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音乐美学特质

2018-04-02 01:49宾丽燕
艺术评鉴 2018年4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钢琴曲

宾丽燕

摘要:《采茶扑蝶》是刘福安先生根据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内容和曲调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描写了茶民们愉快采茶的场景,曲子的旋律优美、高昂、活跃,作品在保持原来曲调的基础上对旋律进行加花变奏,用钢琴模仿民族乐队的音响,保持了原曲浓郁的南方汉族音乐风格。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钢琴曲《采茶扑蝶》音乐中所具有的美学特质进行剖析。《采茶扑蝶》的音乐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之美;二是活波典雅、清新明亮的音乐风格之美;三是乐观向上、纯朴和谐的民族精神之美。

关键词:钢琴曲 《采茶扑蝶》 音乐美学 美学特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019-02

音乐是特定的社会存在的艺术反映,是人们审美意识和思想观念的真实呈现。钢琴曲《采茶扑蝶》汲取了福建当地民歌民舞的民族文化精华,结合创作手法重现了乡村劳作的画面,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愉悦心情。钢琴曲以高昂、活跃的节奏带入,营造了一种欢欣鼓舞的音乐画面,曲调清新自然、纯朴,同时又饶有风趣,凸显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一、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概述

地域性的民族音乐是地方特定时期和特定自然环境下人们精神面貌和音乐文化的社会存在反映,音乐渗透于该地区的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南方汉族音乐以温婉柔和、清新明亮为美。音乐内容以借景(物)抒情为创作主流,侧重写意性,通过对某一自然景物或历史人物的描写,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幸福美好生活。

钢琴曲《采茶扑蝶》是极富乡村气息、民族气息的钢琴音乐小品,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展现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音乐的旋律音调等所描绘的音乐愿景表达了人民内心的热望,充分体现了福建汉族音乐委婉柔和、清新优雅的美学特质。

《采茶扑蝶》主要是采用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以及刘福安先生对于音乐艺术的独到想法来进行改编的,其充分借鉴了《采茶灯》这首民间歌舞中所描绘的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自然生意盎然的乡村田园气息的景象,利用原歌舞中曲调上的旋律和“正采”“倒采”“扑蝶”三部分的紧密结合进行创作改编。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切入,通过探讨钢琴曲《采茶扑蝶》的音乐美学特质,从而把脉汉族音乐的美感、审美与发展。

二、钢琴曲《采茶扑蝶》的音乐美学特质

音乐美学是以作为人类文化行为方式的音乐存在为研究对象和认识依据,主要对人类音乐立美审美實践活动及其普遍规律与总体目的以哲学思考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音乐美学其研究以音乐的存在与音乐美的存在为研究对象,特质是指用来描述个人人格、作品特点等等的描述词,在本文是用来描述钢琴曲《采茶扑蝶》所具有的美学特征。

钢琴曲《采茶扑蝶》是属于标题性的,名称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意境,是民族性格、音乐风格、美学特质集合于一体的呈现。《采茶扑蝶》采用典型的带变奏复三部曲式的组织形式,旋律轻快、活波,速度为快板,?=138,作者使用主题的多次反复再现的手法诠释了这首经典之作。下面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采茶扑蝶》的美学特质进行剖析,从而更深入把握汉族音乐艺术的美学特质。

(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之美

现代中国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依赖于人而存在,但是这些美的特性,只有在人的美感感受后,才是美的。美最重要特征就是能使人愉悦,一首作品呈现的美是主题内容与现实生活情绪的表现与倾注相互融合而成的。

钢琴曲《采茶扑蝶》A段(1-81小节)为E羽调,由一个四小节的短小引子、正采茶旋律和两个变奏构成。引子由前八后十六加八分音符节奏型的五度音程组成,将音乐引入到欢乐的气氛之中。紧接着右手奏出正采茶的旋律,左手用切分音的音型进行伴奏,采用了三个相同主题的乐段构成,这三个乐段相互之间衔接紧密。首先1-28小节以上声部积极向上的旋律和下方带有伴奏音型似的音乐织体形式出现,描绘出了一幅劳动人民在茶园中勤恳劳作、快乐自由的农忙场景。

29-52小节则是对主题的第一次变奏,作者紧接着用几个变奏对音乐进行扩展,在保留了主干音的前提下,以十六分音符为基础音型,用加花变奏的手法在高音区创作,空灵延绵的音色好似竹笛,用以渲染一种欢乐的节日气氛。

53-81小节是对主题的第二次变奏,在变奏二中,作者加入了托卡塔式的柱式和弦音响,在力度对比上也做了细致布局(ff-pp),宛如是民族乐队与竹笛的器乐合奏,一重一轻,一刚一柔,犹如山歌的对唱形式一般,一方声音高昂,一方温婉细腻。又仿佛是顽皮的采茶女与蝴蝶轻声交谈,表现出采茶女与蝴蝶嬉戏时的欢喜、活泼天真,使人置身其中,钢琴的音色呈现了民族器乐合奏曲生动、典雅和谐的美学特质。

首部音乐的旋律欢快、灵动、明朗,表现了采茶女忙碌的快乐场景,传达出了汉族人民勤劳勇敢、奋发向上、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特质和幸福欢乐、喜悦的心情,同时也是对新中国美好生活的赞美。

(二)活波典雅、清新明亮的音乐风格之美

音乐是时间性的艺术。音乐艺术表现的形式是动态的,表现的内容对象也是现实中美的运动事物。

B段(82-150)由倒采茶旋律及两个变奏组成,倒采茶的旋律由右手奏出,描绘蝴蝶形象的主题出现。左手变为连续断奏的八分音符和弦伴奏,像是蝴蝶轻盈的扑闪着翅膀在茶树的上空盘旋起舞。

B段的第二次变奏左手奏出主旋律,但右手伴奏为弱起的八分音符和弦音型,增添了音乐的活泼之感,仿似采茶结束后正在休息的茶女们,起身扑蝴蝶的情景,蝴蝶与茶女们一同嬉戏,构成了一幅茶女扑蝶图,别有一番清新淡雅的意境,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气息、田园气息。

中部段旋律抒情委婉,营造出一种清新典雅的生活化意境,构成了一幅茶女扑蝶图,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浓郁乡村气息,展现了汉族音乐的活波典雅、清新明亮的音乐风格美。

(三)乐观向上、纯朴和谐的民族精神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里,“和”是不同事物关系协调后的统一,音乐的美在于诸音乐要素之间的和諧统一,以“和”为美的音乐美学思想,侧重于从不同事物之间诸要素的协调统一角度去发现事物的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中讲的“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人乐之和,另一方面是伦理学思想上主张的“礼之用,和为贵”“中和且平”。单穆公和伶州鸠的音乐审美评价“声和—心和—人和—政和”的思维模式,正是古代“天地人和”宇宙观和哲学观在具实践性的音乐审美谐和论中的反映。

《采茶扑蝶》再现段落(151-198)完全解释了曲子的主题,在保持A段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加花再现,通过改变节拍、旋律模进等手段将音乐推向高潮。音乐气势恢宏、更有渲染力,呈现出在春天里采茶、扑蝶的欢乐和谐的生动真实场景,充分展现了茶民和睦相处、温婉、积极乐观的民族性格,欢快的旋律音调营造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心态。最后在22小节的快速上行琶音中结束了全曲,全曲在一种极为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渲染出了一种热闹的节日气氛和欢欣鼓舞的生活憧憬,将茶民们真实纯朴、善良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圆满的生活向往深深地包含在乐曲音色之中。《采茶扑蝶》曲中营造了谐和的生活愿景,也正是契合天地人和,欢乐融洽的美学特质,旋律的生动呈现出茶民生活蒸蒸日上,且与大自然万物和谐交融的情境,热烈向上的旋律与欢喜祥和的采茶扑蝶,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和充满希望的生活,乐观向上、纯朴和谐的民族精神在《采茶扑蝶》这首曲子里得到了有力的体现。

三、结语

刘福安的钢琴曲《采茶扑蝶》具有独到的音乐美学特质,它展现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音乐元素传达了汉族音乐的内在神韵,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是民族情怀、民族精神、民族风貌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许慧.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演奏风格[J].黄河之声,2013,(10).

[2]畅志华.民族音乐语言中的美学意义[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1).

[3]易小燕.简论巴渝舞曲的音乐美学特质[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4]李梦洁.吕异琴.论民族音乐的美学元素[J].艺海,2008,(02).

[5]徐美瑶.20世纪5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审美述评[J].山东大学,2015,(05).

[6]魏廷格.中国钢琴名曲30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7]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8]蒋建梅.和谐的生命之美——“圆”范畴的审美空间与美学精神[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9]高亮之.美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钢琴曲
夜的钢琴曲(六)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