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表达能力,一般设有素描、水彩画、手绘表现技法等美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职业技能。其中,水彩画课程安排在素描课程之后进行,主要教学内容是静物与建筑风景写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色彩的观察能力、理性分析色彩的能力与色彩表达的能力。作为色彩课程,水彩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与培养学生的配色能力,为建筑的色彩设计与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水彩画课程的理论知识并不复杂,主要由色彩基础知识、水彩工具材料、水彩作画技法等内容构成。教师在讲授理论以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水彩画临摹与写生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从光源色、景物自身的固有色、环境色等方面思考空间与造型的表达,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水彩画工具的特点、了解水彩画绘制的技法,以及在不影响画面真实感的前提下画出悦目的色彩效果。但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水彩画课程面临着学生不重视、时间紧任务重等突出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分析上述不利于学生进行审辩思维的因素,在变易理论指导下设计水彩画练习,使授课重点更为明确,突出课程的色彩训练属性。
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教育方针,“我国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其情况不容乐观……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内容没有完成,对大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1]。建筑学专业学生并非艺术生,中学阶段练习美术技法的机会非常少。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许多学生在中学期间对美术不感兴趣,也不珍惜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时间。因此,除了极少数在升入大学前接受过短期专业训练者之外,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被视为美术“零基础”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学生习惯于中学阶段教师填鸭式的讲课和数理解题式的训练,对以技能练习为主的美术学习方式相当陌生,甚至有个别学生直到课程结束了也未见水彩画水平提高。作为色彩系列课程当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环,水彩画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专业技能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水彩画课一般会与建筑设计专业课同时进行,而它的课时数和学分绩点都少于建筑设计课,作业量也比设计课的少。于是一部分学生基于专业本位意识和学分绩点要求,优先完成设计课作业,导致美术课的作业时常迟交或欠交;学生迟到、早退、随意请假乃至旷课等现象较为严重。学生轻视美术基础课,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利于学生进行针对水彩画的审辩思维过程,进一步加大了教授水彩课程的难度。
作为一门基础课,建筑学专业水彩画课时数较短,教学内容安排较为紧凑,学生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量的写生练习。这些练习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内容变化较多,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水彩画理论之后要先后进行静物与建筑风景写生。从造型角度看,静物与建筑风景的造型差异较大。除了造型体块明确的对象外,还有许多难以掌握造型的物体,例如静物中的衬布、墙体;建筑风景中的草地、水体与天空。由于不同场景中对象的面貌复杂多变,这就使造型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打稿与修改造型,导致了上色时间不足、未能深入刻画对象等问题。从光照的角度分析,置于室内的静物受天光或灯光照射,光照强度较弱;户外环境的光源色变化丰富,建筑风景受阳光、天光照射,光照度强,使二者色彩效果迥异。不仅如此,每一次写生的对象与光照环境都不一样,色彩关系也因此变得完全不同,而且往往没有规律可循。从变易理论的视角看,关键性教学内容应该通过变易的方式与一般性内容区别开来,但是过多且缺乏有效组织的“变易”显然不利于突出关键性内容与一般内容的差异,使学生在练习时不明重点、无所适从。
变易理论(variation theory)是一种学习理论,源自瑞典心理学与教育学家马飞龙(F.Marton)创立的现象图式学(Phenomenography)。该理论揭示了学习者认识某种给定现象的方式,即以审辩思维发现对象的关键性特征,并试图通过教学内容的“变易”来帮助他人进行有效的学习。变易理论试图解释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的教学情境下,为什么一些学生比另一些人学得更好?该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学生与教师的理解方式也不尽相同;再者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审辩思维的过程,这可能影响教学的最终效果。马氏认为,效率更高的学习者关注并理解了学习内容中的某些关键之处。若“要让学生经验到‘特定学习的关键之处’,教师就应该充分创造‘变易’”[2]。而所谓的“变易”,就是把关键性教学内容与其他一般性内容的差异凸显出来,以使学生能按照教师的方式审辩到课程重点。这意味着教师设计讲课内容与课内外练习时需要明确中心,以多种角度和思路展开核心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体会每个教学单元的关键点,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变易理论的关键在于教师将教学重点进行“变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有效审辩,而变易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是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充分重视水彩画课程,教师要有效维护课堂秩序,从功利化的专业需要角度与非功利化的艺术修养角度两方面培养学生对水彩画课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1.强化课堂纪律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首先是要让学生按时上下课,确保他们在有限的课时里完全投入到水彩画学习中。为此,教师需要强调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对学生迟到、早退乃至旷课等违纪情况做记录,在总评成绩中加入出勤成绩并给予一定权重。还应加大纪律教育力度,及时找违纪生谈话,用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学生的行为。
2.明确学习目标
重智育轻美育的中学教育现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大学入学阶段的学习习惯也带着明显的中学学习惯性。建筑学专业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多习惯于被动学习,由教师设定学习目标,并期待以公式化的方法解决学习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教师应该首先发挥自身角色的特殊影响,介绍美术技能在建筑设计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指明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考虑到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在说明学习目标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简单易懂。例如以分步骤的水彩范本作为技法练习的起点,仔细说明深入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要点,给学生以直观的体验,鼓励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前进。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并对新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指导学生征服新的目标。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进步,不但可以树立学生作画的自信心,也能激发学生对水彩艺术的兴趣,进而激起其学习愿望,提升学习效率。
3.培养审美兴趣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在保证练习学时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每周安排时间欣赏水彩画佳作。鼓励学生参与鉴赏互动,借助轻松愉快的艺术欣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进入学习状态。用于鉴赏的画作应与当周练习内容相关,例如以西班牙画家索林(Jesús Lozano Saorin)及法国画家赫瑞忒(Franck Hérété)的作品讲解静物与风景的干画法;以法国画家品钦(Reine Marie Pinchon)的作品讲解风景湿画法;以英国画家索恩(Richard Thorn)的作品讲解风景的干湿结合画法等。在解说作品时穿插讲述画家的从艺之路,分析影响绘画风格的各种因素,加深学生对水彩艺术的理解。
与强调造型训练的素描课不同,水彩画是学习色彩的基础课程,因此教师应当突出本课程的色彩教学属性,尽量简化水彩画中的造型训练,将变易集中于色彩的感知与运用上,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色彩应用能力的目标。
1.水彩画技法练习中的变易
在正式开始静物与建筑风景写生训练之前,传统的建筑学水彩课一般会安排简短的技法练习,内容包括熟悉工具材料、调色、练习干湿画法等。由于本阶段练习时间较短,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上述技法,也较难运用到后续的写生练习中。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尽量简化对造型的要求,不必画出完整的苹果或植物等示例单体,只要用一些抽象的色块示范技法即可。这样既能缩短讲授时间、延长学生练习时间,又能突出技法练习这一主题,避免学生在基础技法练习中落入刻画造型的窠臼。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在练习技法后到课本中寻找相应的实例,以便他们将技法学习与写生实践联系起来。
2.水彩静物写生练习中的变易
传统的建筑学水彩静物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对象肌理、质感的表现,这些属于造型艺术的要求可能会相应降低学生对色彩应用的关注程度。为了突出静物水彩写生中色彩的“变易”,教师可以将对静物造型因素的要求降至最低,尽量把变化的部分向色彩倾斜。在摆放静物时可选择学生易掌握的构图,例如三角形构图。若首次写生选定某一种构图形式,此后静物的构图都应以相同的构图法摆放,以缩短学生在构图上花去的时间,将更多精力转向色彩的观察、分析与表达。课程开始阶段摆放的静物不宜过多,待学生有一定基础之后可以增加一些物品。若物品过多则造型变量增大,色彩变易虽然同时增加,但仍会延长学生的打稿与深入时间,不利于充分表现色彩。考虑到部分学生造型基础较为薄弱,直到静物写生阶段结束时,除衬布外的物品总数应控制在10个左右;而且在不同的静物写生单元之间,静物摆放的位置也应基本相同。
写生选用的静物往往色彩丰富多变,而教师设计静物写生的重点就是如何配置好色彩关系。主体物部分,由于材质不同、色调多样,只要它的体积足够大就可以使用;水果可用苹果、桃等有一定色彩变化的品种;至于其他次要物体则视静物的整体色调而定。光源的选择首先影响静物的色调,如果采用户外的天光或冷色灯,能够营造出冷色主调;如果取阳光或暖色灯作为光源,主色调就为暖调,因此,可按照光源冷暖分主题组织写生练习。在确定光源后,就可以决定静物的色调了。衬布作为画面中面积相对较大的对象,要选择与光源相适应的色彩,如暖光源的可以配以淡黄、浅红等色的布,冷光源适合搭灰绿、淡蓝等衬布;而黑、白、灰、金等无彩色衬布在各种条件下都可适用。衬布的选择是为了确保静物整体色调的鲜明感。摆放在衬布上的物体要在色相与纯度上与衬布有一定区别,例如蓝灰色衬布上可以摆放纯度较高的橙色水果,以增强色彩的对比。由于静物色调变化丰富,要注意将色彩相似的物体放置在相对较近的区域中形成有联系的色调,在类似色区中留出一二处点缀色以增加色彩对比。但切忌把色彩对比过强的物体平均混合在一起,使色调的秩序感遭到破坏。如可以将一些橙子放置在餐盘中及其附近区域,在其中搭配1、2只梨,既保证橙色形成色区,又使色区内具有一定的色调变化。教师应在学生练习前仔细说明本单元静物色彩的区别与内在联系,指导他们在训练中充分表现变化丰富的色彩关系,为建筑风景水彩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3.水彩建筑风景写生练习中的变易
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打好手绘设计效果图的基础,而建筑设计的手绘透视效果图就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用再现的手法加以表现,其中的色彩也要求尽量接近实景的状态,这使建筑风景教学成为传统水彩画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简化建筑风景中的非色彩内容,教师可以采取类似静物写生的方式,即以相同取景的建筑风景来训练学生。在艺术史中,取景相同的建筑或风景画并非没有先例,法国印象主义画家莫奈就画过不少这样的作品。例如他的30余幅组画《鲁昂大教堂》,所有作品的取景均为教堂正门,构图也一致,而画家的目标就是表现相同场景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照影响下的效果。清晨与黄昏,晴朗与阴雨,四季的交替给教堂风景带来了丰富多变的色彩,莫奈独到的视角与表现手法使这套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由于建筑设计透视图一般要绘制至少一座主体建筑及其周边环境,故选景构图时应遵循类似的原则,把主体建筑安排在画幅中部,取成角透视或平行透视视角,均衡处理其余配景。与静物类似,建筑风景的造型也不宜太复杂,可选取体积较小的建筑及其周边场景,以减少打稿时间。
在确定取景构图方式之后,练习的重点便转向表现建筑风景色彩的变化。受课时数所限,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像职业画家那样捕捉特定场景的所有色彩变化。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通过讲解相关的美术史使学生明白同景不同色调的原理,然后组织学生画一日中或几日中的同一场景,并要求他们分析色调改变的规律、画出色调变化。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建筑风景的光色可谓变化莫测,初学者要如何捕捉与感知外光的变化呢?最佳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比较所摄图片之间的光色变化,这能使他们逐渐理解光照变化与色彩变化间的因果关系。在营造色彩大关系时要提示学生,每一幅照片都定格了一种特定的光照环境,此时与彼时的光照环境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没有一成不变的色调。指导学生要通过色彩比较的方法发现每一幅照片中色彩体系的独特性,作画时与其他作品的色调区别开来,营造独特的色彩效果;要提示学生像画水彩静物一样注意局部色调的统一与变化,搭配并穿插不同色彩,丰富色彩效果。建筑学学生普遍存在类似色表现的困难,例如画绿色植物,学生往往无法将植物间的色调变化画好。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解说植物、水体、天空等常见大色块对象存在的细微色调差别,如指出不同品种植物叶色的差异,天空、水体由远及近的色彩变化。部分学生不理解环境色,所画色彩固有色偏多、缺乏变化,需讲解光源直射与折射影响下的物体色变化,让学生有效审辩不同对象色彩间相互联系的原理。
4.水彩练习方式的变易
水彩画的练习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写生法以外,临摹与默画等自学方式也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如果说写生训练了学生观察与表达自然光色的能力,临摹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成熟的水彩画绘画语言,默画则是巩固前两种练习成果的好方法。由于课时数较少,传统的建筑学水彩画课堂时间一般用于写生练习,临摹被安排在课后完成,而较少考虑默画练习。从写生到临摹、再到默画的练习方式变易,各有侧重的训练能加深学生对水彩技法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每一幅课堂写生的作画时间都不长,又有成绩压力,学生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实践并不熟悉的技法。而临摹可以避免片面强调写生练习时学生在技巧训练上存在的盲目性,促使学生迅速从对绘画语言毫无概念、作业效果类似于儿童画的状态进入能够理解并主动使用一定绘画语言表现对象的阶段,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初学水彩画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就要以优良的水彩画范本进行对照学习,教学生审辩上色的先后顺序、颜色的大致干湿程度的方法,引导他们通过试色实验达到最接近原作的临摹效果。为了使学生的水彩画水平稳步提高,应该鼓励学生在临摹时不断努力接近范本的状态。大部分水彩初学者在把所有内容画过一遍以后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深入了,少数学生甚至在教师对半成品式的作业提出批评时还振振有词地说自己已经画得很好很完整了,而事实上他们的临摹效果比起原作打了很大折扣,如果此时停笔就没有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教师应在这一关键阶段对照范图向学生具体指明临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与继续深入学习的方法,并且给予学生充分鼓励,使他们在今后遇到瓶颈时能克服困难、坚持深入修改作业,对照范本充分表现对象。
学习水彩画技法和训练基本色彩表达能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一种特定技能的习得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重复和强化。反复的临摹学习法虽然效果较好,但它的过程比较乏味,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的作画状态变得麻木,以至失去兴趣。过分强调写生又会使学生产生对实景或照片的依赖心理,当他们需要创作设计效果图时,缺乏空间与色彩想象力、写生训练与绘制设计图脱节等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所以当学生的水彩技法和色彩表现能力达到“入门”水平以后,可在完成写生和临摹训练的基础上适当安排默画训练。默画实际上是写生与临摹练习的强化版,着重培养学生对画面全局的把握能力,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色彩审辩及表达能力。教师要教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默画训练,初学时可将范本或图片置于一旁,以便随时查看。当积累了一定经验以后,应逐渐减少查看参考资料的次数,直至摆脱对图片范本的依赖,完整顺畅地完成默画练习。总之,临摹与默写都有助于学生有效审辩水彩画中的技法、色彩变化,明确本人作业与优秀作品的具体差距,是写生训练之余的有益补充。
导致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水彩画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复杂的,课程时间短、任务重等突出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审辩思维,水彩画课程内容的变易既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升练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分析每位学生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化解问题。其次,安排练习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避免揠苗助长与放任自流。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评估学生对变易内容的认知程度,对理解困难者要及时指明内容要点,以提高学生的审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