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习作:让言语成长有迹可循
——小学微格习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8-04-03 09:33李霞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微格习作教师

“微格”一词来源于“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提出,是一种“将复杂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分类训练”,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习作”是将针对教师培训的“微格教学”方式移植到学生习作教学中,将中高段的习作知识进行梳理,细分成若干知识点,并落实到每一节习作课中去。“微”指微观、微型、片段;“格”指格式、章法、体式。微格习作,坚持每一节习作课有一个单纯集中的课时目标,课时之间前后关联并共同搭建整个习作教学的框架。

一、微格习作的教学要素

1.研究内容

如何写记叙文和想象作文,是小学微格习作的主要研究方向。根据学情,我们确定“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写活动”四种体式作为记叙文习作研究的枝干。而故事是儿童认知世界最重要的媒介之一,特级教师管建刚曾把儿童习作的“核”称为“故事力”,因此,我们将“编想象故事”定为“想象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和主阵地。

2.确定“微格”

将现行苏教版、人教版教材中的“课后练笔”和“单元习作”加以梳理,适度补充和提炼后,参照课标中的年段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各种体式背景下习作训练的“微格”。如:将“写人类”习作细分为“外貌”“动作”“语言”“一事写一人”“多事写一人”几个微格;“写事类”分为“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写景状物类”分为“有序”“有声”“有色”“有想象”等等……

这些“微格”,实则是学生习作的“零部件”,是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流畅表达想法的基本功。一个个的“微观”看似是单独的个体,却相辅相成,不可割裂,融合为学生的习作素养,直至达到“化整为零”的功效。

3.分级达标

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千篇一律的“单面人”。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微格习作下的分层达标,既是教师设计并践行习作课的训练目标,又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推动着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相互交叉,彼此交融,以螺旋上升的态势指向学生的习作素养。

“写人篇”微格习作教学训练谱系

二、微格习作的教学模式

1.微格习作的课堂范式

微格习作课是常态习作课的一个浓缩,融合了“导入—审题—选材—导写—评议—修改”等流程于一课时完成:课前导学时,学生有目的地查找资料,做好课前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课中训练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回顾旧知,再对新增加的范文进行阅读分析与感悟,提炼本节课的知识训练点;之后学生模仿学过的课内阅读或范文进行仿写;以“★”的方式师生共评,学生自评后二次修改,最后全班展示。“找、读、悟、仿、写、评”步步指向学生的关键读写能力,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的反复参与,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开展习作训练,让习作成为学生表达的内在需要。

2.微格习作的教学课型

根据习作训练中融入教学元素的不同,将微格习作课型分为三种:

(1)基于文本阅读的仿创课

这是借力文本阅读后,获得积累,习得方法的一种仿写课,可以在单篇阅读中,聚焦某个知识点、某个段落,进行仿创;也可以将多篇文本中含有共同元素的片段加以整合,聚焦到某一个知识点上,辅以其它范文加以引路,学生由仿到创,梯度提升。

执教《让景物说话》时,是在学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后,聚焦的训练点是“景物描写能表达心情”。引入下水文《我的烦恼》,学生在篇章读悟中,归纳出“景物描写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相同的景物描写却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特别是文中三处对秋雨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分别表达了作者的悲伤无奈、痛苦纠结、释然之后的欣慰。最后,教师提供“亲人去世”“挨训”“过生日”三种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一进行训练,续写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整个教学过程中,“读”是基础,“写”是生发,读写之间“思”来贯穿,言语思维与言语积累在一次次的文本阅读中触发、转换,直至习得景物描写的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2)基于任务驱动的体验课

这是一种活动体验式作文,以真实的活动情境,让孩子置身其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之后,聚焦某个环节的真实体验,学生情动而辞发,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点拨。既给了学生习作内容,解决了“写什么”,让学生言之有物,又引导学生有章法地记叙,探究“怎么写”,做到言之有序。

执教苏教版五上习作5《表情背后的故事》时,以一次心理测试活动,拉开了“如何写内心独白”习作课的序幕。课中,聚焦“测试结果揭晓时”的心路历程,首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直接描述“想什么”,或沾沾自喜,或懊悔无奈,或幸灾乐祸。学生的语言简短平实,不够具体细致。教师捕捉到学困点,适时引入《穷人》中安娜内心独白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要“抓住内心矛盾点”,把“怎么反反复复地想”说清;再巧妙地运用句式的变化,来几次“自我追问”,就可把内心独白写得有层次、有跌宕。

(3)基于多元媒介的情趣课

此处的多元媒介包括小古文、绘本、漫画、视频等。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适当引入,可以改变传统习作资源的单一性。学生在文字、视频、图画等资源的触动下,在情境中获得不同的真实体验,从而让习作更富有童趣,变得有意思、有意义。

在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指导时,我借鉴了绘画中的“画眼法”,以对眼睛的细致描写作为突破口。首先借多媒体手段呈现班级几位同学的眼睛图,让学生猜猜他(她)是谁。接着,引导学生找不同——他(她)的眼睛是什么形状?不说话时,能不能看出“眼中之意”?生气时,眼睛会有怎样的表现?高兴时,眼睛会有怎样的习惯动作?再引导学生用上“像什么”,句子就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三、微格习作的教学路径

微格习作课不要求面面俱到,不刻意追求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聚焦于“学”,课前关注学生已有的储备与写作困难,课中关注写作状态与思维呈现,课后关注多次修改与成果展示。

1.写人写事类:整体解构,定点放大

儿童习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泛化与雷同——人物描写易泛化,事件记叙易雷同。

指导四年级学生写“克服困难”型事件,如《我第一次包饺子》时,学生的习作困难点在于不知道如何写好过程的具体生动。基于此,师生一起确定过程中的困难一——怎么包?通过“时间定格”以分解人物包饺子时的关键动作——蘸、托、捏、捻;再确定困难二——如何不露馅?通过“时间拉长”以放慢连续动作,发现包饺子的诀窍,在于动作的先后顺序和力度的拿捏。定点放大“克服困难”的环节,唤醒了学生内心对母语的再加工,以细节描写让事情变得具体生动、有吸引力。

2.写景状物类:组合特征,实中有虚

清代张潮曾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指导学生写景状物时,一是要尊重生活。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聚焦身边的一景一物,学会眼看、耳听、鼻闻、手摸、舌尝至关重要。二是这是习作的基本功。注意语言的“再加工”,“文学化”的语言更有感染力。

指导中年级学生观察“公园春景”时,学生会发现公园里有桃红柳绿、鲜花嫩草,也有断壁残垣和残破的健身器材。此时,教师可搭建两大支架:其一,精选春景。让学生在“说说自己的发现”后,比一比,谁的发现更能看出“春意”。在比较中,学生明白了观察之后需要选材。其二,组合特征。习作是用有限的文字表现无限的时空,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描写,文字会变得更具体。以叶蕾描写为例,“悄悄冒出来”是它的情态;“嫩嫩的”是它的质地;“翠绿翠绿”是它的颜色;“满枝条”是它的数量。其三,实中有虚。看到叶蕾的形状大小,想到它像什么?想到叶蕾的作用,它还可以像什么?这样的习作指导,容量小,易操作,无压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不断提供“技术支架”,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习得有生命力的习作语言。

3.想象故事类:突破定势,一波三折

小学生写想象作文,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固化角色或情节,让故事的创编变得千篇一律。在执教《邂逅未来的自己》时,学生受穿越文的影响,80%的学生都写“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黑,醒过来竟然是另一个世界……”“走着走着,突然眼前出现一个巨大的漩涡,我不由自主地被吸了进去,醒了后……”相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是穿越的方式。此时,一定要有突破,如角色的突破,让角色拥有幻化、变形等超能力。如情节的突破,让异时空的连接途径不仅仅是“穿越”,也可以是“时空飞船”“光速超能机”等。还可以写未来的我与今天的我相见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如误会型的波折:“不打不相识—相识不相知—相知互悔悟”;如困难型波折:未来的我与今日的我相见,生存空间不同,可否有困难?困难怎么克服?

4.活动类:点面结合,移花接木

对小学生来说,“写一件事”与“写一次活动”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参与的人物不同。有位教师上了一节活动体验课《扳手劲》,组织学生举行了一场“扳手劲”比赛后,学生的习作却不见得精彩:78%的学生能把整场比赛写完整,把自己的动作写具体,却苦于无法写出比赛现场的激烈热闹。在尊重习作起点的基础上,教师助学于生,引导学生要“有重点”,既要写他人,还要写自己;既要写普遍的全体,还要写典型的个体。想要写出比赛的激烈,还要学会镜头间的“移花接木”,写出场面的层次感。教师将整个“扳手劲”活动拍成一段视频,将活动高潮的组图呈现给学生:特写镜头下的选手“面红耳赤,眉头挤成了‘川’字型,肌肉都绷得紧紧的”;全景镜头下围观同学们的“或紧皱眉头,或屏息凝神,或紧紧握住双拳头”;慢镜头下的“我的内心独白”……在细细描摹这一组画面后,将各组画面进行无缝对接、巧妙切换。“我的动作心理—对手的动作表情—观众的呐喊助威”形成了良性互动、多向折射的磁场,三线交织,才能让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现场感。

猜你喜欢
微格习作教师
最美教师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习作展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