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琴
摘要: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积极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想要了解世界,渴望文化科学知识,不断寻求真相的学生的内在意向活动。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还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编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让英语课成为大家喜欢的“兴趣课”。通过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体会到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激发;学习兴趣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英语教学。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英语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平时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英语素质的提高。
一、巧妙利用身体语言,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当人们说话时,不仅有有声言语,还往往伴有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这些非言语交际(肢体语言)是为了一个目的,即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普通英语教学一般在课堂教授。现今小学班级规模较大,学生年龄较小,大脑思维的发育还未完善,学生又是在具有一定母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因此肢体语言在学生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易懂,易接受的特点。如果教师盲目地用中文解释英文的词义,一方面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另一方面破坏了英语的语言情景,更甚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个时候,肢体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巧妙利用肢体语言教学,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到关于动物的单词时,可以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我把两只有的食指和中指分开,分别放到头上,有长长大耳朵的是“rabbit”(兔子),学生们也都开心的学起来,有的学生还有所发挥,学小兔子跳,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接着我又两手挠挠耳朵,挠挠脸,学生们立即说“monkey”(猴子);等学到“sheep”(羊),学生们都开始学起羊的叫声,全班的学习氛围也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自然达到最好。通过这样的肢体语言,可以很快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在想象动物的样子、叫声等特征同时,快速的记忆了单词,加深了对于单词的理解与记忆,这种方式的学习,使得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印象也更加深刻。
体语言被广泛使用,它在对话的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要注意适当的肢体语言,形象,而不要滥用。比如当我说Thank you回答是Not at all,我们可以轻轻摇头并摆手。但当我讲My pleasure时,用这个动作就非常不合适了,因为My pleasure, 不仅有“不用谢”的意思 ,还包含 “我愿意为你这样做”的意思。
当老师讲課时,如果能够合理地使用肢体语言,将抽象的语言知识演化成形象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好动和对一切好奇的特性,让学生“多说”、“多动”、“多做”、“多玩”,充分调动学生感知器官,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率和表现欲,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情境对话,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兴趣
基于对肢体语言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因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因为交际能力是人的一种内在能力,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动机,乐于参与,这种潜力才能发展。
小学生活泼,喜欢唱歌跳舞,爱表演。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比赛,表演,游戏等活动。学生应该能够以他们喜欢的形式充分行使他们的口头和交际能力。试想一下,如果每个班都让学生反复跟着录音机、老师读,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无聊,甚至厌烦,谈什么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将相同的知识渗透到不同的形式,他们将取得完全不同的结果。如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伪装成动物,动物生活场景进行交流。比如游戏,可以带动全班学生参与;如竞赛,可以实行胜者奖励制。利用这种方法,把学生的表现欲和胜负欲转变成有利于学习的因素。当学生处于高度兴奋,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会很轻松的理解与掌握知识。在班上接连高潮,气氛活跃,学生们总是处于一种激动的状态,纷纷争先恐后地参与到沟通实践中。
老师是交际活动的组织人。他的主要活动是创造情景并触发真实世界的活动。由于大部分交际活动都是在课堂进行,时间有限,教师应该认真设计课堂上的交际活动。在安排一些与内容和形式相关的练习时,教师应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训练和交际能力训练相结合,以取得良好效果
情境对于初学者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涉及到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因此,在每一堂课中,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设计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觉得这不仅是一个学习的问题,也是一个生活。从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天起,一直坚持这样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并愿意在这个人为创造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个活动,教学内容就会成功实施。一方面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意识。
巧妙地情境创设,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的设计要考虑到整个课堂的效果,并始终与学生的思想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当我在第一卷的第二十三课时,我打乱了课的顺序,重新安排了课程的顺序。
情境的创设如巧妙精当,必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的设计应着眼于课 的整体效果,自始至终地紧扣学生心弦。例 如我在讲第一册第二十三课时,我把这一 课的顺序打乱,重新排列。这一课的情境就是“What is in the box?”(盒子里有什么?)事先,我把苹果、桔子等放入盒子中,然后轻轻摇晃,并问学生:“What is in the box?”(文具盒里有什么?)这时学生兴趣大增,依次回答出pencil,ruler,pen,rubber由此,便引出本课的新内容:Whats this in English? A mape这样,学生热情高涨,达到振奋的最佳状态。课后学生说:“老师,你手中的盒子就就像魔盒似的,好像一摇就能变出很多西来。”一个看似普通的盒子,竟能勾起学生这样高的兴致,由此不难看出情境设置的重要性。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调动多种感官的配合,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小学生普遍对多媒体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语言与直接具体图像化, 如实物演示,图像展示,音乐渲染,幻灯片放映等,让学生在自己的环境中看到抽象知识的具体形态。让学生如闻其声,以便更好的接收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重视觉教具的应用,通过物理或视觉辅助显示,使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分析研究,把所见事物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在教watch(手表)这个词时,先在黑板上画两幅简笔画,教会学生拼写。等学生掌握之后,拿出实物,看一看手表的外形,加深印象。这样,通过图画、实物、声音的区别对照,学生很快就掌握难度较大的英语单词。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英语教学内容,理论结合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发挥学生主管能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丽. 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 科技研究, 2013.
[2]席卫敏.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 发现:教育版, 2017(5).
[3]马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 中外交流, 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