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近代骑楼步行商业街属于传统商业街,具有“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风貌完整性”三个特征,记载了城市大量的历史文化,既是人们夜晚休闲、游览、购物的活力地段,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1]但是,近年来由于城市普遍亮化,夜景问题层出不穷。针对现状,艺明设计咨询(香港)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凯铭电气照明有限公司设总监皆指出:“表现差的商业街照明设计存在的问题往往表现为‘无重点、过于平淡、彩光过重、光色混乱、灯具平庸’等问题。”骑楼作为传统商业街其中一种形式,难免落入俗套,部分近代骑楼商业街也存在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照明规划,店铺橱窗和广告灯箱照明各自为政,[2]照明艺术性差、缺少层次感,导致夜景无法体现城市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因此,探讨近代骑楼商业步行街在整体区域、建筑及其组成要素等方面的夜景照明要求和照明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不论哪种类型的商业街,在夜景照明规划时都应体现自身的固有特征和文化内涵、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审美要求,[3]同时应考虑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4]为人们提供休闲、购物、游玩、观景的舒适环境。近代骑楼步行商业街属于传统商业街,依据骑楼的建筑形态、功能、内涵等特征,其照明规划同样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特色性照明
为了延续和提升日景效果,展示近代骑楼商业街区的风貌特征,照明应紧密结合历史街区的城市印象如空间格局、建筑风格等物化形态进行规划。如北京的胡同街区、上海的里弄街区、厦门的骑楼街区等,空间格局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夜景照明手段。
2. 功能性照明
历史街区发展至今,往往分化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定位为历史保护区,常位于偏远地域,保存原真的生活场景和空间形态,一般以功能性照明为主;另一种是历史街区[5],由于交通便利区位好,比如居于城镇之内,借助保护性再利用,发展为聚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传统商业街区,这种形式较普遍,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这种商业街照明要求在保护传统风貌基础上,渲染商业空间夜景氛围,为旅游开发奠定基础。
3. 艺术性要求
考虑城市照明的整体性、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和形象风采,创造美的视觉空间、层次、轮廓、形体以及细部表现,不得破坏传统的历史风貌。比如,取消严重影响历史街道景观的电线杆,将电力通讯架空线改为地下敷设;规范照明色彩、广告安装位置,要求照明灯具、风格与建筑协调,预防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商店夜景广告等视觉污染。
“整体协调、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区域空间夜景营造,要求全面兼顾整体空间轮廓和细部要素点缀的照明设计。
夜景,是日景的延续和提升。在整体空间层面,考虑远、中、近景视觉效果,从构图秩序、节奏上增加光的层次感、增强各区域的领域感,抓住重点,兼顾一般。这个层次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整体的面(区域)、交织的线(路或边界)、突出的点(建筑或空间)。所以,该层次的照明遵循“面-线-点”规划步骤,适用“分级分区”的照明方法。首先,宏观上区别近代骑楼历史街区与周边居住区或现代商业区等不同区域的照明(见图1),这是勾勒历史街区照明轮廓线、突出山水格局、辨析夜景中空间布局的重点内容。如滨水建筑带一般为夜景“光带”,鲜明的特色加深了城市印象,勾勒出城市历史街区边界,增加了夜间行人的方向性和空间感。其次,依托于历史街道的空间组织方式进行商业街照明,体现夜景机理。因骑楼建筑历史街道在区域中的性质和等级不同,致使不同性质的骑楼街道所选择的照明标准和重点各有所区别。比如,处于或衔接城市轴线的历史街道,夜景照明应突出轴线在区域中的主导地位;属于纯步行街性质的,照明应兼顾商业、交通、景观等需求。不同性质的道路,照明格调和亮度应分级,避免因街道夜景雷同导致形成“迷宫式”的夜路。最后,重要标志性建筑的照明,应采用提高亮度等级、色彩反差等方法突出夜景,突出标志和引领作用。
图1 厦门中山路商业街与周边居住区照明分区图Fig.1 Lighting zoning of Zhongshan Road Commercial Street and surrounding residential area in Xiamen
近代骑楼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特征、建筑性质,以及因特殊历史时期所造成的不同建筑质量,因此,骑楼照明应借助其“形”“用”“质”特点,从不同层次和部位综合考虑,采用“分层就位”的照明规划设计方法,这也是骑楼商业街照明成功与否的关键。
1.近代骑楼商业建筑照明层次
近代骑楼建筑照明不能就建筑论建筑,必须在“整体风貌统一中求特色”,因此有必要依据建筑质量等级和历史风貌完整性划分建筑照明等级。一般情况下,可采用 “风貌完好、建筑质量好”“风貌一般、建筑质量一般”“风貌建筑质量都差”三个标准对骑楼建筑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在综合考虑骑楼建筑的区位、性质、体量、形态的前提下,将破败景观弱化或作为暗区或采取“延续日景、提升日景、重塑夜景(即颠覆日景)”等照明方法,塑造骑楼建筑的历史形象、地域特色。骑楼建筑的形象不但体现在建筑单体的个性特征上,而且还体现在骑楼沿街延续性的独特界面上。骑楼沿街界面的照明设计是提升骑楼商业街照明效果的关键,该空间层面的照明重点是如何表达或提升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避免把立体建筑照成平面或淡化层次。层次感的表达像素描画一样区分“亮、灰、暗”关系,离不开光照亮面、阴影面、暗面的布置,因此确定照明的主光源、辅助光源,以及选择主次光源的数量、色彩、亮度、位置显得异常重要。
2.近代骑楼商业建筑照明部位
照明设计要求兼顾整体和细部特点,一般整体上用色配光要求较为庄重。底层商业通廊应形成具有变化多端照明效果的功能性灯光和装饰灯光照明,并以高照度的橱窗照明、商店内透光以及店标照明和商店入口的重点灯光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但是商业性展示照明不得影响周围居住建筑或上层居住空间,特别是店名与标识照明,不但要求统一中有特色,而且要求用光用色要醒目,通常比周围亮度高2~3倍;中层考虑均匀柔和的光线,用各具特色的墙面泛光表达骑楼墙体特征;屋顶用投光或串灯照明呈现建筑物的天际轮廓线。
3.近代骑楼商业街道景观照明元素的塑造
公用设施、户外广告、雕塑、植物是影响近代骑楼商业街道景观照明效果的重要的要素。控制好每种元素的节奏、韵律,保持良好的易识别性、连续性和统一性,是照明规划创造“统一中求变化”的关键。
(1)公用设施照明。近代骑楼街区公用设施,如书报亭、指路牌、垃圾箱等照明,应在街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统一考虑。要求限制眩光,易识别、连续性、统一性,避免视觉导向不明确,避免在不透光的表面背后投射光,导致背景亮度影响对需要信息的感知,而且应当禁用与交通信号颜色混淆以及频繁闪跳的彩光,注意视觉舒适性和安全。
(2)户外广告照明。广告照明是历史商业街照明的重要部分,常用霓虹灯、显示屏、投影幻灯、灯箱等动态或静态广告。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墙面,或独立于街面上,不管哪种照明形式,都应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和功能、色彩,并对材料、灯具造型、安装位置、照明亮度、投光方式、光源色彩等加以规范,不得破坏近代骑楼建筑群体风貌,做到“整体协调、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雕塑照明。依据雕塑在街区中的功能作用,确定照明艺术效果。比如当作为地标时,则应与环境分离,突出个性和引领作用。当与建筑融为一体且尺寸亲切时,则用色和灯光亮度适宜柔和。但不管是哪种形态雕塑小品,照明注意表现每个雕塑个性,突出空间的立体感和美观。
(4)植物照明。重点突出观赏价值,常见两种情况:一是依据植物的观赏特性如观果、花、型、干、叶等特性,重点照明和突出观赏点,但要严格控制安装位置和防护措施。二是依据植物在环境种的功能作用来界定照明方法。作为行道树时,照明色彩、等级风格、等级体量、安装位置、技术标准的统一是关键;作为屋顶绿化点缀时,突出绿化的个性和亮点是关键;作为街边观赏并围合空间时,应利用光线界定领域感和边界,并注意安全性照明,不能形成灰暗空间或大量阴影面。
厦门中山路始建于1925年,全长1 198 m,位于厦门市旧城区,是厦门现有保留较完整的近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近年来,中山路商业步街商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改造,实施LED夜景工程,有效地保留原有商业步街的建筑风貌。
1. 体现厦门历史建筑、文化内涵
极具南洋风格和欧陆建筑特色的中山路商业步行骑楼街,是历史商业步行空间,体现着厦门城市最为独特的形象,[6]为多层商住建筑,“上住下店”“前商后宅”“底商连廊”形式。建筑体量以3~5层为主,装饰图案多样。夜景照明,清晰地勾勒出骑楼轮廓,设计中选择不同的光源类型、色温、灯具和艺术照明手法,充分展示商业步行街夜景的地方特色和人文习惯。
2. 与厦门城市夜景观照明相呼应
厦门市夜景规划结合城市形态,突出海湾城市特色,确定“七彩繁星”的规划方案,其夜景观照明交相辉映,流光溢彩,温馨浪漫。[7]中山路照明的亮化等级、彩化装饰效果在旧城整个空间形态上,处于主导地位。标志性建筑空间的亮度和色彩也异常突出。景观灯、广告灯具风格、色彩、体量、形态、安装位置在片区总体照明规划中都严格规定,要求不得与传统建筑风貌冲突,不得影响建筑正常功能发挥。[7]
1. 中山路商业步行街上层夜景观
建筑顶部是建筑艺术形象的高潮,适当的景观照明不仅使建筑物的夜间形象完整而富有特色,同时对构成夜间城市轮廓线有重要的价值,可使用投光或串灯照明呈现建筑物的外观。中山路步行街采用暖白光LED灯泡成串和荧光灯管相结合安装在骑楼主要构件的棱线上,呈现骑楼的轮廓。同时在骑楼的顶部采用泛光照明手法,使骑楼特征在灯光映射下变得更清晰夺目,与城市整体照明更和谐。
2. 中山路商业步行街中层夜景观
中山路步行街骑楼立面有很多精彩之处,比如层次丰富的叠涩线脚、图案精致的隔扇窗棂、规律排列的立柱等。骑楼沿街立面横向以“开间”构成延续的界面(见图2、图3),立面纵向分为“三段式”的底商、墙身、屋顶三部分(见图4)。在照明设计中采用大量的泛光灯和照射灯,结合内透光照明,塑造出骑楼特有的“间”勾勒(见图5),同时强调横向沿街界面照明的延伸感和三段式结构(见图6),表达骑楼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
图2 骑楼街的“开间”立面示意图Fig.2 Facade diagram of the “Bays” of the arcade street
图3 骑楼街的“开间”平面示意图Fig.3 Sketch map of the “Bays” of the arcade street
图4 骑楼立面纵向“三段式”结构示意图Fig.4 Sketch map of the vertical “three-section” structure of the elevation of the building
图5 骑楼的立面照明Fig.5 Façade lighting of the arcade
图6 骑楼沿街界面“三段式”照明示意图Fig.6 “Three-section” lighting diagram of the arcade
中层夜景照明,各种构件、绿化点缀、商业广告、店标的照明设计也非常重要,常采用各具特色的灯箱广告、霓虹灯和串灯等,与骑楼立面照明相互辉映。[8]在商业广告牌照明设计时,注意把握尺度、主次有别,以免为了商业效果而影响整体的照明效果。
3. 中山路商业步行街底层夜景观
商业步行街的底层主要是商店、人行道和休闲区,照明设计应尊重人的视觉心理特点,给行人提供一个照明舒适、有安全感的视觉环境,以小型高照度的橱窗照明、商店内透光以及店标照明和商店入口的灯光构造视野内的近距景观,适当增加柱廊内亮度,展现其建筑艺术特色,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总体来看,厦门中山路商业步行街夜景观总体印象展现出它的历史和文脉,但是也发现个别建筑照明风格稍显艳俗;有些商业照明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影响建筑效果。
近代骑楼商业街步行街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融合了近现代的社会文化、经济功能、地域文化等信息。从功能上看,聚集商业购物、文化休闲、旅游服务、交通等功能于一体;从构成要素上看,具有道路、建筑、小品、绿化等多种元素;从空间形态特征上看,可分解为个性的骑楼单元和与城市空间结构契合的骑楼群。基于以上特征,综合考虑骑楼的功能、文化、形态等特性,从整体空间、建筑尺度、构成要素等不同尺度和不同角度统筹规划照明,采用“分区分级”“分层就位”等照明方法是近代骑楼商业街照明规划设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加深夜景印象、突出地域特色、塑造“整体协调、轮廓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照明效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