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蓝”保卫战中公民法律义务的思考

2018-03-31 12:38葛少芸
社科纵横 2018年4期
关键词:兰州市兰州公众

葛少芸

(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兰州曾是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的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1]。灰霾深重的“黑兰州”据称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但从2012年起,甘肃省、兰州市党政采取一系列铁腕治污措施,只几年时间就使兰州重现了蓝天,并稳步退出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列。如今,“兰州蓝”已成为兰州鲜亮的名片,并成为国内外前来学习取经的范本。在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兰州市还获得了“今日变革进步奖”。这一举世瞩目的进步,其意义非同小可。兰州大气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兰州蓝”还很脆弱,远未达到理想的目标。大气污染治理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的重大变革,在要求政府和企业履职尽责的同时,社会公众应成为主力军,人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切实落实公民的环保法律义务。只有这样,“兰州蓝”保卫战才可能打赢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落实低碳、节俭生活方式,加快推动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公众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很大。生活中衣、食、住、行、游都需要巨大资源、能源的支撑,也都存在着污染物的排放。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首先应是节约优先,尽可能地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费;同时应尽量用节能高效的产品替代高耗能产品。为此,应大力提倡绿色饮食,推广绿色服装,倡导绿色居住,鼓励绿色出行。除组织、动员各类媒体进行切实有效的宣传鼓动外,建议政府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约束、引导公众加快向绿色低碳、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转变。特别应注意出台一些激励性的法规政策,这方面南京市的做法给人以启发,值得借鉴。该市的实名用户,刷市民卡乘坐公交、地铁,租借公共自行车,或步行等,都可以累计绿色积分,以此去兑换健康体检、部分体育场馆使用权以及手机充值卡等,在激励市民践行绿色出行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二、积极进行低碳社区试点

低碳社区,就是指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和低碳技术进行社区规划设计与开发,保护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的低排放、高舒适的现代居住小区[2]。

2017年9月,在第二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上,作为健康住宅范例展出的“低碳住宅科技馆/华富·瑞士名居”引起了广大公众的关注,表明了人们对健康住宅的强烈期待。笔者认为,兰州市可在有条件的社区选择低碳试点,及早摸索和积累经验,因为这毕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公众需求。当然,低碳社区与普通社区相比,初期投资成本会高一些,其成本可采取国家补助、政府优惠和市场调节分担的办法解决。对购买低碳社区住房的居民可采取降低其税费缴纳比例等优惠措施。

三、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让绿色能源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治理兰州大气污染,逐步消除灰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协助广大公众从供给侧推动能源结构绿色化。充分发挥甘肃风电和太阳能资源优势,逐步扩大能源消费终端环节新能源替代煤炭的力度。加快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场机制,加强电网建设,逐步降低电价水平,运用价格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大力提高用电需求,推动绿色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让绿色能源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能有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亮相街头,使电火锅、电采暖等能为更多的人们所青睐,以及在居民家居生活的角角落落加快推进电能的替代。

四、系统地推进生活废弃物分类放置的环保法律义务

如同国内许多大城市一样,“垃圾围城”也已成为兰州市面临的一大共性难题。垃圾分类已经喊了多年,但并未得到真正有效实施。“政府热,市民冷”、“知道容易做起来难”的状态十分普遍。原因固然会有许多,但必要的规章制度显然是重要的。《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已经出台,要求兰州市等制定具体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具体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3]。当然,这方面实际问题很多,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积极进行探索。近悉[5],兰州市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开始试运行,据称这是目前国内技术领先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欧盟的标准。这一项目无疑是保护兰州市环境的最佳选择之一,从垃圾填埋转向焚烧发电,成为兰州市破解“垃圾围城”难题的新出路。但这一很好的探索,只是兰州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很长征途中的重要一步。因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垃圾会越来越多,要彻底解决“垃圾围城”之困,兰州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低碳、节俭的法律义务教育应纳入各类学校教学内容,并从幼儿教育培养抓起

同世界上一些生态文明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和自觉行动方面整体上看还存在明显差距。那些国家的环保工作早已迈过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阶段,它们或已进入资源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阶段,或已进入到开展生态设计、从事生态产品的更高发展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保护必须从公众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功”做起。

幼儿阶段的低碳、节俭培养应是每个家庭教育的必修课。从珍惜粮食、爱惜物品、节约水电等这些属于行为习惯的教育入手,父母、兄姐的言传身教都会起到有效的潜移默化效果。孩子即便进入小学后,这些行为习惯培养仍然不可或缺,比如随手关电灯,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些,充分利用洗衣废水擦地板、冲马桶;还有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居民那样[6],把电子钟更换成发条闹钟,用传统牙刷代替电动牙刷,以坚持户外锻炼代替跑步机,以自然晾干洗涤衣服代替洗衣机甩干,等等。父母、兄姐均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出示范。必须克服当前对少儿环境教育的长期缺位,导致孩子意识里缺少环境保护这根弦,这或许是我们在环保意识方面存在差距的重要根源。必须明白,今天在孩子稚嫩心灵里播撒的绿色种子,定会在未来获得丰硕喜人的果实。

环保教育还应贯彻《环境保护法》关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要求,成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将传授环保知识与生动多彩的环保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使低碳、节俭的绿色理念发于心,践于行,成为众多学生的自觉行动,并以此发挥这支“文化大军”和“科技精英”在全社会环境保护中的带动辐射作用。

六、积极培育和发挥环保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纵观世界上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其环保NGO均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参与和优化环境治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社会资源,能实现公众与政府间的谅解与沟通,有效凝聚社会公众力量,解决环保重大问题的社会关切,进而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相比之下,我们的环保NGO数量、作用、影响力等均较十分有限。当前,在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应该大力培育并发挥环保NGO的作用,使其成为资质过硬、能力较强的环保NGO,分担政府的部分环保职能,承担政府机构力不能及的社会任务,形成政府与环保NGO的有效合作模式。优秀的环保NGO还会成为培养和提高公民环保素养的大学校。建议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环保NGO健康、规范化地发展,以不断提高其组织力和影响力。

七、“兰州蓝”保卫战必须持续出重拳用重典

兰州大气治理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强化对于治污不力责任人的问责力度。就2016年10月31日以后出现的长时间强污染的原因,市政府负责人曾指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除了受天气因素影响外,还与各县区、各部门重视程度、紧迫程度、落实力度不够有关[7]。可见,“兰州蓝”保卫战对空气质量恶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实的地区及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是永葆蓝天的关键所在。为此,在兰州市下发的《关于打响“兰州蓝”保卫战的紧急通知》中指出,对于精神懈怠、履职不力、措施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县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采取先停职再问责的严厉问责措施[7]。这种问责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力,严肃“问责”必须成为“兰州蓝”保卫战中的常态。

“兰州蓝”保卫战,采用重典整治也已是必要之举。北京某热力管网公司一当值员工因违规操作,致使污染物超标排放、造成大气污染事件,根据相关规定,除对公司责令整改和罚款外,还行政拘留了污染大气违法者[8]。此举具有标本意义,表明不管是什么单位,也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造成大气污染的,就要依法处理,动真格,零容忍,提高违法成本,体现法律和制度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屏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守秋主编.新编环境资源法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204.

[2]潘俊强.低碳社区好不好,要看群众认不认[N].人民日报,2013-11-19.

[3]梁峡林.省政府印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兰州、嘉峪关等五市州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N].兰州晨报,2017-11-3.

[4]叶健.上海:“绿色账户”让垃圾分类居民有获得感[N].中国审计报,2017-3-24.

[5]王钊,石永春.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十月底开始试运营[N].兰州晨报,2016-11-1.

[6]东平.环保无处不在[N].人民日报,2014-4-13.

[7]梁发芾.保卫“兰州蓝”[N].甘肃日报,2016-11-23.

[8]黄洁.北京首次行政拘留污染大气违法者[N].法制日报,2017-3-17.

猜你喜欢
兰州市兰州公众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琐记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