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秋玲
【摘要】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不同肌瘤剔除方式选择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预后的影响。方法 4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 根据产妇的治疗意愿不同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传统方式剔除子宫肌瘤, 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产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变化情况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0, P<0.05)。观察组产后Hb下降值为(5.02±0.90)g/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6±0.96)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20, P<0.05)。观察组产后Hct下降值为(2.24±0.52)%, 与对照组的(2.46±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7, 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相比, 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 更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关键词】 挤压法;妊娠;子宫肌瘤;剖宫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51
女性在妊娠期间受雌激素变化的影响, 极易并发子宫肌瘤, 其发生率约占0.1%~12.0%。长期临床实践发现,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可影响产妇子宫收缩能力, 使其产后出血量有所增加, 不利于产后康复[1, 2]。近年来,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 剖宫产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其疗效也得到了肯定, 但部分患者仍存在产后大出血的风险, 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 在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如何提高手术安全、减少产后出血是临床研究的重点[3-5]。本研究于2016年2月~2017年11月选择4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进行分组研究, 两组分别给予挤压法和传统方法剔除子宫肌瘤, 并观察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4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 且肌瘤直径<10 cm, 产妇自愿选择剖宫产分娩, 签订同意书;排除伴有感染性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疾病。根据产妇的治疗意愿不同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28.96±3.10)岁;肌瘤直径3.0~8.5 cm, 平均肌瘤直径(5.02±1.89)cm。观察组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8.74±3.02)岁;肌瘤直径3~9 cm, 平均肌瘤直径(5.09±1.92)cm。两组患者年龄、肌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两组产妇均选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常规性剖宫产术, 待胎儿娩出后, 在子宫体肌内注射20 U缩宫素注射液并缝合子宫切口, 随后取出子宫, 使子宫肌瘤部位充分暴露。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剔除子宫肌瘤, 即先在子宫颈套扎止血带阻断子宫动脉, 并将20 IU缩宫素注入子宫肌瘤四周宫体。然后梭形切口子宫壁至肌瘤假包膜, 钳夹分离瘤体, 取出病灶后以“8”字形缝合瘤腔[6]。观察组选用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 先用温湿纱布包裹肌瘤, 作一梭形切口, 并在其上下端缝合“8”字, 且不打结。随后逐渐切开子宫肌层、浆膜层至肌瘤假包膜, 挤出肌瘤, 术者保持瘤体一直挤压, 以防出血, 并让助手结扎瘤体打结。最后在两个“8”字间再缝合“8”字, 以使缝合组织呈“U”形, 并压迫止血[7]。两组最后用温生理盐水冲洗盆腔, 逐层关腹。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標准 ①记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 h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②分析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产后Hb、Hct变化情况。Hb、Hct下降值=术前检测值-产后24 h检测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均未发生大出血, 产后出血率为0;对照组产妇中有3例发生产后大出血, 产后出血率为17.65%(3/17)。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0, P<0.05)。
2. 3 两组产后Hb、Hct下降值比较 观察组产后Hb下降值为(5.02±0.90)g/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6±0.96)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20, P<0.05)。观察组产后Hct下降值为(2.24±0.52)%, 与对照组的(2.46±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7, P>0.05)。
近年已有大量研究证实,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然而, 也有研究报道, 传统剖宫产肌瘤剔除方法为直接切除瘤体, 但由于孕妇在孕期子宫血供较为丰富, 故其产后出血的风险性极大[8]。因此, 探索一种安全、易行的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式是当前临床妇产科医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予以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 并将其与行传统术式的对照组相比, 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Hb下降值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李智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提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的疗效, 可减少术后出血量。挤压法是通过挤压以使瘤体突出, 周围肌肉组织变软, 肌瘤肌层变薄, 进而在剥离时保持周围组织的完整性, 与此同时, 挤压肌瘤能够让肌瘤表面的纤维向两侧分离, 故在切开瘤体时能够减少肌纤维的损伤, 避免组织、血管过多损伤, 从而利于减少术后出血量[10]。
综上所述, 与传统术式相比, 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 更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1] 周素花, 刘珍霞, 宋秀芳.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系统医学, 2017, 2(13):119-121.
[2] 孔笑楠. 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剔除的临床分析. 吉林医学, 2015(12):2535-2536.
[3] 樊红.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对母婴安全的影响及可行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33):102-103.
[4] 吴彩云.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方式对产妇预后的影响.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5(3):76-78.
[5] 毕峰女. 探讨剖宫产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产妇预后情况分析. 医学信息, 2016, 29(11):321-322.
[6] 张美芳. 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与手术处理的探讨. 黑龙江医药, 2013(6):1117-1119.
[7] 麦今宝, 徐婉妍.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同期剔除术临床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8):110-112.
[8] 江琳.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要点及预后分析. 醫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1):35.
[9] 李智, 陈咏玫, 王爱军. 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13(9):827-830.
[10] 张宝霞. 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17):73-74.
[收稿日期:201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