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马巧梅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宁夏银川7500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指支持结构损伤和功能性障碍引起的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性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而该疾病的发生多有妊娠过程中盆底功能受损有关,特别是在阴道助产。与此同时,产妇对该情况存在一定恐惧心理,甚至是引起剖宫产的原因之一。该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12月在该院就诊的140名产妇,通过加强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致力于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该次实验选取在该院就诊的140名产妇,以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名。产妇均为初次生产,年龄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2.4)岁,平均孕周为(38.5±0.7)周,平均产程为(506.3±5.1)min,所有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为自然分娩,观察组为产钳助产,在康复过程中均进行Kegel训练,2次/d,10~15 min/次。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妇自身情况进行训练调整,并逐步增加训练时间和频率。该训练持续42 d,并通过仪器进行盆底肌力和阴道动态压力值(最大力收缩盆底肌肉产生的最大压力)的检测[1]。除此之外,对盆底肌力<2级的产妇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盆底肌的康复疗法,并盆底肌力>2级的产妇使用阴道哑铃锻炼。
在盆底肌的评价上采用会阴肌力测试法进行分级评价,具体可分为0~5级,0级指手指感受不到肌肉收缩;1级在由轻微收缩感受,但不持续;2级指有明显肌肉收缩,但持续不超过2 s;3级指阴道肌肉收缩可进行手指向上、向前运动,持续时间超过3 s;4级指肌肉收缩有力,且抗手指按压可持续4 s;5级指肌肉收缩有力,且能持续抗手指压力,超过5 s。
与此同时,将进行尿失禁的评价,具体可分为1~4度,1度指在咳嗽、打喷嚏时有尿溢出;2度指在爬楼、走路有尿溢出;3度指在直立活动中有尿溢出;4度指直立或卧床状态均有尿溢出。最后,还将针对产妇进行性生活满意度的评估调查,并为患者隐私做好保护。
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均有所改善,康复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在尿失禁的对比上,两组患者均有所好转,2~4度患者比例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除此之外,治疗后患者在性生活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满意率为95.7%(67/70),对照组则为94.3%(66/70)。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尿失禁分度情况对比[n(%)]
盆底功能障碍属于妇科中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盆底主要由盆底肌肉群、韧带、神经系统等组成[2],是一个复杂的支持系统,并在相互作用下对盆腔脏器进行维持。当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后,则难以维持盆腔脏器的正确位置,继而影响到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产妇在妊娠期间子宫的重量和体积将会增加,此时,也会发生子宫垂直脏器的情况,继而增加盆底组织压力。除此之外,在妊娠期间,盆底韧带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韧带松弛,不利于维护盆底系统支持力,故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针对盆底功能障碍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干预,有利于促使盆底功能的恢复,对产后康复具有积极租用。在治疗过程中,包括对肛门收缩方式、提臀训练、腹式呼吸的掌握,能够起到增加盆底肌肉群的效用,并有助于改善盆底肌血循环情况,增强筋膜张力[3]。在该次实验中,通过盆底训练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且不同分娩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措施,制定个性化的恢复方案,实施差异护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改善盆底肌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康复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一提的是,康复训练还能针对产钳助产引起的软产道裂伤进行康复治疗,促使盆底功能的恢复,且与自然分娩的产妇无明显差别。最后,帮助产妇建立盆底肌康复意识,积极配合训练过程,有助于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产后加强盆底肌康复治疗有利于增强盆底肌功能,能够防止会阴撕裂等问题,并有助于提高产钳助产的顺产率和产妇依从率。与此同时,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产妇恢复情况上无显著差异,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铁梅,潘芳,高红菊,等.自然分娩后不同时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6,11(15):225-227.
[2] 胡小玲,徐秀兰.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8(16):159-161.
[3] 陈丽影,王燕婷.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中的疗效[J].现代医药卫生,2015,12(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