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华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興衰和长治久安。自我国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和现状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成因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农村义务教育的出路,不仅可以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以及所存在问题,还能够不断探究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稳定实施,促进“科教兴国”战略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 义务教育 现状 出路
长期以来,农村的基础教育事业受到了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一些问题在根本上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而近年来农村教育出现学校条件艰苦、教学设施落后、师资配备不均匀、教学资金分配不合理、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等日益严重的问题。2017年,中央党校组织“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的下属城镇进行乡村教育调研。经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现阶段的入学率与2002年进行的教育普查统计的小学和中学的入学率相差十分的远。2002年调查的小学和中学的入学率高达到了98.6%和90%,而现今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甚至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当前有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数据造假的方式来尽快完成“普九”任务,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的成因探究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经济长期发展以来工农业之间出现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的经济效益。由于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下,农业发展又相对缓慢,农村的教育事业自然也处于劣势地位。而现阶段,农村大部分的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而剩下的多为老弱病残和幼小儿童一起生活,这样只能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工农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投入水平。现阶段,国家对于教育的经费投入大致徘徊在GDP的2.5—2.7之间,而我国教育法则规定政府应努力使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当前的教育经费投入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总体上来说一直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而当前短缺的教育经费也并没有实现教育内部的均衡配置,有限的教育经费大多流向城市的重点学校、师范学校等,而农村的义务教育无力顾及。目前,义务教育经费实行的是以“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保障体系,县级的财政收入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现状,县级财政收入承担农村义务教育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因此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举步维艰、办学条件落后、教师待遇得不到落实等问题日益突出。
3.教师调配政策不合理
当前农村和城市的义务教育的师资配备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随着户籍政策的不断调整,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农村的生源不断流向城市,从而导致农村的教师配备不断的锐减。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师的分配政策多以师范毕业生优先考虑城镇名校任教为主。而农村学校学生少、条件简陋,无法分配到年轻优秀的新老师。加之县级财政短缺,学校教育经费紧张,农村教师的一些福利待遇得不到落实,资历高的教师也纷纷申请调到城镇学校,因此农村高素质的年轻专业教师更加匮乏。
4.生源无序流动。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执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政策要求。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城镇名校会招收一部分的择校生,不仅招收城镇户口的城市,还凭借着学校的名誉及实力对农村的生源进行层层的选拔,吸引农村优秀的学苗。而农村优质生源的外流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加速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下滑。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出路探究
1.各级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现代教学手段的进步是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足额的教育经费投入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政府要不断的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金的投入。转变过去政府以城镇重点学校为主的资源配置政策,在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治理的基础上,使农村学校获得更多的福利政策及资源补充,从而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学校建设的发展步伐。县级政府要想获得更多的办学资金,就要不断的拓展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平台,带动骨干企业、社会团体及知名人士等积极投入到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上来。此外,政府还要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作用,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利用城镇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辐射作用来帮助和带动农村相对薄弱的学校快速发展。
2.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教学水平
由于农村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不方便的交通条件以及较差的生活环境,加之有限的教育经费使得乡村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艰苦,甚至所获得的政策福利也得不到保障。因此中央政府要及时出台及落实相关文件政策,建立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公正的保障体系,严格监督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经费的落实情况,以保障农村教师的基本权利能够落实到实处。其次,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教学质量和师德作为教师的考核标准,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风尚。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的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可以采取优先培训骨干教师的方式带动其他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而政府要尽可能的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及政治、社会福利待遇,理解乡村教师的困难处境。针对农村教师经济收入低、住房条件差的客观现实,政府应建立相关政策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以消除农村教师的生活顾虑,调动工作积极性。
3.加强农村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法纪教育,全面加强农村学生的监督管理力度
当前农村学校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全面进步,加强农村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法纪教育,以达到完善农村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此外要不断的拓宽家庭教育的路径,完善家庭教育措施,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环境教育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类教育的优势和互补作用,从而可以全方位的奠定孩子的智力、品质和个人能力基础,也为提高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结语
在农村教育在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各级的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对其进行的高度重视。而在政府积极探求解决对策的同时,要在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高度重视起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的薄弱现实,动用各方力量来不断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学军.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