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琼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刘禹锡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描述,但刘禹锡忙于“案牍”即今天所称的“公文”,并对其感到厌倦,由此可窥见一斑。在刘禹锡的七十一年人生历程中,有近50年的从政历程,作为一个有广泛影响、重视作品结集保存的文学家,长期忙于“案牍”,自然会有作品传世。要比较全面地研究刘禹锡,就不能绕过收录在他的文集中的公文,也要对它们进行研究。
根据公文“是公务文件的总称,也是简称。它是各机关、团体、单位之间用以报告或请示工作、公布或通知事宜、联系或商洽问题的文字凭证”[1]这一定义,可以把刘禹锡存世作品中的117篇归入公文类来进行分析。
如果以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为界,可以把刘禹锡存世公文的创作分为代作期和自作期两个阶段,在代作期里的56篇公文,是作为杜佑等人的幕僚时替他们所写;在自作期里的61篇是他本人作为官员写的,这些公文又可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大和年间任礼部郎中、集贤学士时为皇帝起草的制文8篇、册文6篇;另一类是刘禹锡本人作为地方行政主管所写的公文(共47篇)。由于代作的公文和为皇帝起草的公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被代者的思想观念,因此,对刘禹锡的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属于他的47篇公文上,其代作的公文则作为参考。
从公文的文种来看,刘禹锡的公文可以分为制、册、表、状、笺、奏这六类,均为上行文种。
“制”或称制书、制诏、制诰,往往在颁布制度、或大赏罚、大任免时用之。“册”即策,“策者,简也”[2]是帝王诏令的一种,主要用于封赐、废免、加谥等。制、册属于典型的程式化很高的官方应用文体,刘禹锡的制文有8篇、册文有6篇,这些制、册文都是拟制之作,即还只是草拟的文稿,从内容上看都同授、封官爵有关,如《拟门下侍郎平章事》《授仓部郎中制》《拟册楚王文》《拟册皇太子文》等。
“表”是臣下向皇帝进言奏事、表志陈情的上行文书。刘禹锡创作了 77 篇表(其中有30篇是他自己上的表,占了他创作的公文的绝大部分),他的这77篇表可细分为贺表、谢表、谦让表、慰问表、论事表、请求表六类。
1.贺表
贺表是臣下上书向皇帝致以祝贺的一种表。其内容涉及广泛,册立后妃或皇子、皇帝颁布恩惠、朝廷取得军事胜利、甚至是出现祥瑞征兆都可以成为称贺的原因。刘禹锡的24篇贺表可分为四类,一类是贺册立皇太后或太子,如《贺册太皇太后表》《贺册皇太后表》《苏州贺册皇太子表》;第二类是上表贺平乱:如《贺除虔王等表》《贺枭斩郑注表》《贺平淄青表》;第三类是贺祥瑞:《为京兆韦尹贺春雪表》《为京兆李尹贺雨表》;第四类是贺皇帝颁布恩惠:如《贺赦表》《贺改元赦表》《贺德音表》。
2.谢表
谢表是臣下在接受皇上赐官或赏物后,向皇帝致谢的表。刘禹锡的这类表共有37篇,其中,谢官表有8篇,刘禹锡的这8篇谢官表除了代人所写的2篇外,其余6篇(《谢上连州刺史表》《夔州谢上表》《和州谢上表》《苏州谢上表》《汝州谢上表》《同州谢上表》)在写法上有其特点,一般来说“郡守谢上表,首必云:‘伏奉告命授臣某州,已于某月某日到任上迄’然后入词。”[3]但刘禹锡的这几篇表却不是这样,他的这几篇表首云“伏奉制书,授臣某州”,之后便开始入词,先表达对皇帝授予官职的感激之情,然后概述自己的经历,接下来才说“已于某月某日到任上迄”,接着表达自己将勤政为民治理好本州事务的决心和期望能再次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或直接表达出这种决心和心情。
3.让官表
刘禹锡作的让官表共有5篇,《为杜司徒让度支盐铁等使表》和《让同平章事表》是为杜佑所作,前者以“是微臣迟暮之年。将何以上副宸衷,下成庶务?”为由来辞让官职,后者则以“至于银青贵服,金铉重名,勋绩无闻,岂宜滥及?”为由来辞让官职;其余3篇是为裴度所写,在这三篇表中,再三陈述裴度六十有七,年事已高,并且得疾跄年,因而不得不上表辞让官职。
4.慰问表
慰问表是臣下对皇室、朝廷出现的丧事,如皇帝驾崩或其他皇亲国戚的去逝表示深切的哀悼及慰问之表。刘禹锡的这类表共4篇,《慰王太尉薨表》《慰义阳公主薨表》两篇是贞元十七年代杜佑为哀悼、慰问王武俊和义阳公主之死而所作;《慰淄王薨表》是开成元年四月,因淄王李协薨,刘禹锡上表表示深切的哀悼及慰问之情;《慰国哀表》是长庆四年(824)正月,因穆宗驾崩,刘禹锡上表慰问。
5.论事表
论事表指上书议论某件事或表达观点建议的表类。刘禹锡的此类表有《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代杜佑作,然有论者疑“此表非杜佑上,此文亦非刘禹锡作”[4])《论利害表》《夔州论利害表》和《论废楚州营田表》4篇。《夔州论利害表》主要是表达自己对元和十二年四月朝廷规定的“诸州刺史如有利害可言者,不限时节,任自上表闻奏”[4]这一规定的拥护和赞美之情;《论利害表》借玄宗朝的裴耀卿的一个奏议,被放置二十一年后,“方见允纳”,并取得明显效益的事,针对长庆四年朝廷“令诸道观察使、刺史各具当处利害附驿以闻”的措施,建议朝廷要注意避免因小人非议而导致一些好的建议意见不能被采纳;《论废楚州营田表》是刘禹锡针对废除楚州营田一事,提出营田弊大于利,应当废除的观点。
6.请求表
刘禹锡的这类表只有《请赴行营表》和《请朝觐表》,均是代杜佑作。前者是贞元十六年杜佑请求赴徐州前线时所作,在文中刘禹锡对徐州的战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后者通过力叙杜佑“远违辇下,十有四年;恪守淮濆,逮今一纪”“况历官已来,四十八考;祗奉朝谒,时才二周”的经历,表达了杜佑“犬马怀恋”“迟暮俄及”“屏营魏阙之思,梦想承明之游,如迫馁寒,不忘衣食”期望回朝的迫切愿望,文章写得理由充分,情真意切,颇具感染力。
“‘状’的本始意义是‘貌’,后引申为‘陈述、陈说’……东晋之后,普遍使用纸张书写,通篇公文写在一张纸上称为状式纸。这一文书载体含义,导致许多公文名称中带有‘状’字。……唐朝近臣上书天子用表,有时用状,称作‘奏状’,使用日益频繁,并成为法定公文。‘凡下之所以达上,其制亦有六,曰:表、状、笺、启、牒、辞’”。[5]
刘禹锡的状类公文共有22篇,其中有贺状2篇、谢状6篇、进物状5篇、荐状8篇、论事状1篇。
贺状是用来向上级恭贺某件喜事的,如《上宰相贺德音状》是为恭贺朝廷发布的《诛王涯郑注加恩中外德音》的诏书而作。
进状是用来向上级进献物品并说明所进献物品情况的,如《为裴相公进东封图状》就是向皇帝进献描绘唐玄宗东封泰山场景的《开元东封图》,同时在文中介绍了制图的过程和图画的主要情况:“至于绘画,躬自指挥,征史氏之文,纂礼容之要。山川气象,悉拟真形;羽卫威仪,咸稽故实”;《汝州进鹰状》“受绁之时,志已存于云外;下韝之际,思用展于军前。既怀百中之能,愿献三驱之礼”,寥寥数语就将所进之鹰“有异众禽”的独特之处准确地描绘了出来。
谢状是因接受皇帝或上级的恩赐而向上表达谢意的公文。如《为东都韦留守谢赐食状》先简练精准地描述所赐之物“味兼海陆,品溢圆方,降自御厨,光临传舍”,再叙其“初辞魏阙,倍怀犬马之诚;猥受珍羞,更切稻梁之感”的受宠若惊的心情;《为杜相公谢就宅赐食状》先化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的话“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荣幸之感,再连用 “弩蹇未施,益重素餐之责”和“举其匕箸,若负丘山”两个比喻来表达其荣幸之极而无法心安之感。
荐状,是用来向上级推荐有才之人的一种上行公文。刘禹锡的8篇荐状中有6篇是自代状,所谓“自代状”就是“举人代己之文状。《旧唐书·德宗纪上》:‘(建中元年正月辛未)御丹凤门,大赦天下……常参官、诸道节度观察防御等使、都知兵马使、刺史、少尹、畿赤令、大理司直评事等,授讫三日内,于四方馆上表让一人以自代。其外官委长吏附送其表,付中书门下。每官阙,以举多者授之。’”[4]如《同州举箫谏议自代状》就是刘禹锡在担任汝州刺史后推举箫俶顶替自己担任同洲刺史而作。
论事状,是用来发表自己对国计民生、政治、人事等的观点的一种公文。刘禹锡只有《为淮南杜相公论新罗请广利方状》一篇此类状。此状是针对新罗国贺正使朴如言请求赐与德宗所撰《广利方》这部医书以归国之事而发表议论,认为“释疴蠲疠,岂独隔于外区?”应该统一他们的请求,将《广利方》赐与新罗。
“‘笺’也称‘笺表’,东汉魏晋时是带书札性质的上行文,南北朝以后,逐步定型为主要向太子、皇后致谢贺的准上奏文种”[5],刘禹锡的笺类文章有3篇,都是贺笺,是用来向上表示庆贺的,属于应景之作。如《贺赦笺》即因为朝廷平定淮西后大赦天下而作;《贺皇太子笺》为恭贺李湛被册封为皇太子而作;《苏州贺册皇太子笺》为恭贺李永被册封为皇太子而作。
“‘奏’的本义是‘进’,是向上级和尊长陈情达意的意思”,“是我国封建社会臣僚上于皇帝,陈述政事的重要上行文种,是古代少有的几种从秦沿用至清的上奏文体之一。”[5]刘禹锡的奏类文章仅《奏记丞相府论学事》这样一篇关于教育的奏章。文中,刘禹锡对“不知养材之道,郁湮而不扬,非天不生材也”的状况进行了批判,将之与“不耕者而叹廪庾之无余”作比,揭示出“无资财以给其用” 是造成“今之胶庠不闻闻弦歌,而室庐圮废,生徒衰少”的主要原因。
刘禹锡从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六月作为杜佑幕府中人,写下第一篇公文《谢平章事表》开始,到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春夏间写下最后一篇公文《荐处士王龟状》止,在41年里,先后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和武宗七个皇帝的统治,其间,还有长达22年的被贬经历,刘禹锡的公文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刘禹锡的政治思想、个人观点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为我们研究刘禹锡及他所经历的时代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资料。
刘禹锡的公文全用骈体写成,但作为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刘禹锡在这些公文的创作过程中吸收了古文写作的诸多技巧,恰当地处理好了六朝以来骈文讲究藻饰、堆砌典故的旧弊,使其公文呈现出主旨明确、语言明白晓畅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刘禹锡在公文创作中非常注重对偶的运用,有的文章几乎通篇都用对偶写成,如长庆四年三月作于夔州的《贺赦表》一文:
“伏见今月三日制书大赦天下者。大明初升,万物咸睹,涣汗一发,神人以和。伏惟皇帝陛下,天资睿圣,神启昌期,端拱受万国之朝,承颜奉两宫之庆。初嗣大位,克扬孝心,三光协明,和气来应。臣伏读赦令,首于奉园陵,尽诚敬,亲九族,苏兆人,次及定章程,止进献,已逋责,帝夙瑕。内照于九重,则归嫔嫱,放鹰犬;外明于四目,则求隐士,开直声。柔远以仁,则还其系虏;赏延以礼,则泽及后昆。菲食遵夏禹之规,弋绨法汉文之俭。坠典咸举,旧章再明。升平之期,正在今日。发号之始,疾于春风;殊私所及,霈若时雨。臣幸逢昌运,历事五朝,出守遐藩,仅垂二纪。欣承雷雨作解之泽,不胜犬马恋主之诚。瞻望帝乡,无任屏营恳悃之至。长庆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全文除了“伏见今月三日制书大赦天下者。大明初升,万物咸睹,涣汗一发,神人以和。伏惟皇帝陛下,天资睿圣,神启昌期,端拱受万国之朝,承颜奉两宫之庆。初嗣大位,克扬孝心,三光协明,和气来应”和“臣幸逢昌运,历事五朝,出守遐藩,仅垂二纪。欣承雷雨作解之泽,不胜犬马恋主之诚。瞻望帝乡,无任屏营恳悃之至”两处而外,其余句式均为对偶句式,形式工整。
刘禹锡善于锤炼词句,往往以极为凝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如《为京兆韦尹进野猪状》:
“野猪一口。右伏以收获之余,田猎有获,异于刍豢,著在方书。既堪充庖,辄敢上献。前件野猪,谨随状进。谨奏”。
全文仅41个字,就将所献之物及其数量、来历、好处、进献原由等七个内容交代得清清楚楚。
综上所述,刘禹锡创作出了比较丰富的公文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比较丰富、特色比较鲜明,是研究刘禹锡、研究唐代公文所不能绕过和忽视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