体多种功能障碍,其中,尤以偏瘫最为常见。针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因患者长期卧床,有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重视早期行运动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具防范作用[1-2]。该次研究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相关病例80例,就早期运动护理价值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择脑梗塞偏瘫患者80例,均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颁布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7岁,平均(55.9±2.4)岁;偏瘫部位:左侧肢25例,右侧肢15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6岁,平均(55.7±2.3)岁;偏瘫部位:左侧24例,右侧16例。组间基线资料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所收治病例应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协助翻身、拍背等。观察组重视在早期开展全面的运动护理管理,具体步骤如下。①由神经内科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对护理小组构建,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精确、有效评估,并依此为参考,就早期运动护理计划个体化制定。同时,开设咨询电话,方便患者有疑问时及时问询,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加以自觉防范。②取小枕垫于患肢下,使小腿略高于床面,与床面间保持30°,指导患者在作有效深呼吸动作后,再行膝、踝关节背伸内外翻、屈伸等运动,每项动作反复做20次,时间为1 min。加强积极的按摩干预,即对股二、股四头肌,由肢体远端起,至近端行按摩操作,单侧用时为5 min。③就股二、股四头肌、臀大肌收缩锻炼方法向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单项先做5 s收缩动作,再做5 s放松动作,反复进行,共24次。上述运动干预从入院第4天起实施,3次/d,持续干预10 d,对护理干预成效进行评估。
①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评估: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对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估,总分20分,分值越低,改善效果越理想;依据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对干预前后运动情况进行评估,总分100分,所得分值越高,效果越理想。②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肿胀疼痛并发症率。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股静脉血流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率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干预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效改善,观察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分]
注:*P<0.05。
组别NIHSS护理前护理后Fugl-Meyer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13.5±4.6 3.5±4.7(9.0±2.1)*10.3±3.4 25.5±20.6 25.5±20.6(68.9±23.8)*38.8±12.7
观察组仅2例患肢肿胀疼痛,并发症率为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肢体肿痛7例,并发症率为2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脑血管疾病领域,脑梗塞发生率居较高水平,常有偏瘫等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3-4]。在对偏瘫患者进行护理时,因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多长期倒床,故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使预后恢复效果不佳。该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护理小组进行构建,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对早期运动护理措施行科学、合理制定,设咨询电话,帮助患者解答运动锻炼时的疑问,可使患者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直到督促监管作用。针地关节与股二头肌展开系列训练,可使机体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为关节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明显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增强了肢体运动功能[5-6]。对患肢进行按摩护理,可促进血液流动,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结合该次研究结果示,两组干预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效改善,观察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仅2例患肢肿胀疼痛,并发症率为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肢体肿痛7例,并发症率为2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针对所先病例行早期运动护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改善幅度均较为理想,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其它并发症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行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增强运动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率,具有非常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智,戴文君,孟颖,等.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9):869-870.
[2] 袁红梅,胡玮琳,李保兰,等.早期运动联合物理疗法对预防76例脑梗死患者DVT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8):3834-3835.
[3] 武化云,李娟,牛会娟,等.颅脑创伤单元模式在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8):2180-2183.
[4] 谢鸿,李春霞,蔡淑珍,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3,5(6):481-483.
[5] 谢立娟,田素斋,宁文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理念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0):3714-3716.
[6] 金晓琼,陈欣琼,林斯,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37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