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当前,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人力资源供给侧的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其首要任务。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整体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与社会上的“用工荒”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关系的严重失调,是由人才培养低水平、同质化所造成的。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是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要实现“精准供给”的目标,高职院校还要针对自身创新创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找到改革的方向。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生态环境比较分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没有形成。社会和学校缺乏对学生创业的积极引导,对创业失败的包容程度较低。学生的观念较为传统,没有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创新创业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其次,高职院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地区经济、文化资源的耦合不足。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结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未能对接本地区优势产业、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不能发挥创新创业体系服务地方的功能。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与专业教育耦合不足,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1]。创新创业模式趋同,缺乏特色,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生毕业后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就业优势。这种情况不利于高职创新创业体系的发展,也会影响学校下一年度的招生。虽然已经有一些高职院校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和本校特色专业,建设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同小异,基本上采取“必修课+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千校一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在于:教学方法单一,采用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大而全,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很难落实;重视教学的过程,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教学成果;教学内容单一,缺乏针对区域经济特点设计的课程;重视理论教学,实践环节效果不佳;重视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场地,而实际的使用效率不高。这种缺乏整体性、连续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急需改革。
高职院校在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存在教学方式刻板、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更注重短期效果,对于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等长期影响并不看重。第一,在教学理念上,高职院校注重传授创业成功相关案例,重视创业行为端的内容,而忽视基础创新创业理念的传授。第二,在课程结构方面,虽然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教学大纲,但是大多以公共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创新创业课程缺乏连续性,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第三,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进行有效的交叉和融合,仍以专业课教学为主,创新创业教育为辅。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未能深入贯彻到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当中,缺少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耦合机制。第四,教学方式刻板,仍以传统的“说教式”授课为主,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第五,在教材方面,创新创业教材千篇一律,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和对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教材。导致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第六,缺乏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相互脱节,学生很难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学生精通理论但是不擅长实践操作,这样导致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较为困难。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资源分散,校内外的资源难以共享,尚未形成全方位、无界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校内资源缺乏整合。未能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有些校内部门不配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尚未形成全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第二,校际资源难以共享。学校之间的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尚未搭建,缺乏创新创业联盟,不能实现双创师资、实践基地、孵化园等资源的互通有无,不利于成功经验的共享[2]。第三,政府支持政策难以落实。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甚至允许学生保留学籍去创业[3]。这些政策表面上看起来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实际上只注重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缺乏长远考虑,涉及税费减免、金融服务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政策,政府的关注度不够,难以满足学生创业的现实需求。政策的上传下达不畅通,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各自为政,学生创业时能够有效利用的优惠政策有限。第四,企业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强,对企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足,创新创业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存在问题,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首先,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高职院校很多创新创业课程由兼职教师任教,这些兼职教师没有相关的创业实践经验,讲授内容局限于教材,从个人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难以为学生建立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教师、教研室和相关管理机构,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位于教学体系的辅助地位,不受学校管理层的重视。其次,校内教师多,校外教师少。高职院校中从事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数是学校就业系统、学工系统的教师,师资结构以校内师资为主。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学校难以引进校外具有丰富创业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校外师资严重匮乏。最后,教师任务多,保障少。由于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体系不健全,专业教师缺口巨大,因此现有的教师授课任务繁重,相关的晋升途径、职称评定、待遇等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教师从事创新创业相关教学工作的主动性不强,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要树立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重新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解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可以通过理念革新、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强化、课程体系建设、资源充分利用等方式,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最终实现“精准供给”。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必须打破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企业家速成教育,也不要求学生必须去创办一家企业,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抓住市场机遇,在创新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4]。高职院校打造积极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需要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入手。在学校层面,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相关的管理机构,把培养具有创业意识的人才作为目标,并将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计划中,让创新创业理念贯彻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并营造宽容创业失败的文化氛围。在教师层面,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的培训,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让任课教师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因材施教,积极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营造新生态的同时,还要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地方。
产业结构的变革、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要求精准对接需求侧的变化,从供给侧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打破以往单一的、缺乏特色的模式,改变人才“粗放式”供给的现象。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在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时,要切实从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出发,构建层级多样、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避免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机会,满足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应突出“工匠精神”的作用,以技术、技能创新创业为核心,构建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建立“针对行业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嵌入、开放动态调整”的专业结构体系。一方面要根据行业、产业相关需要,优化已有学科专业结构,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理设置新专业;另一方面,提升现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推出专业淘汰机制,实行专业周期性的动态调整,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最后,将创新创业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灵活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高职院校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助于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第一,应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思维,促进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耦合,并注重开展创业实践课程,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第二,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选择,创新创业课程的形式可以是必修课、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等。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嵌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当中,建立多层次、多样化、有效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第三,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形成“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建立线上教育平台,为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有助于各种创新创业资源的分享与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打造一支创新创业能力突出、专业知识雄厚的师资队伍,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力保障。一是要做到专兼结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离不开具有创新创业专业背景的教师,同样需要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主要承担教授理论知识的任务,而兼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可以为学生教授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这样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能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二是要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高职院校不仅要引入创新创业的人才,还要积极培养本校的双创教师,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给教师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提高本校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进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将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进行共享,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共同进步。三是,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目前很多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并不具备基本的相关知识,创新创业的意识不强,急需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创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四是,建立考评机制,并与教师的晋升机制相结合。坚持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全方位的考评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质,督促教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并引入奖励和淘汰机制,对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定期进行动态调整。
促进校外资源的耦合利用,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物质保障。政府需要进行政策引导,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便利。政府还可以促进资源的整合利用,推动企业和相关机构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条件。企业积极参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企业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践型师资,充实高职院校的双创师资队伍,还能与学校共同建立实训平台,鼓励学生勇敢实践,锻炼学生实践技能。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结构的调整,实现“精准供给”。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供给侧的改革,如何培育满足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急需突破的瓶颈。高等职业院校应对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不断调整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努力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突破现有的束缚,实现新的飞跃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