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老年患者除了身患疾病之外,其内在开始出现诸多问题,由于未有效干预其心理、生理问题而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大大降低[1]。加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负担着较大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2]。有研究指出,老龄化群体的抑郁症状比非老龄化患者更为严重,从而导致抑郁症发生率逐步呈攀升态势,影响其生命质量[3]。本文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精神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做如下报道。
研究对象为我院老年抑郁症患者64例,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均为初次发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不曾用过抗抑郁药物。排除系统功能严重障碍、酒精或药物依赖、双向情感障碍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2例。研究组中19例男性研究对象,13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61~88岁,平均(71.5±5.1)岁;13例猜疑或嫉妒,11例自杀倾向,8例焦虑。常规组中20例男性研究对象,12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60~88岁,平均(71.6±5.2)岁;14例猜疑或嫉妒,9例自杀倾向,9例焦虑。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包括用药治疗、合理饮食、生活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接受精神心理护理,具体为(1)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时注意放慢语速并予以足够的耐心,为其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的内心,护理人员则通过眼神暗示等肢体语言予以鼓励,达到宣泄负面情绪的目的。另外,与患者交流时,护理人员应当保持亲切的态度,并且面带微笑,合理利用交流技巧,满足患者身心所需,以减轻其心理障碍。对于存在紧张、焦虑的患者,护理人员通过原因分析,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2)精神护理:患者意识清楚时,护理人员将抑郁症治疗、护理、疾病诱因等知识予以详细告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进一步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治护工作。如果患者存在严重自杀倾向,必须予以24 h监控,清除危险物品,比如剪刀、水果刀等锋利尖锐物,禁止患者接触。告诉患者家属多给予照顾、关心,时刻陪伴在患者身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待到其抑郁症状有所减轻后,立刻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了解患者自杀的原因,针对加重病情的因素予以有效分析,以确保针对性的心理治疗。(3)行为认知护理:对患者心态、认知予以全面分析,了解其产生负面心理的原因,指导患者记录、识别不良情绪,让患者明确不良思维的危害、发生的原因,帮助患者以另一个角度对相同事件进行探究,从而构建健康的认知行为。矫正患者不良行为,促使患者表达主张、拒绝不当要求、承担职责,可以通过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知。
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分数越低,抑郁程度越轻。采用QL-Index生命质量指数评估两组患者健康感觉、疾病认知、社会支持、行为能力、总体感觉,各项2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生命质量越高。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1.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s)为计量资料表示形式,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SDS(35.5±4.1)分,常规组SDS(46.4±4.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8,P<0.05)。
研究组健康感觉、疾病认知、社会支持、行为能力、总体感觉等生命质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老年抑郁症患者主要是因为心理、社会等因素作用所致[4]。心理原因是由于多数患者独居,久而久之,孤独感越来越强;社会原因是由于大部分患者退休养老后,与社会极易产生脱离感,并引起诸多负面心理而诱发抑郁症[5]。故而临床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时需高度重视上述两种因素。
本文研究中经过对照分析,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常规组,且生命质量指数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精神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因为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促使其不良认知行为得以纠正,提高处理困难的能力、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6]。精神心理护理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自杀率,减轻抑郁对功能性的损伤程度,使其生命质量大大提高[7]。但是需提及的是,精神心理护理时间是有限的,应当将认知行为纠正、不良心理的转归作为老年抑郁症患者治护的重点,以改变患者的思维认知,充分体现护理整体性,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8]。
总而言之,老年抑郁症患者通过精神心理护理后,抑郁症状显著改善,生命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重视。
表1 对比两组生命质量指数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生命质量指数评分(±s,分)
研究组 32 1.8±0.2 1.9±0.3 1.7±0.2 1.8±0.2 1.9±0.1常规组 32 1.1±0.3 1.3±0.2 1.2±0.2 1.2±0.3 1.4±0.2 t值-10.982 9.413 10.000 9.413 12.649 P值-<0.05 <0.05 <0.05 <0.05 <0.05
[1]高寒.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147.
[2]金胜春.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266.
[3]胡艳丽,徐梅玉,梁丽萍.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4):72-73.
[4]孙宁,齐龙涛.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234-235.
[5]马亚平.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7):142.
[6]王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354-355.
[7]蒋艳丽.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9):1388-1389.
[8]孙晓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