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佩芝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89)
首先,强化企业审计工作是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企业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能够提升企业对宏观政策引导的反应能力,从而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建设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推进市场经济的优化发展。其次,新时期企业审计工作开展是企业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生存,除了在技术方面加强创新外,内部管理优化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共同问题,而内部审计是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企业审计治理能力既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参与意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活力[1],还可以减少企业腐败问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外部审计主要包括社会审计机构以及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审计主体多元化导致企业审计工作压力过大,企业既要接受国家审计局的审计,同时根据国家现有法律法规规定,也不能拒绝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多主体的审计监管模式本意是为了有效引导企业的审计工作,提高企业审计风险抵御能力。但是由于审计主体的沟通机制不健全,多层次交叉的审计压力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负担。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审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审计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具体体现在审计定位不准确,没有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被动接受审计而不是针对审计风险采取主动规避的管理控制措施,因此没有有效发挥审计监管与评估的基本职能。②企业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职能范围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审计综合经济监管和决策评估的权力。同时,组织机构职能过多集中在查证财务报告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上,弱化了把企业发展与风险防范管理融合起来的本位职能[2]。③企业审计工作人员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审计人员对于企业审计工作的关注度较弱。另一方面,企业审计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社会审计首先需要解决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健全新时期、新阶段社会审计关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机制。社会审计既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同时也是企业经营决策特别是企业权责明确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在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审计风险管理不健全的背景下,社会审计专业、独立的特征有助于引导企业审计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确立和运转。具体来说,政府审计要坚持引导原则,减少对社会审计的行政干预,把管理还给企业,让企业在市场调控中优化管理。社会审计的开展要突出对内容的审计,强化对企业经济决策合法性和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审计评估,健全共享机制,避免重复低水平工作对企业造成的干扰。
第一,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地位,优化内部审计组织结构。积极借鉴国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提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地位,比如企业内部审计领导履行董事会职责,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在组织结构优化上采取交叉布位、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在企业关键部门设立常驻审计岗位,从工作机制和结构上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第二,引入专业人才,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团队建设。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的独立性、权威性等方面的特质,在审计人员配置上要严格人事任用和考核制度,在业务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上重点考核评估。在审计人员培训内容上,要注重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业务能力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素养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注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