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李雪铮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四川广元6280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类病症,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且患病时间较长,对社会稳定及家庭和谐均会造成严重影响[1]。该次研究将该院于2015年6月—2017年5月接收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院内康复措施的临床治疗结果及一年随访结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在31~57岁,平均为(41.45±3.5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在32~56岁,平均为(42.18±4.62)岁。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院内康复措施。院内康复措施包含3个阶段,即急性治疗阶段、院内功能恢复阶段、院外治疗巩固阶段[2]。主要内容为给予患者精神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兴趣爱好,开展针对性精神康复训练,提升患者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主要包含工娱疗法、心理支持及健康知识培训。其中工娱疗法包含手工疗法,如手工折纸、书法或绘图等;娱乐疗法,如阅读、舞蹈等;体育益智疗法,如乒乓球、羽毛球、棋牌等;音乐疗法,如唱歌等[3]。心理支持治疗方式是指相关人员应在训练过程中增加与患者沟通的频率,使患者正确认识自我,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情绪,及时纠正患者不良情绪及错误认知,解答患者存在的疑惑,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4]。在精神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升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认知,使其正确对待疾病,了解治疗方式及治疗周期,健康知识培训每周开展两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 h。
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PANSS评分、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①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对比。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中痊愈病例6例,占比24.0%,显效病例7例,占比28.0%,有效病例11例,占比44.0%,无效病例1例,占比4.0%,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中痊愈病例5例,占比20.05%,显效病例8例,占比32.0%,有效病例8例,占比32.0%,无效病例4例,占比16.0%,治疗有效率为84.0%。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②两组患者PANSS评分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时间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症状总评分观察组(n=25)对照组(n=2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0.98±6.54 14.14±4.24 21.35±6.34 17.43±5.62 27.03±7.43 16.36±4.78 26.76±7.15 21.34±5.48 56.67±10.12 35.61±6.73 56.26±9.85 42.32±7.84 104.36±23.89 65.89±15.68 104.35±23.41 80.63±18.48
③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对比。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为(2.14±0.43)分,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为(2.12±0.51)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为(3.56±0.64)分,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为(2.69±0.58)分。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④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治疗前,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7.42±10.17)分、(41.36±8.76)分、(60.07±11.14)分、(46.35±9.78)分、(54.35±11.36)分,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6.88±10.35)分、(42.05±9.38)分、(60.45±10.92)分、(47.87±9.35)分、(53.78±10.87)分。由此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提升趋势显著,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其活动空间及各项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均受到较多限制,极易使患者产生自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失去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患者社会动能的消失,对患者康复进程具有严重阻碍作用[5]。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前,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症状评分及总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两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提升趋势显著,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院内康复措施展开治疗,治疗结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自我效能的提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慈敏英.精神分裂症院内康复措施及其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4(32):234-235.
[2] 赵根娣,朱红姣,潘润德,等.综合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4):23-24.
[3] 申文武,张倬秋,陈娟,等.“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0):1176-1179.
[4] 张景彦,齐红梅,朱新桥,等.综合护理对衰退期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481-1482.
[5] 何香娟.引导式教育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C]//2013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