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容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知识在不断涌现,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关键词:兴趣;主动性;自觉;过程教学
一、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那么怎样才能这样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激发学生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老师,教师可以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其奥妙所在,引入課题,十分生动有趣。
(二)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艺术性
在教学中,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较高的艺术性,要分层次、分种类。一类是基本练习即巩固新知识的题目,类型与例题类似,直接运用本节的所学知识,要求学生正确解答;二类是新旧知识练习,这种题目将新旧知识结合,较基本练习难一点,练习前可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对潜能生要“扶”一下;三类是探究练习,这种练习灵活性和技巧性较大,考查知识点多,覆盖知识面广,要提前设计好分散题目难点的变式练习,降低题目难度,对中等生、潜能生采取“扶”和“拉”的方法。除此之外,还要提供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间隙,使饱尝到成功喜悦的学生,更进一步向高层次提高,也为失败的学生创造一个成功机会。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果子,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达到“课进行,趣更浓”的效果。课堂上老师要故意在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下“陷阱”,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上完锐角三角函数这节课后,可以利用下面的题目,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批判性。(1)Rt△ABC中,∠C=90°,c=10,两直角边a、b是方程x2-mx+3m+6=0的两个根,求:①m的值;②两个锐角的正弦值。(2)已知2是方程x-5xsinA+1=0的一个根,且A为锐角,求tanA的值。把学生放在逆境中锻炼,让其自己发现错误,分析错因,改正错误;或设计生动活泼的小栏目“求医问药”,看谁是良医,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开出妙方。
(三)优化课堂结尾,培养学生主动想象
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益较低时候。优化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课堂教学。笔者经常采取以下几种结尾方式:“总结预习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延伸拓展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竞赛式”就是利用学生好胜、自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结束阶段搞一个小竞赛,或分组或个人,学生兴致都很高;“讨论式”就是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有时下课了,讨论势头正浓;还有“检测式”“思考式”“游戏式”等。巧妙的结尾,可使一节课达到“课虽终,趣犹存”的境地。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5点。
(一)教学生“读一读”
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关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以布置以下3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看两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③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
(二)让学生“讲一讲”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三)带动学生“做一做”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引导学生“想一想”
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
(五)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法技巧。
四、发挥学生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和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如果相等,那么b2=4ac;如果方程的两根之比为1:2,那么2b2=9ac;引导学生先发现并提出如下问题:如果方程的两根之比为m:n,那么mnb2=(m+n)2ac,然后证明这一结论。这种教法,显然比直接出示题目,再演绎证明更具创新思维。
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已知z2-3z+1=0,求的值。多数学生采用先求方程的根,再代入求值的繁琐方法。如果教师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并作恰当点拨,引导学生将所求代数式通分,则不少学生很快会得出如下解法:,如果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到方程的两个实根之积为1,启发学生发现z与恰好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可运用韦达定理得到更为新颖的方法:
五、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关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六、关爱学生,建立和谐课堂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很重要,而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教师要有一种民主精神,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的情感很容易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学生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认识到错了,能改正错误,这就是学生的进步,老师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关怀”,时刻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转化为喜欢“学习数学”。
只有教师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焕发出学生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学中,谈话法是经常采用的途径与形式。教师通过谈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细心体察学生的听讲情况,以亲切期待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信任、理解、亲情与爱护。学生只有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才会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来。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而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