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建云 雷雯 黄海宁
摘 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结合问卷法了解当今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群体自媒体使用情况,多数大学生平时上网倾向于刷朋友圈、看视频、玩游戏。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网络审美素质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针对以上现象提出建议,以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网络审美心理素质。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 大学生 网络 审美心理
1.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3月5日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1]。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去中心化、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内容良莠不齐”等信息传播特点,对传统高校思政工作模式产生的冲击与挑战,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工作环境、教育手段、工作队伍、学生素养及网络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2]。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发生了不少变化,自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审美观出现多样化、个性化、庸俗化的特点。在自媒体环境下,大众传媒意图给人们带来高雅的艺术作品,但是由于网络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网络内容量大等特点,使大学生接收到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的专注力容易转移到粗俗丑恶的现象中,影响当今大学生的人文判断能力和网络审美心理素质。
2.现状分析
为了探索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使用现状,我们采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南京范围内的4所不同性质高校进行研究:某公办专科院校,某公办本科院校,某民办专科院校,某民办本科院校。
(1)上网时间长,浏览内容集中。
高校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分析,主要从上网时间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自媒体发达的当今社会中,尤其对大学生来讲,90%以上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高达7小时,可见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在使用自媒体内容方面,大学生会在微博、微信、QQ、淘宝及各类娱乐软件中深下功夫。使用微信的时间偏长,利用媒介进行转发、评论等。50%以上的学生用来刷朋友圈、看电影、电视剧,其中男生有30%是玩游戏。女生花在网络上的时间除了看电影之外更多的是购物消费。由此可见,大学生主要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及娱乐消遣,极少通过网络媒介进行自主学习等。
通过对上网所做的事情及上网目的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上网的目的很多,但网络知识贫乏,对于网络的利用只局限在娱乐交友方面,真正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知识的较少。对网络的利用,随意性强,没有目的性,完全是为了打发时间,更多的人不知道上网做什么。正好跟学生上网打发课余时时间相吻合。
(2)对网络审美有见解,了解不深刻。
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事实证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更不意味着真正了解美,因为懂得美、认识美要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是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所以,网络审美是按一定目的产生的。这就确定了网络审美是带有认识、判别网络信息和分辨美丑的功能的。
从研究结果看,四所高校中超过一半的人能够欣赏美的事物。在审美认知状况中,当问及“对自身审美素质发展是否有要求”时有48%的大学生有明确发展目标;在被问及“美表现在哪些方面”时能够用绘画或文字表达美的大学生不到20%。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审美素质具有一定的认识,大学生拥有辨别“美丑”的能力,能够辨别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但是真正付诸行动时,又往往有问题。一些学生只看到网络信息图片的表面,没有深刻了解背后的印象因素,在分析问题时感情用事,影响审美判断。
(3)大学生网络审美心理受家庭、学校、社会、区域因素影响大。
是什么导致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体现不同呢?每个人所在地区不同,也因为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导致所受教育不同,有的人在高中的时候就接受过审美素质教育,有些地区由于经济问题,没有进行过审美素质教育,因此大学生的审美观不同。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对自媒体上的信息目不暇接,以至于一些学生在审美价值观上处于迷惘状态。这对于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顺利实施又增加了一道难题,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刻不容缓[4]。
网络审美素质的影响与家庭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想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南京4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与角色期待之间存有偏差,主要由社会冲突引发的角色冲突、学校审美素质教育缺乏实效性及大学生角色扮演能力欠缺等原因造成。为此,社会要净化大环境,为大学生审美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角色定位教育和角色建设工作;大学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角色学习和角色实践,提高审美能力。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审美总体是积极的、健康的。与同龄人相比,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网络审美的鉴别能力。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低级的、庸俗的内容有反感和抵制能力。网络审美知识中,理性成分较多,大学生普遍有较好的审美修养,但是就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由于大学生活自身掌控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将时间花费在漫无目标的网络信息浏览上,尤其是社交平台上,而忽略了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之间的互动,因此他们的审美认知发展滞后,审美情趣不稳定,充满矛盾。
3.大學生网络审美素质培养路径
大学生网络审美素质必须在引导他们加强自律,以及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建立健康、安全、积极的审美培育机制。
(1)以大学生为受教主体,培养网络审美情趣。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自我要求因素很重要。他们在网络上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自身的审美爱好。由于大学生的审美风格存在个体差异性,网络对待审美素质不能等同于文化课程教育,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性要求大学生主体自身发展良好的审美心理素质。在审美内驱力的影响下,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审美素质。
教育与环境只是一种外因力量,要提高对自媒体泛娱乐化的抵制能力,最终需要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学会静下心品味经典,提高审美判断力、审美感受力与审美情感。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习惯于视觉文化与快餐文化,对于那些经典著作、高雅艺术作品的欣赏缺乏耐心与理解,导致自身文化素养缺乏。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大学生应当多阅读经典著作,欣赏经典文艺作品,品味精英文化,通过阅读历史、社会、文学等经典著作,提高思想境界与审美判断力。
(2)家庭网络审美氛围引导,陶冶大学生的网络审美情趣。
家庭审美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是在网络时代下成长的一代,网络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使得大学生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面对大量网络信息,怎样保持积极健康的审美心理素质,需要家庭美育的帮助以家庭环境和日常行为作途径,利用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因素对大学生实现美的影响,使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3)高校建立相关机制,实现网络审美教育系统化。
学校是提升大学生知识水平和道德情操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是提升审美素养的主要阵地。自媒体有形式多种多样、集图文声于一体等优势,大大增强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促进了审美教育新途径的产生。自媒体的运用使大学生审美教育有了更加广泛的场所,使之不拘泥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教育环境更加宽广和多元。自媒体形式丰富多彩,传播内容广泛,大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喜欢的自媒体形式,浏览自媒体内容,使视野更开阔。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网络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导力量。相对于大学生的个体自律,家庭氛围的陶冶,高校在课堂教学、管理服务、党团活动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审美素养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要对大学生网络审美素养进行系统化的教育。以教育引导和实践锻炼为基础,形成课内与课外、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网络审美素质教育。高校在完善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和师生网络知识培训,为大学生网络健康使用提供保障。
(4)社会构建健康网络舆论导向,维护网络审美健康环境。
社会对大学生网络审美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政府部门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网络审美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强媒体网络平台建设,坚决杜绝低俗内容进网站,以积极正面健康的内容掌控社会舆论导向;其次,要完善立法,严格执法。规范、健康的网络环境是促进大学生网络审美素养提升的有力保障。最后政府部门在保障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前提下还要积极提出具有道德美的新风尚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网络审美素养。
4.结语
大学生的审美观念较科学,意识形态领域也比较稳定,他们有着非常明确的理想信念。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享受高科技给大学生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合理运用高科技,辨別真善伪,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反之,缺乏审美标准的一些大学生则会缺乏切合实际的志向和斗志,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自暴自弃,悲观地看待人生。因此,健康的审美价值观是大学生实现理想和走上成人、成才之路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应当积极构建大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观坐标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2018.03.05.
[2]查先进,张晋朝,严亚兰,李晶.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04).
[3]汤晓莉,罗威.“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4]戴玮.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审美教育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政项目(2016SJD710065)“自媒体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审美心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