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困境及对策

2018-03-30 02:08贾东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目标职业

贾东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从而实现职业和个人的科学匹配,让个人价值实现最优化和最大化。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还存在如职业规划目标不清晰、教育方法运用不合理、缺乏教学实践等,导致其教学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出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困境

(一)职业规划目标不清晰

当询问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是否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时,大多数学生都回答目标不太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没有一个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就业压力的认识有限,职业目标不明确[1]。由此引发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产生厌学、抑郁、困惑、迷茫等各种问题。有的虽然有较强的上进心,勤奋学习,每门功课都获得优秀,但是在就业时依然困难重重,求职无门。原因是这些学生虽然努力,专业课都比较优秀,但没有一项特别突出的实践技能,这就是所谓的多而不精。实际上,与努力相比,方向更加重要。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本领和技能,在求职的时候很容易被淘汰。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制定好职业目标,尽早做好打算,对职业规划的执行力不断进行强化,做到术业有专攻,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2]

(二)教育方法运用不合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有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不具有灵活性,教育工具落后等,没有将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体现出来。[4]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方式普遍不具有针对性,导致学生的主观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加上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是很积极甚至存在抵触态度,导致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学生无法获得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先进知识和实践技能。很多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表现出抑郁、迷茫,在毕业后无法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即使走上工作岗位也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这对大学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5]

(三)缺乏教学实践的环节

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实际上,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效果,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目标进行有效规划。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当前有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缺乏教学实践环节是该课程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6]他们认为在教学中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学,协同育人平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鉴于此,高校应当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加快建立家长、学校、企业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合作模式。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的对策

(一)科学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首先,要确保课程设置体现实际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特点。高校要在自身学科建设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教学经验,科学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高校应和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更新、充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的职场发展要求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最好内容。高校可以和企业对课程进行联合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将企业最新的工作经验以及生涯规划成果纳入到教科书中,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了解当前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让教师和学生能学习到先进的实践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学习效率。

最后,改进授课方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高校要采取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基础知识讲授法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促进其全面发展。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丰富教育形式,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科学的、先进的职业技能,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并节约教育成本和资源。

(二)建立全程式的职业教育模式

很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要在大学的最后阶段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提高职业技能。实际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当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如果在大三或者大四才设置该课程,学生即使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升职业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由于中学阶段缺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以大一新生对于就业形势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普遍比较陌生。因此,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特点,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式的职业教育模式。

首先,对大一新生,教师要对其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发展前景等做详细介绍,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知识是什么,以后大概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了解和掌握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将就业的压力有效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其次,到了大二、大三阶段,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发展前景有了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也大致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同时也面临着就业压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社会咨询、职业测评以及理论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性格特征、专长和兴趣,使其完成有效的自我认知,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初步制定适合个人理想和自身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培养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职业素质。

最后,针对毕业生,教师要着重讲解就业大局和就业形势,以及求职技能。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传授着装礼仪、求职技巧、简历制作等一些具体的求职常识。另外,要介绍一些主要企业以及行业的情况。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工作环境,且自身的利益不受到侵害,还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法、劳动法等知识。

(三)加强对学校教师的培训

学校要强化对有关教师的知识实践和培训。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虽然文化素质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但是由于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加上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辅导教师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或者兼职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人都是从学生、政工、党务、行政等工作岗位上调拨而来的,注重的是就业程序的管理和就业政策的宣讲,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往往不能有效预测职业发展的趋势,针对当前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大、且匮乏等问题,各个高校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的师资人才进行培养,设置专职的教师,另外一方面外聘业界的专家,开展讲座和咨询,从而提升师生的职业规划素质。

(四)组织校园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校园实践活动,搭建实训平台,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其由学校人顺利转化为社会人。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职业需求开展与职业生涯教育有关的主题活动,以模拟招聘大赛、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策划大赛、辩论赛、采访优秀校友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和反思,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激励、约束和管理。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借助带薪实习、三下乡或者志愿者服务等载体,让大学生提前感受职场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的有效规划。

综上所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关键阶段,在如今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高校一定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此基础上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张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以C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

[2]王飞.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2).

[3]龚安华,孙岳玲,田歌亮,康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2).

[4]李寒星,刘洋,王晓莹.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现状的调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3).

[5]孟芳.综述与展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9).

[6]周丽妲.“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9).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目标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