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探索

2018-04-02 00:21张漫茹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藏区钢琴音乐

张漫茹

钢琴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其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区高校,由于地处边远地区,区位劣势较明显,加之办学历史不长,学校和音乐专业的知名度都不高,在钢琴教学方面面临着生源质量、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本文结合藏区高校实际,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拟对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并就深化教学改革,破解教学中问题和困难进行一定的探索,以求对藏区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一、钢琴课程在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钢琴在器乐中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素有“乐器之王”“音乐之王”的美称。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钢琴课程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究其原因而言,一是钢琴的音域范围很广,基本上包括了乐音体系的全部乐音,包含了其他乐器无法达到的音域要求。在与乐队合作时,钢琴小字一组的la是国际标准音,所有乐器需向钢琴,而不是其他乐器校音,钢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二是钢琴的应用范围很广,首先作为一种器乐艺术表现形式,它在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中被广泛应用;其次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的大多数学生选择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而实践中,钢琴在学校教育中运用较为广泛;另外钢琴作为一门演奏乐器,在很多其他社会文化活动中又大量被应用。三是钢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是其他乐器不能比的,它对提高人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发挥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四是钢琴是受众面较广的一门乐器,想学习的人较多。钢琴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重要必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的比例较重,学生的钢琴素养和能力,是决定学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钢琴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目前藏区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课程设置情况

在藏区高校,钢琴课都是作为音乐专业的核心课程被安排进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目前音乐专业开设了三年钢琴课程,每学期18学时,总计108学时。第一学期系统打好基础,期末考试曲目为练习曲;第二学期在打基础的同时适当接触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期末考试曲目为复调;第三学期教学内容扩展到奏鸣曲或者回旋曲阶段,期末考试曲目为奏鸣曲式;第四学期教学内容上升到大型乐曲,期末考试曲目为大型乐曲,中外不限;第五至六学期为伴奏课程。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入学时专业和文化素质不高

藏区高校大多地处较边远的地区,远离中心城市,学校办学历史不长,对艺术类考生和家长的吸引力较小,较难吸引到较高素质的考生。与其他内地综合类大学艺术类学生相比,藏区高校艺术类学生进校前的文化和专业基础与培养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普遍情况是,学生进入高校之前,大多数学生只是把报考艺术院校作为进入大学的捷径和权宜之计,仅仅通过短期艺考培训接触艺术专业,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专业学习和培训。比如以钢琴为例,大多数艺考机构送出来的学生,她们几年中只练习一两首作品,以应付考试,基本无基础可言。同时,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类考生在高考录取时的文化成绩也普遍不高。文化和专业基础较弱的问题,成为艺术类学生的普遍现象。藏区高校因区位劣势,音乐专业学生基础的“双差”的问题则更加突出。进校后,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2.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和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藏区高校的区位劣势,钢琴教师引进较困难,因此钢琴师资比较缺乏。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目前钢琴教师在8名左右,但要承担 450余名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钢琴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主修课,目前是学生多,教师少,每一位教师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教师数量明显不足。

同时大多数钢琴教师毕业于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专业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毕业的教师较少,师资力量整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长远看,钢琴教师虽然整体学历较高,但职称结构还需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应继续加大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交流的力度。

3.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和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课程的基本设置和其他教学安排。目前藏区高校钢琴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还不够清晰。比如,究竟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演奏能力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为主?这二者并之间并不十分明确,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也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的针对性不强,从而影响培养效果。

4.课程安排上的不足

一是由于学生钢琴基础较差,选用的教材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实事求是地按照学生本身的程度来选定合适教材,教材偏深偏难,学生适应教材较困难,这给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

二是钢琴课程开设的年限和学时都不够。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目前钢琴课程开设六学期,每周1学时,共18学时,其中第1-4学期为钢琴演奏课程,第5-6学期为钢琴伴奏课程。相对于学生较差的钢琴基础,课程开设的年限和每期的学时数都显得不足,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钢琴伴奏课,是钢琴课程的必要内容之一,学生必须有良好的钢琴演奏基础才能弹好伴奏,同时还需要乐理、和声、曲式、复调等音乐基础知识的支持。但由于钢琴课开设时间较短,学时量不足,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很难达到要求。

三是期末考试曲目要求不太合理,1-4学期未开设钢琴伴奏课程,考试却规定要考伴奏,学和考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学生难以适应。应该开设什么课程,就考什么课程内容。

5.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受过系统的钢琴专业知识学习,进校之后,钢琴专业学习时间较短,内容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系统地培养学生,很难在演奏技术方面使学生得到较大提高。同时音乐素养的提高不光是要具有较高的演奏技术,还需要更多的音乐文化内涵。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培养目标之间差距较大,加之为了快出作品,往往就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效果不理想。

目前钢琴课程教学方法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采取分组教学,且人数较多,真正的教学时间较短。目前钢琴课程上课方式分为三人一小组,五人一大组上课。由于人数太多,每位学生只能有不到二十多分钟的一对一上课时间,由于上课时间短,教师无法从基础知识抓起,为了节省时间,只能从乐曲入手,然而跳过了最为关键最为系统的练习曲训练。这样的结果,是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钢琴演奏的要领。二是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往往被动接受,内在的主动性不够,参与性不足,教学的活力和效果十分有限。

6.教学评价的规范性和多样性有待增强

在钢琴课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目前尚无具体细化的标准,主要由专业老师现场商议确定大致原则,然后具体操作,有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外评价也过于注重学生的弹奏技能技巧,而忽略了学生对曲目的分析和理解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和文化素养的评价,这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1]

三、藏区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一)建议新生录取时采取双上线后以专业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学生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建议省级招生考试部门研究论证适当提高艺术类学生的高考录取文化和专业分数基本线,同时藏区高校在目前的招生制度下,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应在学生文化和专业考试分数双上线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专业成绩进行排序,然后从高到低录取新生。这样能够适当提高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和专业素质。

(二)充实教师数量,增加教师学习机会

充足的教师数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尽管藏区高校因区位原因引进钢琴教师难,但还是要内培和外引相结合,逐步充实教师队伍,保证有较充足的教师数量,这对实践性强和个别化教学要求高的音乐类专业更为必要。同时,学校地处边远地区,远离艺术资源和机会富集的中心城市,学校更要让教师们有更多机会走出去观摩、学习和提高,不然专业素养和能力容易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三)选择或编写针对性更强的教材

目前,藏区高校采用的教材都较单一,难度和深度都超过学生的基础,缺乏较强的针对性。藏区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实际,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教材,或者投入更多力量,自己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从而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在校本教材中可适当增加钢琴书目,例如一年级可以从练习曲车尔尼系列扩展到布格缪勒、克列门第、莫什科夫斯基等系列书籍,进入一个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在进入二年级阶段,有一定的基础之后,适当加入奏鸣曲和复调书籍,让学生接触到不同体裁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在进入三四年级阶段,有前两年作为铺垫,可以增加中国和外国大型钢琴作品书籍系列,此阶段可以训练学生的音乐处理能力和感知能力,分析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以此扩大学生的听觉和音乐嗅觉能力。

(四)深化课程改革,丰富钢琴课程内容

作为综合性院校的藏区高校,其音乐专业钢琴课程的培养目标,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有较大区别的,藏区高校应该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钢琴演奏技巧,特别是有较强的伴奏能力和素养为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专业基础实际,深化课程改革,开设更加丰富和针对性更强的钢琴课程内容。

一是开设四手联弹课程。在钢琴演奏中,四手联弹可以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两个人坐同一张琴凳,弹着同一台钢琴,互相取长补短。据调查,这门课程在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开设,并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认为钢琴教学是单独的一对一模式,没有协作的必要,其实不然,钢琴协作很重要,在乐器演奏中,我们经常会和别人一起协作。

二是开设协奏课程。协奏是两个人同时演奏两台钢琴,与四手联弹有所差别。协奏有主奏和协奏之分,二人配合需要非常默契,这些能力也是要平时注重训练才能达到的水准。目前很少有教师会要求学生练习协奏,因为上课的硬件设施有限,或者是协奏者自身水平有限,更或者是协奏者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等等。这样一来,很多学生没有弹协奏的经历,在踏入钢琴相关岗位以后,就无法胜任一系列任务要求。有些学生毕业后进入乐团,在乐团这个大集体中,协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在大型的音乐会中,协奏曲也是必备曲目之一。

三是开设钢琴欣赏课。学生的钢琴素养,既包括钢琴的演奏技巧,也包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两者不可偏废。所以在钢琴教学中,除了开设训练学生演奏技巧的相关课程外,还必须开设钢琴欣赏方面的课程。音乐的素养培养,需要逐渐积累,要在多听多想多看中去感受音乐,提高对音乐和作品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目前许多高校,因为有音乐鉴赏这门单独的课程,因此在钢琴课堂上没有开设专门的钢琴作品欣赏内容,这是有较大不足的。因为毕竟音乐鉴赏这门课是非常笼统地介绍音乐鉴赏,针对性不强。藏区高校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适当开设一些有关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片段赏析。把钢琴曲提炼到钢琴课堂上去欣赏,不仅可以让学生看见教师的亲自示范,还可以让学生亲耳感受众多大师对钢琴作品的处理,但时间不易太长,适当可以在上课中穿插钢琴作品音响片段。在具体的音乐作品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去还原作曲家当时的心情,去理解作曲家为什么会在特定的环境中写出如此丰富的作品。例如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我们在演奏这两首作品时,我们就要充满想象。贝多芬是古典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静”是贝多芬这首作品的特点。然而德彪西,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动”就是他作品的一大特点。这两首曲目看似谱面没有多大区别,其实,在演奏之前,需要仔细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思想,才能准确的演奏出作品的内涵。这些音乐素养就需要学生们通过不断的积累而逐渐提高,从而保证演奏时达到准确的演奏效果。通过钢琴欣赏课程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是开设钢琴舞台实践课程。钢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舞台实践训练是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很多高校只开设了声乐舞台实践课程,忽略了钢琴舞台实践。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舞台上的钢琴演奏能力和舞台心态及良好台风。因此钢琴演奏需要更多的舞台实践平台,更多的舞台经验。

(五)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打破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可以适当让学生先讲作品,然后再弹,老师再修正并示范性弹奏,学生再弹,教师再修正。或者学生之间互弹奏,互相点评。让学生适当参与进去,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动起来,强化学习的内生动力。

二是把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中,把一部分课程教学时间安排成一对一教学,这样可以较好的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个体的进步和提高。同时,在教学中又可以把一部分时间安排成分组式教学,提高教学的时间效率。由于人数太多,时间有限,如果都采取一对一教学,时间严重不够,教学进度难以推进。采取分组教学,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个组的学生程度一样,教师在多媒体的协助下完成知识教学和弹奏示范,然后让个别学生弹奏,教师进修教学修正点评,最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再进一步巩固练习。

(六)改革教学评价标准

钢琴演奏的弹性较大,心理素质因人而异。实在的付出也许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就源于个人不同的心理素质,台下弹的好,不一定台上就能成功。得心应手和万无一失的精彩演奏,只能凭着自己在台下加倍的练习和无数次上台的经验积累及心理锤炼。不少学生平时上课认真,听课情况也良好,只是因为心理素质不好,考试的时候发挥失常,分数较低。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可以适当把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进行调整,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应有的成绩,也能更客观更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考试中,还要把钢琴弹奏和学生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2]对学生除了要求弹奏作品外,还要求其对作品的创造动机、思想情感、艺术特点等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只重技能技巧,而不重视文化素养提高的现象出现。

结 语

钢琴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是一个多种教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系统工程,生源质量、教师队伍、课程安排、方法运用、评价导向等都会影响教学的进行和效果。藏区高校在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只有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学校各种教学因素的实际,通过积极改革探索,努力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才会走出一条有效的音乐人才培养之路。

猜你喜欢
藏区钢琴音乐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纸钢琴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音乐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