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农村小学班级文化为核心,分析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的作用,列举实例,提出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创设途径,构建和谐民主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级文化 文化氛围 创设途径
农村地区小学由于地理位置存在特殊性,无论是文化环境还是物质条件,相比于发达地区学校而言较为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班级文化的创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运用教学经验和现有资源,重视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和营造,弥补农村小学在地理位置或是物质条件方面的不足,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构建完善的农村小学班级文化体系,发挥出文化育人的作用,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农村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创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的作用
(一)育人功能
班级是学生学习、交际的重要场所,班级环境和文化活动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丰富的学习生活,并为学生个性和才华展示提供平台。这些班级环境和文化景观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让学生享受和热爱学习,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同时,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会产生积极正面的道德情感,将道德认识内化为信念预立项,起到教化育人的作用。
(二)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不同文化个体的综合,作为一种群体文化,班级文化将班级内成员利益和命运前途联系在一起,并借助多样化活动,为学生特长和个性表现提供平台,让学生体会到贡献的成就和喜悦,这种情感因素也是激励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对此,班级文化承载着班级全体成员的理想与追求,在日常学习中或是文化活动中,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备极强的凝聚功能。
(三)制约激励功能
从制约功能上看,班级文化中的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让学生谨言慎行,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符合班级管理规范和价值体系,包括氛围制约、制度制约和观念制约,促进学生的自律。从激励功能上看,在班级文化氛围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鼓励和满意,形成荣誉感与责任感,自觉朝着高目标努力,在此过程中,班级文化中的观念与宗旨,成为学生的激励标尺,有利于人造文化、文化造人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激励学生,为学生提供文化享受与创造的空间,提高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并保持激昂的热情和奋发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的创设途径
(一)以爱为核心,营造班级氛围
为了建立农村小学班级文化,教师要以爱为核心,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爱和生生之间的关爱,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进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一方面,关注师生之爱,班主任要给予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和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得老师的关爱,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积极和学生家长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的能力现状和思想现状,摒弃传统说教式管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和管理,潛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学生自身情况入手,私下谈心和眼神交流结合在一起,平等对待的每一位学生,正确认识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树立因材施教的思想,建立班级文化的“爱”基础,进而发挥出文化育人的作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之间的爱,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融于集体,在受到关心爱护的同时,学会关心和爱护其他学生,进而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例如,针对班级两极分化现象,就是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沟通少,也不相互交流。对此,班主任可以组织以团结友爱为主题的班会,并在日常学习中,建立“一对一”帮扶策略,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
(二)以学生为本,创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要凸显出学生文化,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原点,要求班主任要遵循学生观和教育观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使其反映出学生发展需要、生活经验、班级地位等在行为与观念上的倾向性。对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明确新的学生观,清楚认识到学生不需要填满而是需要点燃,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形成正确的学生观,这使建立班级文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班级文化要具备文化品位和文化气息,从教育活动设计、环境设计、内部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既有的文化品位和与精神感染力,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形成学生文化,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居所。
(三)以活动为载体,践行班级文化
除了班级设备和环境之外,活动创设班级文化的有效工具,在组织班级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并贴合教学需求,合理制定活动主题、活动目的和活动计划,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通过文化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例如,在主题为“建温馨家园炫团队风采”文化活动中,活动目标要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班主任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是班长,组员为班级干部,发挥出带头作用,布置班级环境,并在活动开展中维护秩序,辅助班主任。同时,还要将活动精神渗透到日常管理和班级制度建设中,创设班级特色文化,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主任要从班级氛围、学生文化以及班级活动等方面入手,创设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贠宁.浅谈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学周刊,2016(19):146-147.
[2]彭建勇,吴玉芳.试析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J].领导科学论坛,2015(15):46-47.
[3]王艺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08):95-96.
作者简介:张佳慧(1987.11-),女,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族:汉,职称:小学二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农村小学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