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8-03-30 06:25潘军玲张得安邓海云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利拉鲁肽肥胖临床疗效

潘军玲 张得安 邓海云

[摘要] 目的 评价利拉鲁肽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2月,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分别采用胰岛素、利拉鲁肽治疗,持续28周。结果 所有对象的血糖均获得控制。观察组治疗后BMI、WHR、HbAlc、抵抗素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脂联素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HbAlc、脂联素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WHR、HbAlc、抵抗素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脂联素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7%(14/30),对照组则为3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7例低血糖。结论 利拉鲁肽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效果比胰岛素更好,具有较好降糖、减重作用,同时更为安全,引起低血糖风险极低。

[关键词] 糖尿病;肥胖;利拉鲁肽;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1;R5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b)-0061-02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1]。利拉鲁肽是一种GLP-1药物,其具有独特的降糖机制,但是在国内应用仍然较少。2017年4月—2018年2月该文采用对比分析,评价利拉鲁肽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起效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体质量指数化(BMI)≥28 kg/m2;③2型糖尿病;④常规应用二甲双胍疗效不佳;⑤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②继发性糖尿病;③合并其他重大疾病;④存在药物禁忌证,如胰腺炎、内分泌肿瘤;⑤近3个月使用胰岛素等可能影响研究的药物;⑥无法获得随访;⑦糖尿病并发症,急性期;⑧依从性较差。入选对象70例,其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51.2±8.4)岁。入组时糖化血红蛋白(9.1±1.1)%,BMI(29.4±1.1)kg/m2。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入组时糖化血红蛋白、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10 min皮下注射,起始剂量0.2~0.4 IU/kg,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1~4 U/次,直至血糖达标。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初始剂量0.6 mg/d,每日同一时间皮下注射,连续1周,若耐受,第2周增加到1.2 mg/d,最高剂量1.8 mg/d,若出现不良反应或无法耐受降低剂量,血糖控制后,维持剂量0.6 mg/d,连续28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的BMI、腰臀比(WHR)、HbAlc、脂联素、抵抗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对象的血糖均获得控制。观察组治疗后BMI、WHR、HbAlc、抵抗素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脂联素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HbAlc、脂联素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WHR、HbAlc、抵抗素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脂联素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7%(14/30)(消化道反应13例、头痛1例),对照组则为36.7%(11/30)(消化不良2例、低血糖7例、注射部位硬结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项基于4篇文献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利拉鲁肽 3.0 mg/d治疗非2 型糖尿病肥胖者效果肯定,6個月减重效果优于安慰剂[RR:2.58,95%CI(2.03~3.28)],血糖控制率上升1.42倍[2]。另外一项基于12个文献的Meta分析显示,利拉鲁肽组优于安慰剂、胰岛素、格列美脲,血糖控制率达到95%以上[3]。该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HbAlc(6.54±1.11)%较对照组(7.14±0.83)%下降更为明显,证实了利拉鲁肽降糖效果更为显著。利拉鲁肽减退机制独特,其主要通过GLP-1起作用,可以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从而提高糖耐量、降低血糖水平。

该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除还可以提升脂联素、降低抵抗素水平。现有的研究显示脂联素、抵抗素与代谢、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功能关系密切,提示利拉鲁肽可以改善代谢,这对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胰岛素功能具有积极意义[4]。胰岛素功能的改善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血糖自主调节功能,减少血糖波动性,从而减轻血糖波动性损害,减少血糖漂移。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对象,使用二甲双胍的疗效往往并不理想,与此同时患者出于担心体重增加的考虑,使用二甲双弧药物更为慎重,从而导致依从性不足,对血糖控制更为保守,最终导致血糖偏高甚至失控。而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对患者的管理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胰岛素泵因价格原因无法得到有效的普及,胰岛素注射也带来了诸如皮下硬结、胰岛素依赖等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利拉鲁肽平稳的降糖效果,有助于减轻患者对药物降糖的依赖,避免出现“一边使用胰岛素、一边不忌口”情况,最终提升患者疾病管理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另外有报道显示,利拉鲁肽还会影响骨代谢,有报道显示其可能会影响成骨作用,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更容易出现代谢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利拉鲁肽可以从中获益[5]。相较于胰岛素,其降糖效果更好,可以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更为安全可靠。

4 小结

利拉鲁肽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效果比胰岛素更好,具有较好降糖、减重作用,同时更为安全,引起低血糖风险极低。

[参考文献]

[1] 符健,韩耀风,王萌,等.中国居民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6):1303-1307.

[2] 魏春燕,吴斌,苏娜,等.利拉鲁肽降低超重和肥胖患者体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6,27(21):2941-2944.

[3] 严瑾,王亭婷,孔祥.利拉鲁肽3.0 mg/d治疗非2型糖尿病肥胖者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21):3238-3241.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5] 张岩松,王可可,刘力嘉,等.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7):847-855.

(收稿日期:2018-07-26)

猜你喜欢
利拉鲁肽肥胖临床疗效
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胰岛素泵及利拉鲁肽序贯疗法对新发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