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玲
(江苏省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学校 226400)
合作学习,不难理解,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聚在一处,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共同探究,共同进取,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对探究解决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也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但实际教学观察时总有部分学生无法抓住合作学习的真谛,游离在课堂以外.笔者结合教学中的观察与反思,就当前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破解开展思考:
让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取得学习成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开展的.分组的规则不是固定的,可以由学生自由分组,也可以由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搭配分组.而后,教师给各小组分发学习任务,并由小组成员自行细化并分配任务,合作完成.让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取得学习成果因为其具有互动性、互助性、参与性、体验性、自主性等特色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所谓互动性,是指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也可以在组内交流想法;还可以与其他组的同学互动探究,共同寻找解题方法.互助性,就是指同学与同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帮助.参与性,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指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合作探究中来,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指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本组内的合作学习中来.体验性,是指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学习不同教材内容的不同感受.探究性,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是指合作学习中针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的探究探讨.自主性,是指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借鉴学习别人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能够将自己的兴趣、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第一,形式化、范式化合作学习.部分教师觉得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最后公布答案即可,还有部分教师则主观将合作学习简单等同为探究学习,学生只要按时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并及时上交成果就可以了.这样流于表面形式的合作学习,只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别人的想法,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应该让成绩好的,有能力的同学去完成,不仅颠覆了合作学习的初衷,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第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初中化学书本中的不少内容都需要做实验来完成,而在实验的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然而问题是,部分学生凭借自己学习能力薄弱,基础不扎实等借口,不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时,也不积极加入讨论,不发表任何意见,最终导致一个班整体的学习参与度都不高,又如何能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提升呢?
第三,一些化学教师太过注重成绩而忽略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大多数教师都只看中合作学习的最终成果展示,而并不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这就让部分学习不自主的学生存有侥幸心理,觉得只要组内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任务,他们也就不用担心老师的检查了,反正老师只重结果,又不管是谁做的.如果教师太过看重结果,就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学习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开展的第一环节,教师应告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明确参与合作学习的意义,根据合作学习需要细化教学环节的设计,做好学生不同反馈的预案,侧重于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主动思考的热情激发与维持,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在做实验时,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实验任务.例如,在“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一课中,教师可以分配几个小组去根据已有的知识讨论归纳酸的化学性质;同时,安排其他的小组根据提供的药品做一些关于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比如:有的小组做稀盐酸与指示剂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并验证产生的气体等,有的小组做稀硫酸与指示剂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并验证产生的气体等等.各组汇报实验现象,从而归纳总结出酸具有的化学通性.通过这样进行分组合作实验,既提高了实验课的课堂效率,又鼓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合作实验,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选择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提问环节的问题设置,注重问题的深度性、合理性.例如,在学生们学习物质的元素组成时,教师应该避免提问一些在书本上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避免局限于本堂课的内容,应该提问一些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或联系前面的所学知识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如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能获知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探讨,非常容易刺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化学理论学习的深度.
教师和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合作小组之间的评价能够促使合作学习常态化.教师应设法找到学生在展示自己思考时的闪光点,也可以让学习小组组员互评、学习小组之间互评,分阶段对参与度高、效果好的学生个体和小组分别加以表彰,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有效提高课堂参与度.
合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参与者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在明确的教学目标设定下,通过细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积极融入合作学习,在汲取他人所长的同时完善自己的观点,最终具备学科的基本能力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