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萌
广元市利州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四川广元628003
龋齿是临床多发口腔疾病,常见于3~6岁的儿童,根据我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可知,当前5岁左右的儿童其龋齿发生率超过60.0%。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预防与治疗,儿童有可能出现牙周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损坏儿童恒牙牙胚[1],阻碍儿童牙齿的生长发育,出现恒牙性龋齿。因此,必须加大对儿童龋齿预防工作的重视性,采取针对性预防保健措施,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基于此,该文重点探究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该文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该院口腔保健门诊预防龋齿的120名儿童,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其中参照组60名儿童中,男32名、女28名,年龄3~6岁,平均年龄(4.36±0.92)岁;实验组60名儿童中,男31名、女29名,年龄4~7岁,平均年龄(4.45±0.79)岁。比对两组儿童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参照组予以常规龋齿预防方式:要求儿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嘱咐儿童刷牙等。实验组予以口腔综合保健,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方面。
1.2.1 饮食综合教育保健儿童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龋齿的形成,为科学预防儿童龋齿,医生应对儿童、家属进行科学的饮食综合教育,帮助儿童形成均衡、良好的饮食习惯。嘱咐家长适量多给予儿童粗纤维食物,增强儿童牙齿咀嚼能力的同时,清除掉牙齿表面残留的物质,从而降低龋齿出现率。同时,医生应告知家长,尽可能不在儿童睡觉之前给其吃甜性或者酸性食品,如酸奶、巧克力等,此类食物最好在两餐间食用,缩短甜性、酸性食物和儿童牙齿的接触时间与频率,降低甜性、酸性食物对于儿童牙齿间接性或直接性的损害[2]。此外,在进食甜性食品时,应控制蔗糖的食用量,根据临床研究可知,蔗糖是引发龋齿的关键原因,故因减少蔗糖的摄入量,缩短其与牙齿的作用时间。
1.2.2 健康教育①对儿童的健康教育:医生可根据儿童的年龄、个性特征,通过直观的、形象的、具有吸引力的图片或者口腔健康宣传图册,对儿童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简单通俗的语言,为儿童仔细讲解刷牙的正确方式与频率。通过小视频等方式,向儿童介绍如果出现龋齿的后果,从小树立儿童自我牙齿保护意识;定期开展与口腔卫生有关的保健知识讲座,要求儿童主动参加,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动画片、童话故事等方式,为儿童讲解有关保护牙齿、保持口腔卫生的知识,使得儿童明白预防龋齿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儿童爱护口腔的良好卫生习惯[3];②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医生应及时转变家长对于预防龋齿的错误观念,很多家长认为儿童有换牙期,龋齿对于儿童的影响并不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主动监督儿童刷牙,针对这一问题,医生应积极对家长进行有关口腔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得家长意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叮嘱家长多监督儿童,及时纠正儿童生活中的不良口腔习惯,按时带儿童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预防龋齿。
①观察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分为牙齿正常以及龋齿两种情况;②观察儿童刷牙情况:分为正确刷牙、刷牙次数超过2次、饭后刷牙等。
统计两组儿童临床资料,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6个月后的随访,实验组儿童总无龋率达到93.33%,比参照组高23.33%,说明实验组儿童的龋齿情况较少,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经过6个月后的随访,实验组儿童正确刷牙、刷牙次数超过两次、饭后刷牙人数分别为57名(95.00%)、56名(93.33%)、56名(93.33%);参照组分别为42名(70.00%)、40名(66.67%)、41名(68.33%),分别比实验组少15名、16名、15名,说明实验组儿童的刷牙习惯优于参照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龋齿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是指细菌过度生长、食物残留而导致牙体损害的口腔疾病,多发于儿童,主要的原因有:①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间,与成年人的身体素质有着较大差别,很多家长并未重视儿童的口腔卫生,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儿童形成刷牙习惯,加上部分家长溺爱儿童,会给过量甜食等给儿童吃,导致其饮食结构不合理,从而滋生出过量细菌;②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给其补充充足的维生素、铁、钙等营养元素,但此类微量元素较难满足儿童身体发育需求,造成儿童牙齿的钙化程度低,从而细菌直接侵入儿童的牙体组织,引发龋齿问题。
对于成长期的儿童而言,出现龋齿会直接影响到乳牙的正常生长,甚至还会导致其缺失乳牙,阻碍到儿童颌骨的健康发育,导致儿童咀嚼功能发生障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预防,很有可能出现其他的口腔疾病,如影响到儿童恒牙发育,出现异常发育问题,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我国临床数据统计结果可知,当前我国人群龋齿发生率较高,已经超过40.0%,其危害范围较广,因此,必须加大对儿童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充分考虑儿童年龄特征、发育需求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恰当的保健方式,以帮助儿童科学预防龋齿。
该文实验组采取口腔综合保健方式,参照组采取常规龋齿预防方式,研究结果证明,实验组儿童无龋率达到93.33%,比参照组高23.33%。同时,实验组儿童刷牙习惯养成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说明口腔综合保健方式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预防儿童龋齿。因此,医生应合理运用口腔保健方式,引导儿童形成保护口腔的健康习惯,最大程度上降低口腔细菌滋生率,避免出现龋齿,需要注意的是,口腔综合保健工作涉及医护人员、家长与儿童,三者应通力协作,以预防龋齿、保护口腔为基本原则,将其贯彻在儿童日常生活中,从而提升预防龋齿的有效性。具体而言,首先,医生应在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的过程中树立家长、儿童健康意识,提升家长对于预防儿童龋齿的认知水平。家长本身具备的口腔卫生知识直接关系着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基于此,在教育儿童的同时也应指导家长,对家长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引导家长、儿童共同形成口腔卫生习惯;其次,与幼儿园进行合作,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儿童刷牙,注意其口腔卫生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仅刷牙的行为较难达到龋齿预防目的,教师应教授儿童正确刷牙方式,真正做到有效刷牙,降低龋齿发生率;最后,培养儿童良好生活、饮食习惯,纠正儿童喜甜食、挑食等饮食习惯,根据儿童身体发育需求,制定完善的饮食方案,科学增加儿童身体营养元素以及微量元素,提升乳牙钙化程度与自身免疫力及抵抗力。
医院也应积极承担自身责任,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口腔综合保健知识,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医生在与儿童、家长交流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方式,用沟通技巧传播龋齿防御知识,使全民意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宣传方式,利用图片、声音等方式,让儿童能够明白龋齿预防的方法,主动在生活中保护好口腔,形成口腔保护意识,以降低龋齿发生率。
综上所述,口腔综合保健应用于儿童龋齿预防过程,可有效降低儿童龋齿发生率,也有利于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利平.口腔综合保健干预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49-150.
[2] 郭秋红,宋平,郭一江,等.2~6岁儿童龋齿家庭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128-130.
[3] 王晓峰.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5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