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国内的物流业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其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使得物流市场看上去很繁荣,但能真正做大做强的企业却不多。有不少物流企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基础供应方面过剩,有效的供给能力又不足,两者的矛盾开始凸显,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阻碍点。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主要是为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提供非核心业务的外部服务,并且服务能力要超过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的自营物流,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1]一直以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被全球物流界所重视,业界专家一致认为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方法、途径、模式等,还未形成一定的共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总体趋势和我国倡导“一路一带”、不断扩大开放的形势下,只有既立足国情又符合世界贸易规则要求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对于我国物流企业来说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山东作为我国东部沿海改革开放较早的省份,经济发展一直较快,特别是以青岛、烟台、威海、淄博为龙头的鲁东地区,其经济发展更为快速,物流业也日益发达。从当前的情况看,鲁东物流企业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但是除了一些新兴的民营物流企业及外资物流企业,有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原来的物资、运输、粮食等国有的储运企业转型过来的,有着规模小、专业能力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价值链上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使得企业的物流运营机制不完善,在市场上缺少相应的竞争能力。此外,有的物流企业尽管具备一些优势较为明显的环节,但因为整体实力的不足,其应有效率也得不到发挥。由此可见,基于价值链突出优势环节,形成物流企业内部的互补性协作,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盟合作,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在物流界的学术研究中,物流竞争力的概念较为广泛,不但包括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包括单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物流企业属于服务性质的,有着时效性强、交叉点多的特征。
国内的物流概念引入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而真正快速发展则在新世纪以后,其相关研究也开始多起来。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物流竞争力的研究正逐步成为热点,但在竞争力评价方面相对落后。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里,Alkhatib等人认为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应包含五个方面的指标,分别是配送过程的可靠性、运营成本、服务质量、订单处理能力、服务创新能力。Jose等人制定了一套基于全球环境下的物流竞争力测评标准,其主要指标有货物输送能力、服务能力及价格因素,而且用模糊评价法做出模型,应用到企业的实际之中。Sirpa等人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别建立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其中理论方面包含了管理制度、财务核算、业务评估;实践方面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客户回访、业务经营、业务创新。
国内的诸多专家学者也对物流竞争力作了相关研究。戴晶晶根据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从企业价值、动态管理、业务独特性三个视角,对物流竞争力测评体系进行了构建,其中还对七十家物流公司的竞争力数据进行了模拟。[2]戴建平等采用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了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认为业务弹性、客户价值、基础设施、企业发展特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李存芳等根据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借鉴了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物流企业的服务特征,从市场营销、品牌推广、信息技术、企业服务、资源整合等五个方面论证了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4]阮娴静基于物流企业的分类及内涵,对其竞争力指标进行了设计,认为业务管理水平、客户服务质量、信息交流渠道、财务控制水准影响到物流竞争力,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指标权重,建立起指标评价模型。[5]王世明等认为影响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因素有环境、基础、服务、载体,所以相关对策的制定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6]戎陆庆等将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分为市场应变能力、资源转换能力、业务创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能力,通过E—GRA与聚类分析对指标有效性进行了验证。[7]田凤姹等深入研究了几家上市的物流企业,认为其核心竞争力牵涉到人力资源、运营方式、发展能力、财务管理等,同时使用客观赋权法评价了这些指标。[8]
根据国内外对于物流竞争力的研究分析,大部分研究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具体到各要素,则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当然有许多指标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有着正面的、积极的影响。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的背景下,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并将会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理论。
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选择青岛新世纪物流公司、烟台天威物流公司作为比较分析对象,设计了鲁东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五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文化能力、营销能力。[9]其中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力、设备先进性、服务创新水平等二级指标;管理能力包括员工素质管理、组织架构管理、工作计划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和协助能力管理等二级指标;服务能力包括服务到达率、客户需求满足能力、市场占有率、服务专业化水平、服务差异化水平、服务一体化水平等二级指标;文化能力包括文化融合度、文化认知度、文化和谐度等二级指标;营销能力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市场开发能力、价格吸引力、品牌影响力等二级指标。[10]
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即核心竞争力尚处在中等层次,有待加强,在例举的物流企业中,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要素重要程度能够清晰体现,有助于分析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这给鲁东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改进依据。
综合上述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分析得出提高鲁东地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议有:第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紧跟市场需求,持续提升技术创新力,不断加强服务创新;确保设备先进性,使物流业务能够畅通无阻。第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要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使企业运营能够在规范的框架下进行;加强员工素质管理和组织架构管理,构建起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第三,提高企业服务能力。提高服务到达率,使市场占有率有新的发展;加强差异化服务,能够按照客户个性需求定制合适的物流服务。第四,提高企业文化能力。注重团队精神的培育,加强员工凝聚力,使企业能够健康发展;做好形象建设工程,使文化融合度和认知度有所提升。最后,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做好价格调查,使企业产品价格更具吸引力;强化品牌建设,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满意度,加强沟通交流,尽量满足客户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物流业是联系各国贸易的重要渠道,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使得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也在向国际范围靠拢,并且物流国际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保障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加强现代物流业法律保障是很有必要的。再加上我国属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物流业也是国际贸易协定调整的行业之一,其会受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想要在竞争中获得核心优势,就必须充分了解国际物流行业的经营规则、惯例等,而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是优化物流业的重要武器,促使我国的物流业与其他国家的距离缩小,逐渐与国际经济市场相融合,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同时,在国内,我国现代物流业在经营范围、经营手段、服务保障、流通环节等多个方面都已经得到了极大发展,相较于传统物流业来看,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再是传统、老旧的物流模式。然而,关于物流业的法律法规都是针对传统物流业确立的,很难对现代物流业起到良好的规范效果,能够进行调整的范围也很狭窄,这些规范的内容无法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法律需要。也就是说,我国现有的物流业法律法规内容非常滞后,不具备科学的时效性,亟需新的切合实际发展情况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物流业继续发展。要经济保持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趋势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来保障,现代物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应该完善该行业的立法规范,使得物流行业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尽量避免出现不规范的运作现象。
因此,加强物流业法律保障体系,不但可以提高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将物流业现代化道路上的不利因素逐渐消除使物流企业向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转变,并在法制进程中稳步前行。所以,法律保障对物流行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物流业,让它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保持有序、健康的趋势,在当前的行业立法基础上,逐步完善物流业法律保障制度,确立有中国特色的,切合实际情况的现代物流业法律体系。
所谓的全国范围内统一行业规划就是要打破物流业在不同地区、行业和机构间的屏障,尽量实现对现代物流业的全面统筹、整体布局的规划目标,使物流业可以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一方面,物流行业在全国统一规划中能够彻底运用并整合发展资源,还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朝着科学现代化的行业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这些物流企业还可以影响到全部的交通运输线路,使二者得到有机协调,达到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目的,根据物流集散点的分布情况合理安排综合型的物流中心。
国家想要完善现代物流业的专门立法体系,首先,必须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利集中在一起,交给专门的机构或部门来行使制定权,由其出台专门调整物流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应该提高这些文件的效力等级,保障物流法律文件的权威性,增强主体的守法意识,确保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其次,物流法律法规的内容应该得到及时更新。立法部门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并参考交通、铁路、航空等部门的法律条例,征询相关机构的建议,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制定出最合理、最科学、最有效的法律文件,使物流业的发展得到全面规范,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物流业的有序性。
物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依靠政府合理的宏观调控,由政府对物流业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管。根据相关国家政策对物流业展开现代化的指导,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针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乱象展开综合治理,消除物流业中的垄断现象。在相关法律规定下,不断健全物流业的管理机制,优化物流行业的竞争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技术改革和人才培养策略。另外,合理的物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也是很有必要的。企业应该根据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确立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将经营活动控制在合法范围内,可以将相应法律法规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使物流业的发展能够真正受到法律规范和保障,切实发挥出相应法律规范的功能和作用,同时更好地帮助企业自我管理和长远发展。
关于物流业主体的法律规范应该得到完善,制定管理物流企业的法律法规是加强物流业法律保障的必然要求。物流企业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不应该只是用普通企业法来规范。国家应该出台专门的法律来管理物流企业,对其进入市场的条件、经营范围、权利义务等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特别是物流企业的资质问题,应该进行严格要求,毕竟物流企业中涉及众多公民的财物安全,必须对企业的资金、人员、场所等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
目前的物流业保障法律主要是《物流法》,这是物流活动所涉及的各类法律规范的总称。相关部门应对当前的物流法律法规进行整合,淘汰一些不适合的法律规范,从发展地方物流事业的角度不断统一完善《物流法》,从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方面入手,使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法律规程,并配合一些单行法的出台,使国内物流业得到快速、健康地发展。物流企业也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规程约束自身的行为,使企业的运营能够在法律框架下进行。
相关立法部门应制定一些区域性的物流法规,不断强化物流业的地方立法工作。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因地制宜推出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物流法规,使不同地区的物流企业有各自的发展空间。物流业的区域性法规是促进地方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对《物流法》的强力补充,所以要加大此类法规的探索力度,制定出更多的保障性法规,为物流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区域性法规跟《物流法》应是相辅相成的,《物流法》是整体上的引导,而区域性法规是细节上的补充。鲁东地区经济发达,特别是青岛、烟台等地,引领着整个山东物流业的发展,所以区域性物流法规在鲁东地区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物流业繁荣的基本因素,针对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要加强电子商务立法工作,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发展需求。鲁东地区的电子商务在近几年一直走在山东省的前列,充分发挥出区域性的规模优势,通过电子商务立法,可以有效规范线上销售行为。物流业主要是基于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配套,形成了共同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快速发展,并推动了物流业的创新发展,所以要尽快制定可行性强的电子商务法律规范,促进线上线下的业务结合,让物流行业能够更快、更强地发展。
[1]吴晓研,路世昌.物流企业运作可靠性评价模型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5(04).
[2]戴晶晶.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培育[J].物流技术,2014(24).
[3]戴建平,骆温平.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的评述及思考[J].管理现代化,2017(01).
[4]李存芳,陆德平.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模糊评判[J].中国流通经济,2014(12).
[5]阮娴静.汽车物流企业员工发展、服务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关系探析[J].企业经济,2016(02).
[6]王世明,岑詠霆.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排序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04).
[7]戎陆庆,付蓓,陈飞.基于E—GRA与聚类分析的广西城市物流竞争力研究[J].价格月刊,2017(03).
[8]田凤姹,赵宁,陆相林.中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J].会计之友,2015(23).
[9]潘冬,刘东皇,林新波.信息化背景下物流网络资源动态整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模糊评价法[J].兰州学刊,2015(03).
[10]张晓.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能力风险的模糊评价[J].商业时代,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