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锋 莫小梅 王勇棋
摘 要:目前校园导视系统设计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上需要满足识别方位和指位地点的要求。本文以湖南信息学院为例,分析校园环境与导视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探讨校园导视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出合理的、具有人情味、校园文化底蕴和独特意象的系统设计。
关键词:校园导视系统 校园环境 设计原则
一、湖南高校校园导视系统调查与现状分析
缺乏系统性:校园导视系统部分存在明显不统一性,导视系统信息不够连续,整体规划不明确。例如后期增加导视牌时不注意与前期的统一性,没有良好的规划,“走一步建一步”的问题。功能性不足:导视牌原本的功能是明确的指示方向,准确知道目的方向。但调查发现校园导视牌存在信息有误或偏差,导致迷路,方向错乱。信息不规范:路标文字只采用中文而淡化英文翻译,个别英文翻译却已经腐朽没及时修复。没有统一规划设计,杂乱无章,路标地点与实际地点不相符合。缺乏高校文化理念:大部分学校导视系统基本在市场上随处能买到大致相同款式,然后加学校的标志,并没有自己学校的特色。
二、湖南高校校园导视系统的设计原则
1.须满足识别性原则
导视系统本质是“相对”无序的环境中建构视觉秩序,提高沟通交流速率。因此,语言设计必须清晰、简洁、易懂,能有效实现信息快速传达,所以导视系统的设计必须具有识别性。
2.须满足艺术性原则
目前高校导视系统设计中,我们必须满足导视系统设计的趣味性,语言设计不能单一,要具有趣味性,要能够彰显不同学校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改变以往普通的设计形式,满足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需求,进而更好地塑造校园形象,传播校园文化。
3.须满足系统性原则
高校的导视系统都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程,但信息学院如今设计却出现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学校整体形象的塑造。学校系院众多,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二级学院的个性特征,也要考虑到学校品牌形象塑造的整体性。
4.须满足文化性原则
学校的历史、文脉之间都存在差异。这就成为设计具有“差异化特征”的导视系统形象的重要出发点。
在实际设计中,必须对学校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认识与领悟。使其在设计过程中,能发挥出除导视之外更加深层功能,同时达到了学校品营造文化氛围的基本理念。
5.须满足前瞻性原则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不能仅仅采用中文一種语言,显然缺少前瞻性的表现。对大学学校来说,学术交流活动会频繁,导视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到这种状况。增加国际通用性语言,或依据学校自身国际交流对象状况设计相应的文字标识。
三、湖南信息学院导视系统设计方案
1.学校基本情况
历史文化分析:湖南信息学院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坐落在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塘工业园。校园内环境优美、高雅,建成了五湖、五园、五桥、五广场的生态校园。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精神文化,而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校训象征着湘信院人勤勉不辍、奋发向上、藐视困难、不断求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校园道路分析:学校有一条主干道,分支诺干校园道路是校园通行的载体和校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在校园中不但疏通人、车流量的通道,也是构成校园规划的骨架。
活动区域序列轴串联校园的特色站点,以人工自然化景观为主特色。可体现“一轴多环”结构:“一轴”由“校园主人口、主入口圆形广场两侧”等构成的西北向轴线。多环由报告厅、一食堂、艺术楼等,为整个校园由枝蔓式布局的道路形成大小不同的环路,这也是湖南信息学院校区道路规划的重点。
人流与车流的分析:连接新老校区的主干道车流人流来往较多,其他分道人流量较少机动车道沿内行驶,人流为主的道路则与广场、林荫步道相结合。道路与环境合二为一,形成宽广的景观大道。
2.展望
学校对该有的东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视野开阔,道路宽阔,指示明确,警告显目。能运用导识系统设计方法,为湖南信息学院设计制作合理的校园导识系统,凸显高校教育精髓和人文关怀。湖南信息学院校园导识系统是校园文化的视觉体现,有利于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
3.导视系统方案设计
改变外形:长方体,造型有体积感、面积大,吸引眼球,引起人的注意,一眼识别。
选择恰当的安置位置:学校进门口、分叉口,必须周围开阔,视线好,人流量多的地方导视牌。
字体大小:宋体字,字高度符合人体工程学,中文与英文翻译,跟进时代的潮流。背景与字体的颜色对比强烈,不要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内容设计:地名与实际相符,避免找不到目的地;特别的地名可以加上简单的图形符号(如五湖五桥五广场、图书馆,食堂等);除了文字还要有方向指标,指明方向。
警示牌、楼栋标识牌的设计:标牌同样也遵循体积大、颜色及字体显眼的基本原则。其次,这些标牌晚上应当也要起到显眼提示的作用,防止同学晚上活动时步入危险地带。可以运用夜间发光导视牌。标牌的周围应当空旷,无杂物遮挡。标牌应定期清洁,保持清晰度。定期检修。
结语
我们对导视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具有识别性、艺术性、系统性、文化性、前瞻性等五项原则缺一不可。校园环境与导视系统一体化,做到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研究中,需要考虑导视系统的实用性,以人体工程学为参考数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洪缨.校园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分析[J].艺术·生活.2005.(1).52-53.
[2]段韶华.浅谈当代大学校园导向标识设计[J].美与时代(上).2010年08期上半月.92-94.
[3]王庆斌.标识导向系统的色彩规划与设计[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8.
[4]李越琼.论校园导向标识的人性化设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31-33.
[5]宋煜.《广告大观:标识版》.从认识到实践-浅谈导向系统[J].广告大观.2006.(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