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临摹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性

2018-03-30 02:08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临帖字帖书法作品

张 涛

众所周知,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哪个阶段的书法学习都需要从临摹入手,这是书法学习最有效的切入点,是通往书法艺术之路的捷径。但是现在有相当比例的书法专业学生自以为在高考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临摹经验,甚至有的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临摹水平,所以进入大学阶段就忽略临摹基础课的重要,而一味地关注书法创作,但是创作水平却不高。究其原因是临摹基础不扎实,所以无论是哪个阶段、何种程度,临摹始终是伴随着创作而并存的。我们有必要在大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坚实的临摹基础,为今后书法创作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可以看到,临摹不够就没有真正的创作,临摹是创作的基础,是创作的源头。临摹是基储备,创作就是挥霍,只有不断、不停的积累才能够有足够的资本任凭挥霍,所以只创作不临摹是绝对没有前途的。即使临摹的功夫下够了,创作能有多大的成就都还有非常大的变数,如果临摹的功夫不够,那创作的水平就更可想而知了。因此,临摹教学是高校书法教师孜孜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临摹的意义

(一)只有临摹方能取古法,成名就

历史上每一位书法名家都是通过学习古人名作而达到一定艺术成就的。临摹始终贯穿其一生的创作过程,临摹基础如何是能否取得书法成功的关键。自仓颉造字,书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笔墨为媒介具有艺术规律性和审美性的艺术创造活动,书法艺术的完美体现沉淀在历史上各个杰出作品当中,这也是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不同的特色之一。历史上出现的精彩书法作品,卓越的书法艺术家,犹如浩瀚星空中的点点繁星数不胜数,每一位书法家都是在掌握前人书法技巧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形成属于自己独立个体精神的书法艺术形式。沈尹默先生说:“临帖可以从帖中吸取前人的经验,容易得到他们用笔和结构绳墨规矩,便于入门踏稳脚步。”[1]沈宗骞论画说:“若初学时,则必欲求其绝相似,而几可以乱真者为贵。盖古人见法处、用意处及极用意而若不经意处,都于临摹时可一一得之于腕下。”[2]由此可见,没有经历过对先人作品的临摹,就无以成名就。

(二)克服自身书法的不良风格,在规范书写中成长

李流芳说:“不临摹则与古人不亲,用笔结体终不能去其本色。”[3]有很多书法专业的学生在经历了一段临摹之后,会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融入许多个性的创作,带有强烈的个人标签。诚然,书法艺术离不开个性,但是没有经过临摹沉淀的书写本色是不能称之为“艺术的个性”的,且难登大雅之堂,这样的“个性”对于艺术而言是毫无价值的。或许有的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艺术殿堂中陈列的一些书法作品也并非名家所书,不也在书法史上拥有一定地位吗?其实,在书法史上提到的许多作品,虽然不是书法经典之作,但却是书法史研究的辅助材料,它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书法艺术的某些状况和规律,代表了书法艺术曲折而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些书法作品虽然不是高手所写,但也都是经过相当严格的基础训练,都是在尽力追求符合法规。在还没有一定明辨糟粕能力的时候,不要把这些作品当作学习的目标,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再取其精华,从中感悟到一些有益的元素,作为建立自己风格的起点。在初级阶段的书法学习中,一定要改正不规范的书写习惯,虽写得很熟练,但多表现为对甜俗写法的追求,取法低,对自己的个人风格过分依赖,不能有所超越、否定与拓展等等。

(三)临摹是解决技法、生成意境的最有效方式

临摹的作用一是技巧的生成;二是意境的达成。书法技巧犹如文学艺术中的语言,每一位识字者都有长期形成的自己的习惯语言,但是这种习惯语言并不是艺术的语言,就像每个说话者说出的话并不都是文学艺术作品一样,只有在经过了规范的训练之后,才能把自己的文字语言转化成艺术的语言。书法也是同样的道理,书法艺术的规范并不主要直接来自于书者对现实事物的感悟,而更多存在于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中,要在对经典作品的临摹当中学会运用基本的书法形式,掌握的书法形式语言越多,就越能充分表达个人的想法。对书法学习者来说,规范技巧、临摹苦练,相对比较容易达到,只要能够得法、肯用功,都可以掌握一种或几种基本风格的书写技巧。

技巧生成相对容易,但是要达到意境可并非易事,这要依赖于学习者的慧心。书法技能的形成只能使书写者的指尖、掌腕运用自如,但是书法艺术的崇高境界却不能自动转入到学习者的心里,这有赖于学习者的领悟和感受能力。倪后瞻对书法境界的形成有很形象的说明:“写到熟极之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微奥妙,我之笔底迸出天机来,变动挥洒。”[4]能够感受到这种“洞见古人精微奥妙之神妙之境”,就必须有娴熟的书写技巧和对书法极高的领悟能力,但倪后瞻仍然强调“写到极熟之处”,也就是说这种绝妙意境并不是凭空达成,而悟在临摹。可见临摹的意义了然纸上。在大学学习阶段,由于年龄、技巧、领悟能力所限,还不能达到领悟的境界,所以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临摹上。王铎是少有一的人才,但是直到晚年仍然一日一临,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秘诀。由此可见,无论技巧提高还是意境生成,临摹都是不容忽视的。

二、临摹的方法

北宋晚期重要的文字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黄伯思说:“世人多不晓临摹之别。‘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纸覆古帖上,随其比较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又有以厚纸覆帖上,就明牖影而摹之,又谓之响拓焉。‘临’与‘摹’二者迥殊,不可乱也。”[5]由此可见,临摹实为两种不同的书学方法,摹帖和临帖各有千秋,不可混为一谈。

(一)摹帖

1.摹帖的方法。是用一张透明但不透墨的纸蒙在书法字帖上进行勾画描摹。具体又可分为双钩和单钩法。双钩就是描红,即用极细的笔依照字帖的轮廓钩成空心字。单钩就是先用硬笔在所摹字的中间沿字帖单线描摹。

2.摹帖的价值。是便于掌握字的结构。在临摹任何一幅书法作品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用笔,二是结构。摹帖对于掌握字帖的结构具有非常独特的、得天独厚的作用。摹帖由于纸张的透明度较高,是在框定了一定原型字的结构基础上在透明度较高的纸上学习字理结构,利于把握字的框架,但摹帖时由于始终有一层薄纸阻隔,所以笔法并不能完全展露出来,容易得其结构而“失其笔意”。

3.摹帖易出现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的书法专业学生对于摹帖已摒而弃之,认为这种方法既麻烦又不出效果。有很多同学在摹帖时往往通篇摹写,整篇照抄,当时很流畅,但很快就忘记了的笔法结构。教师应该纠正这种现象,摹写书帖作品的时候最好不要整篇全抄,要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对每一个字都仔细推敲、慎重对待。在摹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用思考的主动性加深对字的笔法结构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形象深刻地印在自己的脑海当中。摹帖切记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对每一个字都要理解消化,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二)临帖

1.临帖的方法。临帖是将帖置于纸侧,对帖而临。这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更应重视学生个体临摹书帖的能力。临帖有四种方法:对临,背临,意临和创临。对临就是把书帖放于纸的左侧或上侧,一边看边写,对于忘记的笔法和结构可以对帖求证。在对临和背临有相当的积累之后,可进入意临和创临阶段了。意临就是基于所临字帖把其他字帖的特点融进来。如在学了王体和颜体之后,在临习《集王字圣教序》时就可以把颜体的某些书写感觉融进来,或者在临写颜体的行书时再融入王羲之的行书感觉。创临是在对范作笔画、结构、风格、神韵有了极其精准的把握之后,模仿原作,书写原帖上没有的字。意临和创临往往不追求局部笔画的维妙维肖,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字帖整体大关系和神韵之中。

2.临帖的价值。临帖最大的好处是便于把握字的用笔。学习书法之所以乐在其中,学无止境,就是因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太奇妙了,一个汉字中同样笔画的用笔皆不相同,丰富至极,可以在同一个字上找到许多千变万化的笔法,如王羲之书法作品中的“之”就各不相同。临帖能近距离毫无阻隔地观察,最容易得其“笔法”。

3.临帖易出现的问题。多数同学学习书法往往用对临,有的甚至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开始了自己的书法创作,但创作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临帖过程中缺少了很重要的学习环节——背临。背临就是不看原帖能够最大限度地遵从于原作。小到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大到通篇字的章法,能做到神韵极其相似,这是很难达到的一个书法层次。背临是临摹走向创作的一个重要过程。许多同学一旦到了背临阶段就根本无从下手,意临和创临更无从谈起。

三、如何从临摹过渡到创作

从临摹到创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位书法学习者的自身素质、文化底蕴、眼界都会对书法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也各不相同。但总体归纳都不外乎经历四个阶段。

(一)无我创作阶段

即书法的初学阶段。主要强调的是“为帖是从,有古无我。”在临帖时尽量不让自我意识和原有的书写经验介入到临摹书帖中,要用描红、双钩或对临的方式临习,力求与原帖近似,尤其注意原帖的用笔、结构、速度、章法等。教师一定要为每一位学生把好关,力争让学生能够充分把握各种书帖的形式特点,完全充分地理解原帖的核心精华。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完成对书帖原始能力的积累。

(二)有我创作阶段

在经过了第一阶段严格的无我临帖训练之后,大部分同学眼、手、脑协调性有所提高,对临摹范帖的准确和熟练性也有了较好的把握,此时就要在忠实原帖的基础上,提出更高严格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以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方式,对每一个字进行剖析,从而对原作的笔法、结构、章法都能了如指掌、控制自如、信手拈来。

(三)自由创作阶段

此时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寄人篱下”的书写状态,“自我意识”增强,从模仿开始转向理解和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阶段需要的不是技术上的提高,而是要多多研读书法理论、书法艺术方面的书籍,力争在审美格调和品质上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创作出格调高雅、品味不俗的作品。

(四)融通创作阶段

这是书法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这一阶段技法不是表现的目的,形式风格、法与意、情与理、形与神的高度统一才是追求的最高境界。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从临摹走向创作是一条漫长、充满艰辛的探索之路。每一位书法教师都要在不同学生的书法学习之路上给予正确的指导意见,使他们能够摒除浮躁之心,潜心无我临摹字帖,提高理论修养、提升艺术品位,从而创作出格调高雅的书法作品。

[1]李唐.试论书法的临摹与创作[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8).

[2]郭文林.从书画临摹看继承传统技艺的必要[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7(6).

[3]李流芳.跋摹书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4]书法秘诀通考集注[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临帖字帖书法作品
关于书法临帖的四点看法
书法作品选登
临帖孙过庭《书谱》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小字帖
小字帖
浅谈我对硬笔书法临帖与出帖的理解
临帖创作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