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在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2018-04-02 06:59孔丽华
关键词:效能住院护理人员

王 静, 孔丽华, 李 骥

(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康复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老年抑郁症是指初次发病年龄在55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临床上常见为轻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视,患者若不及时诊治,可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心身疾病的患病风险及死亡风险等[1]。老年抑郁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或与遗传、大脑解剖结构、病理改变、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活动减少等,以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不适主诉较为多见[2]。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为主[3]。“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即一种疾病对应一种优质护理,从疾病特点入手以形成专科特色护理,以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专业护理服务[4]。为探究此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此类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科收治的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128例,纳入标准:符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者;意识清晰、有一定认知能力者;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躯体疾病者;有颅脑外伤史者;高度自杀倾向者;精神障碍者;酒精、药物滥用者;双向情感障碍者;不能配合者。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64例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56~82岁,平均(69.65±5.18)岁;病程0.30~4.00年,平均(1.75±0.69)年;文化水平:小学27例,初中16例,高中13例,大学及以上8例。观察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58~84岁,平均(70.04±5.42)岁;病程0.40~4.00年,平均(1.87±0.65)年。文化水平:小学文29例,初中13例,高中14例,大学及以上8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常规治疗和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治疗、睡眠剥夺治疗、维持治疗等,主要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常见为三环类抗抑郁剂(TCA),但需注意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用药从耐受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常规护理包括定期评估、调控饮食、健康宣教、环境干预等,使患者了解自身的疾病情况,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感官刺激。

1.2.2“一病一优”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一病一优”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注重观察患者的情绪、心理变化,根据其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内容,护士长每周以PDCA 循环模式检查1 次,进行问题改进,不断完善,使各项护理措施更加贴合患者心理需求,以彰显“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宗旨,具体措施如下。

1.2.2.1护理前期: ⑴护理评估。对患者基本情况(睡眠质量、风险因素、生理情况等)、心理状态(抑郁程度)、自理能力(穿衣、进食等)进行评估,找准护理切入点。⑵护理措施。①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根据患者情况选定健康教育内容并采取适宜方法实施。③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将相应提示牌贴于床头,时刻提醒患者。④根据患者个人自我管理情况适当对其进行一定生活指导,如穿衣、进食、活动等,减少其生活障碍。⑤管理危险因素,做好患者自杀、出走、藏药等预防处理措施及安全检查,杜绝危险物品。⑶健康宣教。简单告知患者我院护理服务工作内容及目标,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

1.2.2.2护理中后期: ①护理评估:对患者专科疾病(病情进展)、躯体情况(生理不适)、药物不良反应、社会支持(亲属、朋友、同事)进行评估,找准护理切入点,满足其个体化需求。②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除做好危险预防措施外,每天对病房进行危险物品筛查,进一步保障安全。协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进行穿衣、洗漱、进食等,并逐步引导其进行自主管理。加强病房巡视次数,排除危险因素。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鼓励抒发自身感受,同时引导其正向情感,培养正确的认知以缓解消极情绪。指导患者学习处理抑郁情绪的有效方法,可培养爱好以转移情感焦点,另外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影响作用,护理其亲属、朋友等多进行探望问候。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详细记录。清晨进行护理巡视,对早醒的患者予以安抚,以延长其睡眠时间。密切关注患者自杀意志强度,警惕负性情绪变化。③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关于缓解抑郁、帮助睡眠、稳定情绪、抒发情感、放松训练的相关知识及方法,以改善病情。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向其讲述服药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向患者家属普及基本知识,嘱咐家属关注患者情况,鼓励常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

1.3 观察指标

1.3.1抑郁情况: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对2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估。该表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共包含17项条目,其中1~3、7~11、15、17每项0~4分,其余每项0~2分。总分<7分表示正常,7~17分表示可能有抑郁症,17~24分表示肯定有抑郁症,>24分表示有严重抑郁症。

1.3.2自我效能感: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对2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该表最早由Ralf等于1981年编制,1995年由张建新等汉化为中文版,共包含10项条目,每项均为1~4分,“完全不正确”计1分,“有点正确”计2分,“多数正确”计3分,“完全正确”计4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

1.3.3生活质量: 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7]对2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生活情况进行评估。该表由Honigfeld等于1965年编制,共包含7个维度,30项条目,每项0~4分,“没有”计0分,“有时是”计1分,“较常发生”计3分,“几乎总是如此”计4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本研究选取与抑郁症患者生活情况相关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4个维度进行调查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抑郁及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前2组HAMD、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AMD评分降低、GSES评分升高,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

2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4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护理前后抑郁及自我效能比较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上老年抑郁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老年期阶段首次发病的抑郁症,另一种情况是在青壮年期就有过抑郁发作,到老年期又再次复发,但无论哪种均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8]。抑郁症患者常会出现自卑、思维活动受限、反复自我贬低谴责、失眠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研究[9]证实,抑郁症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心理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知识宣教等,但是具体工作由护理人员排班分工,因此给予患者的是间断的、不连续的护理服务,而且容易忽视其个体生理、心理需求。“一病一优”护理模式以其针对性强、科学性高的护理优势广受认可,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对改善患者抑郁情况、生活情况、提高自我效能均作出巨大贡献。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抑郁情况。仔细分析后认为原因可能为此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优质的护理方法,在本研究中以抑郁症疾病特点作为护理切入点,为患者制定精细的、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极大程度贴合患者自身需求及疾病护理重点,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亦包括其家属,不仅使患者本身对此疾病有所了解而且加强家属的干预作用,这样一方面患者可自觉避免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家属能起良好的监督作用,促使其细致地掌握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从而能够给予更多关爱与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精神上获得更多慰藉,进而有效改善其抑郁症状[10]。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分析原因可能为此护理模式从生活指导、心理、用药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有助于培养患者的积极心态,树立疾病治疗信心,从而有效避免自伤、自杀的倾向及行为,对遇到的问题更乐于主动解决,以提高自我效能感[11]。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而家属亦能站在患者角度理解、体谅其各种行为,从而给予其家庭温暖、关怀,而这正式治疗忧郁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2]。除此以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亦对患者进行正向情感引导,潜移默化地提高其自信心,进而提高自我效能,促进疾病康复。

抑郁症患者受疾病困扰,生活质量低,社会能动性差,因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是护理工作重点之一。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分析原因可能为此护理模式在护理流程上完美体现整体性与连续性的结合统一,理念上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与知识宣教,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质量上更为精细地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需要,总体极大提高护理、治疗效果,因此使患者在生活方面得到极大改善。研究[13]表明,老年抑郁症与患者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此护理过程中,对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提高抑郁症认知度,一方面可以使家属更好地配合患者治疗,但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其给予患者更多的亲情关怀,这对治疗抑郁症起关键作用,正是由于在“一病一优”护理模式下有家属的良好参与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情况得到明显改善[14]。

综上所述,“一病一优”护理模式运用于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抑郁情况及生活情况,提高自我效能感,值得推广应用。

[1]吴改平, 胡德英, 汤运红. 住院病人自杀死亡原因心理解剖分析与启示[J]. 护理研究, 2017, 31(10): 1224-1227.

[2]谢红芬, 王桂梅, 胡启梅, 等. 个案管理对社区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16, 23(16): 70-75.

[3]ZHANG H L, LI S J, WANG X, et al.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Midterm Outcomes after the Surgical Correction of 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in 50 Infants and Children[J]. Chin Med J, 2017, 130(23): 2816-2822.

[4]马晓晓, 唐雨佳, 杨冰香, 等. 影响抑郁症病人寻求帮助的相关因素[J]. 护理研究, 2017, 31(15): 1813-1816.

[5]刘静, 陶筱琴, 祁佳, 等. 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 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5(9): 670-671.

[6]王晓松, 吕晓凡, 刘梦姣, 等. 怀旧-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7): 5-8.

[7]FARPOUR H R, HABIBI L, OWJI S H. Positiv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Use on Depression in Cancer Patients[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7, 18(11): 2985-2988.

[8]顾敏华, 宋佳, 王雯晶, 等. 老年综合征的评估现状及展望[J]. 上海护理, 2016, 16(5): 64-67.

[9]朱伟玉, 徐美英, 高志虹, 等. 针对性睡眠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34): 2675-2677.

[10] JAT M I, AFRIDI M I, KUMAR A, et al. Frequency and pattern of common primary headache among depressed patients at tertiary care centre, Karachi[J]. J Pak Med Assoc, 2017, 67(11): 1689-1692.

[11] 李国鹏, 李杰, 孔令华, 等. 心理弹性在抑郁症缓解期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困扰间的中介作用[J]. 护理学报, 2015, 22(23): 9-12.

[12] 王桂梅, 谢红芬, 沈蕾, 等. JCI标准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的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5(10): 737-739.

[13] 张立新. 护士在抑郁症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访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主任委员于欣教授[J]. 中国护理管理, 2016, 16(1): 3-4.

[14] TREADWELL A A. Examining Depression in Patients on Dialysis[J]. Nephrol Nurs J, 2017, 44(4): 295-307.

猜你喜欢
效能住院护理人员
妈妈住院了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