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强调“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既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导学案”,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了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也就逐渐成为众多学校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路线图”,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成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那么,如何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呢?
“导学案”是通过教师的“导”来引导学生先行尝试,教师再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的“导学”方案,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导什么、如何导,其以学生为中心,以导促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强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教案”是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教什么、如何教,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的“教”。“导学案”是教学过程重心前移,而“教案”决定了“导学案”。
“导学案”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主,在实际应用中应突出学生的“学”与“练”。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具体设计可分为四个环节,即预习案、导研案、探究案、训练案。
预习案,主要是引导学生“先学”,是学生课前独立完成的环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三维目标的达成,以最基本的知识为主设计相关问题,辅助学生课前预习,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导研案,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讲点学环节,这一环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课前学生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归纳疑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教师的指导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要有学习方法的引导。
探究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迁移,是知识和情感的升华,通过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合作交流及展示点评提供平台。
训练案,主要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以学生训练为主。训练题的设计要扣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聚焦中考考点,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训练案的设计,形成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的“导”是关键,只有“导学案”精炼完美,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才会更深入。对于“导学案”的定位,既要满足学生课前预习的需要,又要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案。
“导学案”的特点是容量大、效率高、拓展深。对于“预习案”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所有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预习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作为课堂质疑的重点。“导研案”作为精讲点学环节,教师在使用时一定要有选择性,要把握好教材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教师的精讲过程中,形成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探究案”的使用,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查找资料,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由小组合作完成。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和科学指导,并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导学案”的使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等竞争的平台,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因“导学案”使用不当而导致教学进度难以完成的尴尬,所以“导学案”的有效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份优秀的“导学案”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导学案”进行反思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是对于“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归纳、整理、反思、总结,使导学案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凸显课堂效益。二是导学案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减少了很多无效的环节,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轻松。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还应重视对学生反思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使用中的得失,使“导学案”的应用更为科学和高效。
总之,“导学案”的有效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只有有效地使用“导学案”这一新的教学资源,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