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带一路”金融投资论坛观点摘要

2018-04-01 12:26:15李善奎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一带一带一路

2018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暨2018“一带一路”金融投资论坛近期在广州举行。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围绕发挥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探讨。

构建多层次多种类金融服务体系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指出, 在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一带一路”金融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末,已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设立68家一级分支机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银行共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2600多个,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美元。同时,截至2017年末,共有来自21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5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

“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涉及币种多样等特点,因此,进行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支持十分必要:首先是满足投融资需求。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所做的测算,2016年至2020年,除中国外,亚太地区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资金需求每年约为5000亿美元,但公共和私人部门所能提供的资金总额每年仅为2000亿美元,两者相差3000亿美元,约占所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按这一比例推算可知,“一带一路”全部覆盖区域中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每年将超过6000亿美元。

其次是满足统一货币结算的需求。随着区域一体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一带一路”参与各国将在能源、科技、服务等众多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必然会刺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跨境发展,也必然涉及多个国家、多个币种、多种业务的跨境合作,因此需要更为有效、顺畅的资金清算体系。

再次是满足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金融机构带来新市场、新客户、新业务,亦对其金融服务支持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有效发挥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要以市场化为原则发挥地缘、成本、规模、配套和政策支持等优势,整合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源。

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多种类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运用开发性金融,助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第二,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网络化布局,为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第三,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以社区银行、互联网/电信支付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发展;第四,积极发挥本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这有助于有效动员当地储蓄,降低换汇成本,减少汇率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等;第五,进一步推动股票和债券等资本市场发展,扩大股权、债券融资市场的联通性,通过发行长期稳定的债券筹集稳定资金,包括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和不同期限的金融服务。

以融资促进区域联系

原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认为,“一带一路”是一种共商、共建、共享、共担责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在项目的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同时,“一带一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金严重短缺。第二,债务负担普遍都比较重,大概所有的国家的平均负债率是35%,债务率是126%。第三,沿线国家国内的政策不配套,存在许多障碍,对外资的吸引能力比较有限。第四,这些国家要实现互联互通、经济一体化,需要各国的政策相一致。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动员一切可能的资金投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二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尽量提供优惠性的贷款,减轻沿线国家的金融负担。三是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

孟加拉国财政部国务部长曼南·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表示,一个相对公平的全球治理架构,能够让还在发展生存当中挣扎的国家从中获得好处。当前全球治理架构改革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保护主义的抬头,比如贸易战。希望世界经济大国能够推崇和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架构。孟加拉国还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但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他们有机会实现利益的共享,与他们自身发展实现高度契合。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抓住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带来的机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副行长纳尔逊·贝特西认为,现在市场上各种不同的资金来源(欧洲投资基金、亚投行基金、气候变化基金),都是局限在一个比较特定的区域,希望建立一个平等的、准入的平台,各个不同的基金能够参与进来。融资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当地并没有股权投资的市场,以及本地货币的市场。希望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建立一些统一的指标,一个非常干净的操作环境,进一步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更好地通过金融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融资需求最大的领域。近两年PPP模式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中快速兴起,它有灵活的运作机制和共赢的发展理念,可以使沿线的国家和私人资本更多参与。同时,“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面临很多挑战:第一,私人资本的投资缺位,主要是政府的投资,私人部门参与度低,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第二,融资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主权借款和以能源资源做抵押的借款为主。第三,缺乏可持续的赢利模式。下一步要培育区域性的国际融资机制,一是建立共同的资金市场,建立统一的信用体系。二是要建立绿色的国际融资机制。三是更多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引入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创新投融资方式。四是创造绿色金融。五是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做的一件工作,是把全球过剩的钢铁、水泥、工程机械产能转移到“一带一路”严重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带一路”需要这些生产能力的地方,建立项目群、产业链、经济区,在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方面建立一个多赢共赢的合作经济体。解决融资问题的三个建议,第一,通过发展直接融资体系为“一带一路”的项目群、产业链、经济区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其他金融工具的支持。第二,以创新思维为“一带一路”的港口、综合物流的基础设施、贸易和城市化项目提供新的融资安排。第三,发展“一带一路”间接融资体系。

开创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尔政策中心主任侯法拾·巴拉拾指出,“一带一路”的愿景是希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更好地实现共同繁荣,是全球化的大趋势。“一带一路”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横向的重合,可以形成自然的优势互补,有利于联合国各成员国平衡各种优势领域,更加重视项目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带来更多公共的利益,创造良性循环和协同效应。此外还能把一些正在观望的潜在利益相关方都引到项目里面。要实现“一带一路”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需对“一带一路”发展模式进行微调,从时间维度上进行解剖,知道哪些国家和哪些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叶辅靖指出,“一带一路”面临的可持续性不仅仅是标准意义上的可持续性,还包括双方或者多方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唱独角戏,需要发挥各方的主观能动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把可持续性理念贯彻到“一带一路”方方面面,重视战略对接、规划引领和政策沟通,把基础设施连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注重从政府、企业、相关公共机构三个层面调动积极性,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一带一路”愿景美好,未来可期。“一带一路”将会更加一体化,“一带一路”地区将会共同繁荣。“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一个是“一带一路”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个是“一带一路”这个公共产品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实现“一带一路”可持续和“一带一路”地区的可持续,一是必须创建“一带一路”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促进经济繁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四是注重社会包容,以包容性的教育促进包容性发展;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

中非发展基金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石纪杨认为,“一带一路”是推动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搭建了亚非欧共同发展的平台。非洲“2063议程”发展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衔接,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投资是强化各利益相关方可持续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合作的最好方式。通过规划先行、选择项目和创新合作模式,能够确保利益相关方获取更多符合可持续融资原则的融资方式。选择项目要建立三个原则:战略必要性,财务的可平衡性,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改革开放40年积累了很多经验,第一,在促进各个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尤其加强对普通民众和贫困国家的脱贫。第二,“一带一路”强调各国应该根据自身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第三,“一带一路”建设中,机制保障非常重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应该发挥三个方面作用,一是双边和多边混合机制作用,二是区域和次区域的合作机制作用,三是治理规则的创新作用。

中金公司总裁助理、投资银行部执行负责人王晟认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都是巨大的,但是人均水平比较低,增长速度并不快,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各方利益,也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对“一带一路”金融投资很多是通过并购来实现的,且民营企业和新经济领域比重越来越高,并购方应该给予被并购方更多的更全面的支持,帮助被投资企业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更多的战略和业务的协同。在公司治理、业务模式、效率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给被投资企业更多的提升。

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合作部负责人柴麒敏认为,要强化绿色投融资政策体系和能力建设,促进金融市场转型和绿色投融资模式创新,完善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库和信息披露,推动在金融方面的流程化。制定可持续基础设施绿色标准,推动绿色投融资国际合作和公共资金支持,健全绿色投融资市场机制。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一带一带一路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一带一路”我的梦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4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俄文)(2019年6期)2019-07-05 07:02:56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3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专用汽车(2015年4期)2015-03-01 04:08:45
5G——“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