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防范宗教渗透的思考

2018-04-02 10:57马婕妤杨雄英郭慧芳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马婕妤 杨雄英 郭慧芳

摘 要:在大学生中开展防范宗教渗透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迫切又重要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防范宗教渗透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宣传灌输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对于防范高校宗教渗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宗教渗透 大学生

1    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对于防范宗教渗透的意义

1.1    是对大学生进行宗教教育的主渠道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支配着相当一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信仰,并与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交织在一起,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宗教信仰热”有不断向大学校园蔓延的趋势,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宗教存在模糊认识,有少数学生信仰宗教,有极个别的学生受西方宗教渗透的影响,思想偏激、行为极端,参与打着宗教旗号的非法活动。作为公民的大学生固然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更应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1.2    是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的需要

长期以来,某些西方大国一直把宗教问题作为遏制或颠覆我国的重要工具。他们利用宗教传播资产阶级政治观、价值观,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怂恿所谓的“持不同政见”的宗教极端分子,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幌子暗地里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与此同时,他们逐步把传教的重点转向了知识分子,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以捐资助学、学术交流、留学任教、组织培训等为掩护,拉拢大学生信教。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全面认识国际宗教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深刻理解宗教渗透对我国的现实危害和长远影响。在中国的复兴强大与西方分裂势力为遏制中国崛起的较量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1.3    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目前,宗教的社会基础、自然基础和心理基础依然存在,宗教还将与人类社会并存。很多高校在开设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中,涉及宗教知识和宗教文化的内容。但缺乏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知识、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的教育,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宗教知识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有正确的认识,掌握宗教的基本知识,熟悉党的宗教政策,逐步消除对宗教的神秘感,正确看待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防范形形色色的文化宣教和校园传教。

2    高校思政课涉及宗教问题的主要内容

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宗教问题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政课。涉及宗教问题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第六章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和第八章第二节“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中。在讲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人权保障原则”时,简单提到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1]P154在讲述“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时,把“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列为一个方面。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作了解读:“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具体内容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举行或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等。公民既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1]P212最后强调:“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对于打着宗教旗号进行犯罪活动的邪教,国家依法予以取缔。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反对外来势力支配和干涉中国宗教的内部事务。” [1]P213教材的其他地方尽管没有再提及“宗教”二字,但是有的内容与宗教是有相关性的。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在讲到信仰的分类时,就讲到“信仰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1]P19“盲目的信仰就是對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等的迷信和狂热崇拜。”[1]P19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涉及“消极悲观人生观”如“颓废堕落、自暴自弃的生活态度”,[1]P67其实也是一些宗教教义的消极、保守成分。

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涉及宗教问题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涉及宗教问题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之“文化渗透”中,教材从“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两个方面讲述了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大背景下,一些西方传教士以传教的名义,积极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例如,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刺探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2]P30第二章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之“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中讲述了“1843年洪秀全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2]P44;在总结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时说:“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2]P47第十章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列举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把“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作为一个方面,针对宗教问题讲到“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P332

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涉及宗教问题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础性、理论性最强,主要侧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干课。教材中涉及宗教问题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之“世界统一于物质”中论述了“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统一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上帝或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3]P33 由于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中,对宗教的本质、产生根源、历史和现实作用、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等进行了论述,明确指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一种意识形式……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高度警惕和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要努力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 PP105-106

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涉及宗教问题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第十一章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中,专门把“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作为一个子目进行了讲解,教材指出:“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将长期存在。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必须尊重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等职能的实施。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4]PP263-264

3    開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防范宗教渗透的有效对策

3.1    充实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针对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防范宗教渗透的主渠道。要有效防范宗教渗透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充实思政课各门课程关于宗教问题涉及内容不全面,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开展教学。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侧重讲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要将科学的无神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付诸实践,自觉抵制不良宗教和邪教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结合近现代历史上资本—帝国主义通过披着宗教的外衣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为抵御外来文化渗透,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应注重将教材的重点与宗教观的主要内容相结合,将宗教的本质、根源、发展和消亡等内容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理论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侧重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让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点和宗教政策。此外,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我国当前的宗教形势和宗教政策,开展专题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宗教形势和宗教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的重大宗教事件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宗教法规等相关内容的培训

宗教具有鲜明的唯心主义属性,是思政课教学中比较复杂和敏感的内容。思政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和内容的敏感而不敢过多触及。因此,高校和相关教育、科研主管部门要把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通晓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宗教法规的专家学者请到讲台上,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在课堂上敢讲、能讲,讲得了、讲得好,彻底改变“有神论有人讲,无神论无人讲”的被动局面。

3.3    加强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积极拓展课外教育引导渠道

防范宗教渗透,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建立健全协调应对机制,围绕宗教信仰和宗教渗透问题,增强课堂教学与课外交流。高校统战部、宣传部、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也要积极沟通交流,了解高校学生宗教信仰动态。与此同时,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引导合力,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解决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和就业等引发的心理不适和思想困惑;通过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斩断所谓的“信善助学机构”的活动空间。总之,高校只有各职能部门建立起沟通顺畅、协作紧密、配合密切的机制,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拓展课外教育引导渠道,才能有效防范宗教在高校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左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宗教问题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5(1).

[6]张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思考[J].南方论刊, 2015(5).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