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判性阅读略谈

2018-04-02 14:36黄凯云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插图

黄凯云

(泉州市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福建 泉港 362 8 0 5)

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考诸教育现状,不可否认,批判性思维已确实成为我国学生素质上的重要缺陷。批判性思维能力要真正成为学生的素质,就要从思维习惯定型的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中小学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课,应成为批判性思维教学的重要载体。

一、精读指导,深度思考是批判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批判性阅读实质是批判性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属高阶思维力。批判性阅读包含两个阶段或过程:理解阶段和评价阶段。“批”是理解阶段的任务,指的是批注、评论、思考分析、逻辑推理之过程,“批”重要的是有深度、有自己的看法。“判”是评价阶段的任务,指的是辨析、评判、根据自己的思考作符合实际、合乎逻辑的结论、决断或选择。[1]

批判性阅读就是通过精读,坚持在宽容和谐的基础上,准确地回答理解性问题;通过深度思考,在保持理性中立的基础上,恰当地回答评价性问题,并在两者的基础之上得出判断。简而言之,就是先系统论证,而后才得出判断。而讲究逻辑和实证,正是当代科学思维的主要特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语文阅读教学首要任务的立论正基于此。如教学贾平凹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丑石》时,可紧扣中心句“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引导学生细读精读,然后让学生结合对文本和生活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此时,没有对与错,只有批判思想碰撞的火花。在语文教学中,应精选适合学生的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精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批判,在批判中学分析、学思考,在逻辑和实证的基础上得出理性判断,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

二、问题导学,深度阅读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基础

只有让学生把阅读之根深扎在文本的土壤中,才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自由驰骋。批判性阅读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对词语、术语、概念,一定要勤查工具书,弄清其准确含义;对有关背景资料,也应掌握理解,让批判建立在可靠可信的基础上,切忌主观臆测、“望文生义”式地批判。批判性阅读的读应以“自主深度学习”为主要形式,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潜心细读课文,不匆匆而过,这是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2]批判性阅读教学的重点不是对课文作逐句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从整体阅读感知入手深度阅读,自由自在地,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难处多读,疑处多思,不懂之处更加细读细品,让批判性阅读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深读的基础之上。

教学中,要更多地采用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追求理性,博采众长,倾听不同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懂得说话要有理由,有根有据,不为表面所惑。例如,在学习《赤壁之战》一课时,可以设计诱导式问题引入:“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孙权才有三万联军,这一仗为什么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呢?”该问题起到创设批判性学习情境的作用,上课伊始,就将学生引入求知的新境界。学生为了达到以理服人,要深入文本细读精读寻找相关证据、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又如学习《包公审驴》一课,可设计问题:“驴也能审吗?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包公是怎样审驴的?审驴的结果怎样?”这些环环相扣的诱导式问题,旨在让学生明了“为什么?”“怎么样?”“何以见得?”“有何根据?”,很快把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起来,投入到课文的深度学习中去。

再如,可依据课文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比较式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用‘盯’,而不用‘看’‘瞧’呢?”学生通过对“盯、看、瞧”词意和文本内容的比较思考,得出用“盯”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看问题过于片面的判断。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能力,养成以实证分析问题的习惯。

潜心会文本,入境始与亲。在批判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敏感性,并不断地向自己、向文本、向作者提出质疑。还要注意克服惯性思维,敢于向权威挑战,于无疑处质疑,多角度思考、比较选择判断,这样才有批判性阅读的精彩。

三、探究质疑,交流辩析是批判性阅读的基本方式

批判性阅读不是无源之水,必须建立在个性化阅读基础之上。个性化阅读就是要实现学习主体有深度的、自主的、有创意的学习。课标“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3]旨在让学生在批判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争辩、敢于质疑。如学习《猴王出世》一文,学生在初读后对文本内容提出疑问:“猴王在跳进水帘洞前为什么要‘瞑目蹲身’?”对这个意外之疑,教师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辨析。大多数学生认为:“猴王还没有进入水帘洞之前,对洞里的情况不明白,心里有点害怕,所以在跳进之前闭上眼晴。”也有个别学生提出异议:“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他不会因为这一点困难就害怕得闭上眼睛,这与猴王的个性不符。”双方争辩不下时,教师插话:“事实胜于雄辩,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请大家再细读课文,找出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学生带着疑问又兴趣盎然地深度读文,细读描写猴王的语句,从课文前后联系和字里行间寻找证据。第二次辩论,学生联系猴王再次进入水帘洞时“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这一动作,形成共识:“瞑目蹲身”是描写猴王跳跃时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猴王了无牵挂、藐视困难,体现了他的勇敢无畏。批判性阅读,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差异性、独特性,要引导学生“质之有理,疑之有据”,形成探究质疑理性中立的批判氛围。

“探究质疑,交流辨析”应成为语文批判性阅读的新常态。批判性阅读不仅是学习行为,更应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读书,教师导在点子上,学生质疑,举一反三。语文课文质疑点很多,教师可依阅读要求灵活运用。例如,对课题质疑,是《草船借箭》还是《草船“骗”箭》?对内容质疑,学习《田忌赛马》一课,大多数学生喜欢田忌或孙膑的谋略,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齐威王,他们从体育竞赛的规则和为人处世的角度觉得齐威王不耍计谋、大度直率,值得肯定。对标点符号质疑,如学《流动的画》第二节“我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忽然看见——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可导疑:“我看见了什么?破折号有何作用?你能不能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对细节质疑,如《瑞雪图》写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的银条儿“毛茸茸、亮晶晶”,松树和柏树上的雪球“蓬松松、沉甸甸”。对这4个ABB型词语,可质疑:“毛茸茸的东西怎么会亮晶晶?蓬松松的东西又怎能沉甸甸?”在辨析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谦逊、理性、开放的批判精神。

四、思维发散,大胆想象是批判性阅读成功的关键

语文是一门极具开放性特征的科目,语文教学又是一个“不确定的系统”,往往没有单一的答案,这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极为有利。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和权利,大胆想象和发散思维的空间,批判性阅读的根本意义也在于此。教学中要把学生的思维打开,大胆发散,在阅读中生疑、质疑、释疑,鼓励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现行教材中很多课文的主旨是通过中心句来体现的,因此可抓住“画龙点睛”的语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学习《詹天佑》一课,可从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入手,提出詹天佑的科学精神表现在哪些地方?引导学生学习由点到面的发散思维。又如学习《西门豹》一课,出示自学问题:西门豹不用这种方法惩治巫婆官绅,还可以有什么办法呢?学习《跳水》一课,向学生提出:“冷静机智的船长举枪逼儿子跳水,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救了儿子,除了这种方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办法吗?”围绕问题,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大胆的猜想和假设,训练学生以退为进的发散思维。同时,还可以通过课文的关键词句、插图、空白、悬念等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想象力是学生发展的“第三种力量”。语文的批判性阅读要奏响想象音符,让学生飞得更远;要突破“想象要合理”的桎梏,让学生更大胆地飞翔。如学习《捞铁牛》一课后,可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怀丙想的办法有没有缺点?如果有,你能不能想出比他更好的办法呢?”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联想,训练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批判性阅读激发了阅读教学的创新活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现了“学思并重”的阅读本真。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商得到了提高,对语文始终有新鲜感、新奇感和追求感,把批判性思维、多角度思维、理性思维、创造创新思维作为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并逐步把批判性阅读中形成的谦虚、理性、开放精神内化,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而这种风格将影响他们一生。

猜你喜欢
插图
巧用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插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试析英语故事教学中插图的有效应用策略
插图在小学语文课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分析
谈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插图,语文创新教法中的“点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