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洁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在国务院强调通过“互联网+外贸”的方式,实现优进优出,扩大海外营销渠道,促进企业和外贸转型升级的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主流趋势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根据《2018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发展蓝皮书》,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为6.7万亿元,2017年为8.06万亿元 ,预计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将达到9.7万亿元,占全球交易总额40%以上。随着中国跨境电商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各高职类院校抢占先机,纷纷开设与跨境电商相关的专业或课程,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面临几乎完全开放的市场空间,国家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然而,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专业化人才的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已经在企业转型与运营、跨境支付与结算、跨境物流等方面限制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自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以来,从业人员多是从传统外贸行业转行而来,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基本依靠“边摸索,边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操作。根据阿里研究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逾85%的跨境电商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严重稀缺,其中,中小企业对该方面人才需求相对较大,更倾向于招纳具有复合型知识和技能的高职人才。因此,现在行业内最缺乏的跨境电商人才是同时具备外贸业务能力、电商技术应用和外语沟通能力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是该行业人才招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难点,也是限制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故而,高职院校应积极培养复合型跨境电商专门人才,这不仅是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跨境电商行业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阶段中,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认知不充分,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在既没有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又未分析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与能力的情况下,便急于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使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而学生对于自身就业方向也完全没有规划。
其次,虽然2015年,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已经在最新的国家高职专业目录中明确设立,但许多高职院校仍依赖其他专业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如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等增设一至两门跨境电商类课程,便算作是完成了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工作。
此外,在不同高职院校中,设置的课程也不同,有些院校开设的课程注重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有的注重运营管理,还有的则注重于网络营销推广。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混乱,导致学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教育质量较低,培养出的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无法胜任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同时还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跨境电商行业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的阶段,我国在该方面的教育也较弱,特别是华北等外贸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由于授课教师缺乏真实跨境电子商务的从业经验。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仍然是沿用陈旧的教学体制,完全依靠校内教师的课堂讲授来完成跨境电商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然而,大多数的校内专职教师只是通过参加行业或社会机构组织的简单粗浅的培训便从事专业教学工作,这些教师对跨境电子商务这个行业的认知本就很少,再加上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跨界难、实战弱、教学压力巨大的现实困境。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匮乏,无法对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更造成了学生在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不足。
与本科类院校相比较,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型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实力的突破点。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而言,这一点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如果采用真实的互联网跨境电商平台教学,极有可能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不全面或操作不当,造成经济损失,且各个平台都有账号注册的资质和费用的要求,一般的校内教学条件无法解决资金问题。如果购置模拟实训软件,一方面该专业软件价格随行就市,售价过高;另一方面现有的针对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学软件都是近几年刚刚研发出来的,投放市场时间短,还未经过长期的使用检验与反馈,难免设计不完善,功能不全面,操作不真实,与实际工作环节脱节,风险较大。因而,在目前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无法有效开展,教学效果不明显。
明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跨境电商行业、企业的发展和需求,要明确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其就业去向。我国的跨境电商行业现在仍处于发展初期,现有的跨境电商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但都专人专职,通常设有商务助理、跨境电商平台产品操作专员、店铺运营与推广专员、网络客服专员、物流专员等岗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应主要面向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专员、跨境电商运营与推广专员、电子商务技术人员等岗位,专门培养兼具传统国际贸易专业和新型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职业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外贸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能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客户开发与维护能力、跨境电子商务产品处理能力、跨境电子商务网店运营能力、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与推广、全球主要跨境电商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能力等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技能、能服务于跨境电商综合平台、跨境电商中小企业,以及从事跨境电商行业的相关机构和企业的服务型、实用型及创业型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用于跨境电商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必须突破传统的培养方式,联手行业和企业,采用校企合作与共建的创新模式培养这类人才,开创将“学生找工作”转变为“工作找学生”的新局面。
3.2.1 打造双元双能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的跨境电商人才,首先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即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的“双元双能”师资团队。一方面,课堂理论知识教学要以校内专职教师的引导为主,但同时也要积极引入企业兼职教师进校园,并协助兼职教师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掌握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要培养校内专职教师的“双能”,通过安排校内专职教师参加行指委、教指委的交流培训活动、或定期进入企业参加培训和挂职锻炼等形式,充分领会行业精神,向教师同行取长补短,向跨境电商企业的专业人士了解行业发展,更新知识体系,学习工作技能,同时提升理论教学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形成校内教师“双能一体”的优势。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在提高所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过程中,共建双元、双能的双师型师资团队,促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增强跨境电商教学的专业性和切实性。
3.2.2 共建核心课程体系
在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高职院校必须把企业的工作岗位职责作为开发和开设课程的依据,划分整合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几个专业中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校企联手共建跨境电商核心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岗位设置,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核心课程体系可划分为国际货物贸易、商务英语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平台实操与运营、国际支付与结算、跨境物流管理六个方面,具体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法、外贸英文函电、网上外贸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实务、跨境电商英语、电子商务技术、跨境电商操作实务、产品图片拍摄及处理、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国际物流管理等。在这些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应提前分析各个岗位的职责与任务,参照企业的用人需求与反馈,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内容、开发线上和线下的课程资源,从而增强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实践实训夯实基础。
3.2.3 开发实训实践教学
面临资金紧缺的困境,高职院校要实现跨境电商实践教学的最好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推实训项目。
共建实训基地,是指校内实训中心和设备除了用以完成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任务外,同时也可作为合作企业的入职培训场所;而合作企业也要作为校外实训基地,配合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及实训和实习项目。
共推实训项目,是在前期校内教师为学生打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企业提供真实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平台账号,让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投身于跨境电商业务实操实战中,这是对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训练方式。
在此过程中,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可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方式,由企业兼职教师带领、指导并监督学生参与推进真实的跨境电商项目,直至项目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融入真实的工作场景与任务中,边学边练边创业;另一方面创建了“课上有学分,课下有报酬”的实战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紧张感,强化其实践技能,这是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创新。
3.2.4 获取行业资质认证
校企联手共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提高了教学水平与质量,使得学校有足够的实力条件向社会展示自身的培养优势,并能够成功申请获得相关的跨境电商行业资质认证机构的授权,成为行业认证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通过提供行业认证培训与考试服务,安排“双元、双能”的双师型教师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授课,为学员提供了资质考试认证的便利,帮助学员顺利考取认证,达到课证融合、双证或多证就业的培养效果,彰显了培养特色,增强了办学实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实力,并且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使得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巩固了学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的社会地位。
3.2.5 开展实习就业合作
校企联手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创新之处,是高职院校要联手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另一方,即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全程的实习就业合作中期顶岗实践、毕业顶岗实习、毕业就业,三种合作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
中期顶岗实践是在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真实的跨境电商进出口项目,该实践以短期项目实战形式进行,学生可获得适当的项目报酬。毕业顶岗实习是安排即将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从事某一特定岗位,进行较长期的带薪实习锻炼。毕业就业是企业在考核过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表现后,筛选毕业生,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定岗定薪,正式入职工作。针对各个实习和就业阶段,由学校安排合作企业与学生对接,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促进现代学徒制有始有终,进行到底。经过前期的行业理论知识、岗位责任认知、校内校外教师授课,和后期企业提供并指导平台实操、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战实习等多个培养环节,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便能够较快转换角色,顺利完成入职过渡。
3.2.6 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环境下,鼓励并支持兼具跨境电商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亮点,国家政府和创业指导机构均会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较多的政策支持与一定数额的创业基金。作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主体而言,高职院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参加各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竞赛或项目的机会和展示平台,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跨境电商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网创新大赛、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等省级、国家级的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创业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的创新培养模式,联合开展跨境电商教学活动,共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技能的同时,更提升了学校的专业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专业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推进我国“互联网+”战略发展培养出专门的跨境电商高技能型人才,从而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