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00)
农民工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产物,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民工群体是指那些户籍在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群体。一直以来,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约束,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条件。改革开放后,市场化改革的推行,放开城乡人口的流动。农民工群体涌向大城市,成为早期发达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但也带来了“城市病”,城乡之间的矛盾加深,“三农”问题凸显,国家逐渐调整城乡关系,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萌芽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78年到1991年是乡镇企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就地吸收农业人口实现非农化转移,这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孕育期,培养了首批农民的创新创业精神。这一时期农民工离土不离乡,就地实现非农化转移。1992年到2002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萌芽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加速流动,劳动力资源流动最为明显。城市改革催生大量的就业岗位需求,吸引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形成“民工潮”。这是中国第一代农民工群体,进入城市让他们的能力与素质得到有效开发,为返乡创业创造一定的条件。同时,由于城市自身建设不完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不健全,以及恶劣的生活条件,导致部分农民工利用在城市获得的技术、能力、资源以及资金,被动回乡创业就业。这时,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种问题“倒逼”,政府给予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
党的十六大以来到党的十八大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长期。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大统筹”之首,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政策上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取消农业税等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长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两个趋向”论断的提出,表明我国城乡发展进入以工补农、以城支乡的新阶段。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作为一项全面而长远的规划,旨在推动农民工群体返乡共同建设新农村,实现创业就业。这一时期,农民工返乡创业由被动转向政策引导创业就业。连续9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就业。其中,返乡创业的群体中出现了一些8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拥有一定知识与技能,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而且,他们对于互联网的应用非常熟悉,有力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转折期。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创业环境非常优渥,农民工返乡创业逐步走向自觉阶段。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快在全社会形成统一多元化的返乡创业格局,不断激发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实现“互联网+农业”的推广,推动农村繁荣的进程,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不断鼓励农民工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建设一批懂现代化技术的农业人才,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步伐。一系列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以及外出人员逐渐回乡创业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进入重要机遇转折期。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区,城镇化对经济发展动能减弱,亟需培养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最近5年来,四川顺势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引导扶持51.9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1]为了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鼓励农民工、川商返乡创业的政策。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四川省的“五大经济区”的核心,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排头兵,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新的契机。
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制度体系,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其中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新引擎。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以政策优惠大力鼓励农民工等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以“双创”带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共同发展,促进广大乡镇人民就业增收。同年7月,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决定建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全省工作的重点。同年9月,四川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8月、11月先后发布关于农民工等群体的《实施意见》和《指导意见》,对全川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撑与指导。2016年11月,四川省办公厅印发《创业四川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省开始系统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号工程”,推进互联网+计划行动方案,鼓励在在农民企业家及外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创业,为农民工搭建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四川要做好创新这篇文章,“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国家非常关注,四川省更是作为重点工程进行整体推进,不断完善农民工返乡政策体系,以制度的形式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其中,以八市构成的成都平原经济区,纷纷号召各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返乡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财政优惠。在实践中要不断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切实改善民生。
推动“互联网+”与“三农”有效融合,培育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动能。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源。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的制定,其中提到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速农村农产品向城市流动,同时促进城市工业品流向农村,以互联网信息平台带动农村实现市场化和现代化。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全川经济的重要引擎,在“互联网+”“三农”上显示出了具有时效性的成果。成都市制定“五大行动计划”,并把“互联网+”创业就业培训行动计划放在首位,鼓励返乡农民工利用互联网推动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扩大农产品向外流通渠道,以及发展线上线下乡村旅游业。遂宁推进“互联网+”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结合起来,实施科技兴农,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雅安市政府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意见,强调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返乡创业,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发展现代商业,把本地产品和外地市场结合起来。近年来,“互联网+”新型业态对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村镇交通的发展以及快递行业的普及,让整个成都平原经济区的返乡农民工从中受益。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将科技成果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对于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起着重大促进作用。
加强返乡农民工互联网创业指导,建设农村互联网创业人才体系。目前,农民工群体出现新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取代传统老一代农民工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人群,这一代人群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土地没有传统的依恋情结,他们追求自由,更加向往城市的生活,在城市中大多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90年代出生的人群,是返乡创业人才的核心。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最为关键的是互联网创业人才体系的建立。对于创业人才的培养,绵阳市以返乡创业人才培训为基础,以“春风行动”等活动为载体,为创业农民工开展创业指导,并积极搭建各种创业服务平台。德阳市设立“返乡人士创业园”,由返乡创业明星分享创业故事,为希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指导。乐山市也通过创办返乡创业企业家座谈会,为当地返乡农民工解决问题,提供指导。资阳市人社局为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绿色通道,创办各种创业辅导机构,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必须培养创业人才队伍,从根本上来推动政策的落实。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改革中,农民工群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城谋业,然而城市的社会保障条件无法满足庞大的进城务工农业人口的需求,农民工群体无法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进城务工农民在城市打工挣钱在农村消费,这种工作与生活方式相分离并不利于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双创”背景下,农民工有政策的支持、社会的扶持,还拥有在城市工作的经验积累,可以支撑他们返乡创业。在农村就近创业,不用离乡背井,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可以建设新农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新生代农民工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都涌向城市,这不仅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也不利于农民工自身的发展,农民工进城打工已经不能为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相反很有可能由于城市快速地发展变化、被新的工作要求所淘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在社会经济体制与社会治理模式的不断变革中,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利用网络以及信息化服务平台,了解新的就业创业发展机会,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在上世纪农民工外出务工,更多是因为城镇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对于城市他们往往无法融入,城市认同感不强、被克扣工资、生活困难、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现如今,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文化道德素质的提高、就业形势的变化,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更多有文化有知识的工人、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等愿意选择返乡创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扶持下,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通过创业致富,摆脱为别人打工的命运,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形成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双合力,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当前我国所处的新方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对农村建设的力度,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西南地区地形相似,也是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地。在传统经济发展状态下,西南地区农民工外出打工现象已然成为一种就业趋势,四川省外出务工人员更为显著。近年来,四川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了许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惠农政策,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主导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形势,对于扭转川内打工潮转入创业潮的趋势,对全川的发展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西南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同质化发展,扭转西南地区从“孔雀东南飞”到“梧桐家乡种”逐步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双合力。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时代,培养互联网思维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合式发展,探索解决成都平原经济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对落实中央和四川的政策措施,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农民工市民化、培养新生代职业农民,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乃至全川的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以人为核心”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模式,是我国所特有的。把“互联网+”思维与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融合起来,实现“三农”理论的创新发展,对我国的“三农”政策以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就业模式与就业渠道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资本投入,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城乡的协同发展、实现农民市民化。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四川省农民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和自身所学知识进行返乡创业,不仅为他们实现梦想提供平台,也为四川的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缩小了城乡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能够合理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创业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收、创业致富与民生建设,形成“输出一人打工,能够致富一家”向“回乡创业一人,带动一方富裕”的乘数效应。[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其中,“三农”问题是关系国家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然而,农业现在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依然在农村,农民作为农村的主要居住者与建设者,有义务也有能力建设好新农村。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托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凭借互联网平台的推广渠道,同时,还需要返乡农民工自身积极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积极踊跃的参与创业培训,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创新发展战略。
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核心,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城市群的创新发展,对其他四大经济区的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经济辐射作用。基于构建社会主义治理模式和治理体制的现代化,加强“城乡一体、率先跨越”的发展要求,成都平原经济区提出建设六个战略定位,旨在实现创新改革以及实现区域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与合理规划,从而使成都平原城市群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的主体与核心,达到与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由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五个地区组成的特有的平原地域优势,能够更好的为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区位优势,与周边川南、川西等地区形成良性的合作竞争关系,建立成都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步入“抱成团”的区位多边资源共享与创新合作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就业服务同城化、金融服务同城化、医疗资源通用化等”,以发展促就业,激励农民工创业创新,为新时代农村的建设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在“互联网+”新兴业态的推动、以及“双创”的政策指引下,使得四川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创造出2016年新增返乡创业农民工7.1万人,产值140.5亿的佳绩。在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中,有“80%以上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项目,54%都运用了网络等现代手段。”[4]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信息与网络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以及互联网的传播力度和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电视、广播等宣传渠道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的提高,让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创业扶持政策,“扩大返乡创业政策的惠及面”[5];通过搭建“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新型农业农产品销售与商品流通,促进商品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让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能够在充分了解政府政策变革与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动向的前提下,找寻合适的创业机会。
“‘双创’背景下,科技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掌握政策、了解市场。”[6]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情况,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7]新时代下,返乡创业农民工需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积极踊跃的参与互联网创业培训,搭建互联网创业培训网络,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并强化对农民工信息搜索能力的培训,使农民工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身的创业项目,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创业热潮中。
国务院、四川省政府,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区各政府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了许多激励政策,对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业培训、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对接等都做了具体政策要求。“以‘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为载体,促进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35万人,接受创业服务2.6万余人。”[8]通过政府宣传和政策扶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放宽市场准入、精简农民工创业程序、加强资源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完善互联网平台下农民工创业的各项资源的搜集运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提供新途径,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发挥既熟悉外地市场又熟悉家乡资源的优势,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实现本地产品与外地市场对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发挥创新、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川省是我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在全省推进,两年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创新实践成果,逐渐形成一种“四川经验”。在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全省高度重视,释放各种惠民政策,鼓励农民工等外出务工人员、以及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实施“互联网+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互联网新动能带动农村、农民、农业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复兴乡村。四川省把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重大创新先导,在互联网+视域下大力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全川的农民工创业形势,并把这种“四川实践”、“四川经验”推广到整个西南地区。
[1]陈健.四川5年扶持51.9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N].企业家日报,2017-09-06.
[2]本报评论员.做好创新创造这篇大文章[N].四川日报,2017-03-12.
[3]王思思.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6-06-13.
[4]蒋琪、张歌.农业部:全国 480 万农民工返乡创业[N].人民日报,2017-08-23.
[5]王立娜.“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挑战与对策[J].理论导刊,2016(6).
[6]王思思.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6-06-13.
[7]熊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广阔空间[N].经济日报,2017-11-03.
[8]魏星奎.两万农民工返乡创业激活“归雁经济”[N].绵阳日报,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