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教育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8-04-02 10:07王晓雯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观念舞蹈身体

王晓雯(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笔者在高等院校从事非职业舞蹈艺术教育中发现“舞盲”现象较为普遍。对舞蹈艺术的认知也是单一、片面的以技术和结果为主,“门外汉”现象较多,主要停留在锻炼身体、修身塑形或文艺汇演、舞蹈比赛等形式。普遍按照以往的惯性思维模式,认为舞蹈只是简单的肢体动作,抒发情感的表达,对舞蹈艺术更深层次的作用与意义缺乏了解。

但当代舞蹈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发现,舞蹈除人文领域外,还与社会、自然和心理学三大领域有显著的关联。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在当代教育观念下人们通过舞蹈的过程与体验,进而透过感性的认知,了解各舞蹈种类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以及它与各类科学理性建构的关系。从而扩展认知边界,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再以此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创造力、表现力等综合素养,这也正是舞蹈艺术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认识舞蹈艺术教育

“艺术”是一种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形式构成。如戏剧、舞蹈、音乐、美术、视觉等都属于艺术的范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形式,用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意识形态的生活需求,用浓缩化、夸张化的形象反映现实及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艺术的表达、艺术的特性、艺术的言说方式,不间断的在发生变化。艺术中的“艺”和“术”,这两个字都有很强的技能与技术的意义。停留在手工的技巧执行者,则属于“巧者”,艺术创造中还有“观念”的发明,则属于“智者”。特别是近代艺术中,对艺术的观念有了很大改变,艺术除了“技术”,必须要有观念的创造,要有思想与情操的表现。[1]因此,艺术教育中的两条线:一条线是对“技术技艺”的塑造,即技艺艺术教育基础;另一条线是对“观念思维”的启迪,即艺术教育智力的开发。

目前,舞蹈艺术教育对“技术技艺”的塑造较好,且有显著的成果。但舞蹈艺术教育对“观念思维”的启迪,还未被大众熟知。所以在舞蹈艺术教育视角下,我们会看到大部分技术性教育的体现,也看到了舞蹈艺术作为一种兴趣性、娱乐性载体出现在大众视野下,而忽视了舞蹈艺术教育“观念思维”启迪的重要性,如舞蹈者通过自己的身体和思想进行联合创造,使用无限变化的身体语言动作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所思所想,舞蹈者透过这个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去分辨与执行身体语言动作。在扩大他们运动能力时,再使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学习、表演、创造和回应舞蹈,Fraleigh(1987)将这种思想和身体的联系称为“头脑的身体”。[2]

二、舞蹈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舞蹈艺术教育致力于让学生通过舞蹈动觉的体验,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广义来讲,舞蹈的学习是通过“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身心规训,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情操、“智”能开发、“体”形气质、“美”育美戚、吃苦耐“劳”这五个方面得到锻炼与提升。若从狭义来讲,舞蹈动作过程,涉及到“体”“智”“美”三个维度的开发应用。“美”的教育是核心,是促发一切美好行为、陶冶性情、开发想象力、启迪创造力、培养意志力等基础品质的起始点,也是落脚点;“智”是启迪,是站在教育舞蹈(Educational Dance)视角提出的概念,即以“教育”为目的,以“创意舞蹈(Creative Dance)”为手段的舞蹈形式,是从德国现代舞大师鲁道夫·冯拉班(Rudolfvon LaBan)从“自由舞(Danse Libre)”这个概念中延伸出来的术语表示,以此开启自己的思维与观念的智力提升;“体”是训练体形气质,通过科学的人体运动规范指导,促发身体机能、骨骼、肌肉健全发展,达到塑形塑身的目标是舞蹈艺术教育的基础。

三、教思教改中的舞蹈艺术教育之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观念逐步得到发展和推广。即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有关人类自身和客观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而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提供和代替的。此外,艺术能够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性冲突提供一个出口,使学生的心理更健康,精神更振奋。综合式的艺术教育,不仅使艺术教育本身成为一种多元的交叉学科,同时还注重将艺术精神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3]具体来讲:

第一,始终站在教育引导者的视角,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象而存在,而非自我。首先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舞蹈”。通过教学引导,只有站得美才能跳得美,站有站姿舞有舞姿,这是培养学生对身体各部分感受力、觉察力的训练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体味舞蹈的韵律,赋予舞蹈动作情感的表现力,提升舞蹈动作语汇认知的宽度与理解,以及对自我身体控制能力的有效运用与表达。另外在进行身体软度、开度和肢体力量训练时,还要注意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通过培养并提高受教者身心合一,相融统一的头脑与身体。

第二,开拓思维意识。以现代教育思维为依托,以“创意舞蹈”为教育手段。它的出现是在工业革命后,人们缺乏身心合一的充实喜悦,当时的舞蹈家伊萨朵拉·邓肯(Isadora Duncan,1878-1927)坚信,要让人们从传统的舞蹈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能用于表达隐藏于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并唤醒人们注意动作内在的诗情。这种新式舞蹈在当时的英语系国家被称为现代舞,也是创造性舞蹈精神的由来。[4]借助现代舞的观念法则,开发学生的头脑思维、身体动作思维、空间思维、时间思维、力效思维、关系思维等,开展多维度、多元化的发散性思维拓展,不再局限于单一逻辑的线性式发展,而是以网状结构串联起学生认识世界的思路,打破学生惯性思维方式,转换思维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的体现。

第三,激发学习动机。从集体无意识行为转变为个体有意识行动,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主要本质。每一次过程中的舞蹈体验,都是激发学生形成自觉、自律的学习习惯。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表现报以任何偏见或好或坏的评价,应通过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学习转换艺术语言的表达,由此去发现、去觉察、开启自我认知意识,了解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再由此积极寻求方法与策略,建立自己理解各类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同时,建立团队意识、换位思考意识、融汇贯通意识,以此激发自律学习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们变得积极、主动、乐观且自信,也为学生的创意生活,打下了良好的舞蹈身心基础。

第四,创造与表达。“舞蹈,是动作性的表达。是人们透过身体动作探索成长中的自我。”舞蹈中的身体是创造性的身体语言,进行自我成长的探索与表达,它赋予了人们自我表达的机会,因每个人不同的成长经验背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个人内在美感的建立,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在这个有体验、有观察、有交流、有互动、有觉知的舞蹈形式里,探索并发掘美感多样化表达,而非局限于单一化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语境下的美育认知基础,创建起一个会使用身体表达“灵魂”的人。

舞蹈艺术教育在这里,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技艺的传授,而是立足于对个体能力的培养、知识全面的建构、理解创新能力等综合了三个维度以上的教学活动。这里的教育观,它既是舞蹈艺术普及教育传播的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教育方法的途径,更加是以当代观念的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与建构当下与未来教育的思考。因此,需要站在多元化视角,打开舞蹈多维度的认知大门通道,重新认识舞蹈的文化、舞蹈的教育性、舞蹈的社会性、舞蹈的创造性、舞蹈的身体语言、舞蹈的表达、舞蹈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等。在谈论舞蹈艺术教育的时候,更多应立足于教育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设想与思考。

猜你喜欢
观念舞蹈身体
维生素的新观念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健康观念治疗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