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欣,王孝胜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113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支持创业、创新,如实施“双创”平台载体建设,着力打造服务“双创”的公共平台、技术平台、孵化平台,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等。在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体系中高校以及企业是两大地位突出的创新主体,其中高校是重要的技术成果输出者,企业是主要的创新资金投入者,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共建“双创”平台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创业平台发展模式。它要求校企双方站在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从高校和企业自身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形成校企双方统一的目标意志的基础上,双方充分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来建设“双创”平台,在创新创业方面进行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持续性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双创”平台本身也是一项创新性的事业,二者共同的最高的目标在于育人,共同指向具有创新思想、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基因”的人才。同时,校企共建“双创”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企双方统筹规划和不断探索。
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创业型企业也伴随着科技革新快速发展,“双创”活动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创新与发展成为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的时代课题。“双创”理论方面,自1912年熊彼特开辟创新理论以来,学者们都纷纷围绕创新、创业等展开研究,成果丰硕。“双创”理论及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校企共建“双创”平台体制机制研究及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2.2.1 建设创新型国家,支持创新支撑平台建设
2006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平台,集聚创新创业合力,释放创新创业潜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使之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1]。这为校企共建“双创”平台进行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有利于集聚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在创新研究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2.2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要求。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不仅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2]。这就要求高校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组织形态以及服务供给,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和模式,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2013年11月,安徽省成为全国第二个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份。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建设创新安徽,加快转型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三重一创”;聚焦战略重点,释放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强化政策保障,努力致力于美好安徽建设。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正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打造众创空间、鼓励大学生创业等,支持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目前,合肥集“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五大“国字号”创新品牌于一身[3]。安徽省和合肥市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趋势为校企共建“双创”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扶持。
“双创”教育的核心命题是如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和创业者[4]。高校拥有大量的实验室和研究设备,集聚了众多科技、学术研究精英和充满创造力的大学生,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2017年2月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提出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助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企业是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在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需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必须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着力点。科技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高校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于一身,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但它也存在诸如技术创新资金受限制、自身市场化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结合,技术创新周期大大缩短,市场变化节奏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和压力。寻求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应对快变市场的能力,是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还存在诸如特色不明显、规范性不高、合作关系不稳定,效率低、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在当前背景下,通过有效的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双创”平台来促进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是必要的。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校企共建“双创”平台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双创”平台的构成及体制机制的构建模型、“双创”平台体制机制运行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平台运行中的沟通协调及利益分配问题。通过研究平台的结构及运行机制,探索出一套适合平台发展的理论体系,进而为校企合作创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补充,为推动产教融合、专创融合以及校企合作共建“双创”平台的发展、加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