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心育德的生活化实践研究

2018-04-02 12:53东莞市凤岗镇镇田小学邓景忠
师道(教研)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家校德育

文东莞市凤岗镇镇田小学 邓景忠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可是,为什么当前学校德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呢?

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德育多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浅层次的道德观念、知识的讲授及强化。更为重要的是, “当前学校德育将其简化为德育知识,以智育知识教学流程进行,并非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的生活化运行,主要通过书面、口头练习和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从而使学校德育弱化并异化为流于形式的 “课堂德育”。

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德育过程就是引导个人合于德性的现实生活展开的过程,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幸福生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 “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 “教育即生活”的 “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可见,德育的起点和归宿应该是生活。

道德是实践的产物,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才能逐步培养起来,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道德培养就如空中楼阁。所以说,现代德育面临的困境在于德育与现实的生活隔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式的品心育德的体验教育,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

一、评比身边楷模,品知德育标杆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他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行为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模式的模仿。因此,榜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常见的榜样往往是民族英雄、劳动模范等,这样抽象化、口号式的榜样教育割裂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呈现的结果也往往使学生成为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脱离了学生生的实际,其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近年来,为了强化教育的效果,我校开展了 “学校之星”评选活动。该奖项为学校最高奖项,每学年评选一次,对照要求评选出“学习之星” “文明之星” “劳动之星” “进步之星”等项目,并在学校设立宣传专栏张榜公布,让那些学习、行为等表现突出的学生成为大家身边的模范,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榜样。

家长义工又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我们宝贵的德育资源。每当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家长义工都会来学校服务。而在活动总结时,我们总不忘告诉学生,家长义工尽心尽责地参与活动服务,而且是无偿服务,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为舒适、美好的成长环境。同时,我们在班会课上也会给学生讲述一些家长义工的感人故事和志愿者相关视频,以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做人,应该有一颗善良的、真诚的心;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创新组织活动,培育德育情操

德育的本质,是让孩子真正懂得正确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社会。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开展与德育的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受到锻炼,从而能够理解人、尊重人、宽恕人、帮助人。为此,我们开展了许多德育实践活动。

1.德育主题队会:爱心教育。如,开展 “同在一片蓝天下” “我能怎么帮助你?” “扶贫济困日,我能做什么?”等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并形成初步的爱心、慈善等道德观念;责任教育。如,开展 “祖国在我心中” “铭记国耻” “我是中国人”“祖国在腾飞” “向革命先烈致敬”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了解共和国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2.主题感恩活动:我们利用重大节日和时刻,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毕业典礼等,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活动,让孩子倾听父母、教师的心声,感受到他们的辛苦,感怀他们的恩情,并为他们献上自己的一份爱,让孩子在活动中切实产生真实的体验。

3.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烈士陵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领孩子慰问革命英雄、革命烈属、劳动模范,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在活动中培养孩子感怀先烈,尊敬长辈等情感;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亲身感知环保的重要性,了解初步的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参观本地宗祠,开展 “寻根之旅”,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

4.爱心实践活动:从2012年开始,我们组织了 “瓶子行动”和“美食广场”,经过家长与教师的指导,通过学生捡拾饮料瓶、制作美食等进行售卖,活动所得用于资助贫困地区儿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不易、爱心可贵。

5.开展心品教育课程:从2013年起,我们引进了 “心品教育”课程。该课程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心理发育情况设计游戏活动,针对孩子们的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沟通能力、意志品德等方面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或游戏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感悟,充分发挥潜能,克服心理障碍,启发创造力,使得团队在增强自信心、提升团队意识的同时,提高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式心品课程,是学校德育的拓展与创新,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精心设计的体验项目中,较之传统的德育形式,心品课程使德育教育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融入,效果远高于普通灌输式、宣讲式的德育课程。

三、开展家校协同,共筑德育高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我们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家校携手,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自2010年开始,我校把德育常规活动规划成为 “六个一”,其中 “五个一”都是有关家校互动,营造家校和谐氛围的活动,它们分别是:每学期一次年级家长培训活动;每学期一次家长代表交流活动;每学期一次校级家长培训活动;每学期一次家长心品活动,每学期一次亲子社区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 “亲子阅读”“亲子读经”等活动。

本学期开始,我们开展了 “每周德育作业”实践活动,即周末作业中完成一项家庭生活的德育实践作业,如独立为家人做一顿饭等,从营养搭配到市场购买,从菜式设计到烹饪制作,全程独立完成,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基础的市场经济行为与健康生活概念,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独立生活的技能。

家校协同,拓宽了德育的空间,也加强了的德育与家庭生活的联系,让德育无处不在地渗透在孩子的生命成长的历程中。

四、统筹社区协同,拓展德育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注重知行统一……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可见,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家校社区协同互联,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为追求高质量、办优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从2006年开始,我们开展社区协同教育活动,通过家庭聚会、集体出游、 “交换生活”等形式,形成初步的家庭与社区教育资源。而学校在此基础上,通过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亲子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协同的结构基础与感情基础,并以文明礼仪、自理自立、交往交流等行为教育为主题,以此构建 “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与社区教育网络的形成。

“交换生活”是在学校的穿针引线下,家庭教育方式较有特色且相互认识和信任的两个家庭之间交换孩子的生活空间,以类似湖南卫视 《变形记》栏目的形式,定期让自家的孩子到另一个家庭里生活一周或更长时间,让孩子亲身体验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验式的社区协同教育活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密切的家校之间的关系,更通过此活动发掘、整理以及优化的大量的社区教育资源,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更多的独生子女享受更为健全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就是要师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道德教育和学习,通过与生活合一的方式开展德育,使德育的过程成为学生品德自主生成、自我建构的过程。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家校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